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云浮市旅游

云浮市旅游景点介绍

  分会坑口岩画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泗纶镇分会村委北13公里粤桂交界的火窑岗山溪旁。山溪南北走向,在溪底基石两侧立起两座十多米高的岩块,当地人称为“公婆石”。岩石不规则,长约14—15米,宽6米。西侧岩块的北面刻凿有人像图案,人像头上插有两根羽毛,中间有一天线状物,正对子午线。石块阳面分两级,上部有一小凹槽,刻凿有大小不同的星座图案,下部刻凿有动物图案和文字,石梁脊上刻凿有“七星联珠”星座图案,另外有一些人像和星座图案不清晰。应为石器时代用石器刻凿而成的岩画,尤以带“天线”头盔人像和“七星联珠图案”较为罕见,为研究岭南古越族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倒流榜古建筑群倒流榜古建筑群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双东街道大同村倒流榜自然村。清末建筑群,皆坐东南向西北,包括有祠堂2座,民居建筑4座。信生黄公祠,建于光绪三年(1877);辅臣黄公祠,建于光绪三年;倒流榜大旧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倒流榜大新屋,建于光绪元年(1875);高码头大屋,建于清中晚期;同珍大屋,建于清末民初。双东大同,与郁南大湾相邻,村靠泷江河,一湾江水如倒流,河岸处一排古建筑依山而筑,一排排一行行,逐级升高,从河中过往商旅的船上望去,好象是科举考试后张贴的黄榜,故倒流榜之名远近驰名。如倒流榜大旧屋,广三路,纵五进,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夯土墙基,正立面有两镬耳山墙,头门并不炫耀,小门楼,内凹肚门,有趟拢,小台阶,走进屋内却令人眼前一亮,屋内逐级升高,巷道互……[详细]
  谭寿海墓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双东街道办事处陈皮村委会陈皮自然村。谭寿海为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曾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人称笃行君子,该墓为土堆墓,古砌墓道,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墓碑为当时著名诗人,罗定州学正何仁镜撰文(含举人谭晋墓)。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谭寿海为明初进士,后人有举人谭晋等。……[详细]
64、王怨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怨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生江镇云桂村委会王怨村。原为石墩木桥,1952年改为石条桥。东北—西南走向,跨云致河,总长l7米。两岸边砌石墩凸出抬梁,中墩砌分水,一大孔,一小孔,中墩宽2米,大孔宽11.8米,中跨8.1米。桥高7米,最长麻石条6.45米,面宽1.85米,5条石条并排,1952年从榃濮梁家庄园运来。该桥名称出自一个宋元时期的传说,桥建于何时,有待进一步的考证。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引泗水利交通大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生江镇双脉村委会双脉村。1960年建。为引泗工程附属建筑物,又称生江反虹吸桥,是一座近代水利交通两用桥。桥底反虹吸过水,桥上通车行人,为生江跨泷江的主要通道。桥面宽4米,桥长165米,反虹吸管长232.6米。整体式桥梁,三个跨拱,跨径32米。该工程是罗定20世纪60年代最大最宏伟的渠道附属建筑物,为近代水利与桥梁结合之首创,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生江窑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生江镇碗窑村委会碗窑村。清代龙窑。1984年普查时发现有大量窑场遗物、瓷片和窑具等,以民用青花碗为主。该窑靠近泷江河,为清代罗定民众的主要生活用瓷窑,今村以窑命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鲤鱼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墩仔村委会聚龙洞风景区内。明末清初建,跨洞清岩前河溪,为贯通罗定至东安古道而建,大小二券石砌拱桥。桥长12.6米,桥面宽2.2米,券厚0.6米,大券4.7米起券,高3.4米,小券1.85米起券,高2米,中墩3米宽,纵联砌置。桥下为石灰岩石基,因桥下有石似鲤鱼而得名为鲤鱼桥。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沙石拱桥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周沙村委会下山洞前小溪,清代建造,位于贯通罗定—东安的古道上,红砂岩砌筑,为纵联单拱石砌拱桥,东北—西南走向,桥长16米,宽1.95米,起券石料厚0.4米,券顶铺0.2米厚石板,桥离水面高度为3.8米,券高2.5米,券宽6米。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道村三县共享汶泉分水点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道村村委会汶背村。原属罗、云、郁三县交界。为一处天然泉眼,清早期因为水利需要,砌水渠将水分往罗定、东安(云浮)、西宁(郁南)三地。1951年、1954年两次分配分水口,1999年建成永久性分水工程。西水口40公分,流往罗定市;中水口31公分,向北流往郁南县;东水口25公分,流往云安县。道村三县三享汶泉分水点是罕见的共享水利设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嘉瑞龙公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桐油村委会路获行尾村。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一路二进,坐西南向东北。硬山顶,灰塑博古凤尾脊,平瓦,侧面有四个龙脊镬耳封火山墙。素胎瓦当,头门青砖仿石柱,木仿石月粱,木驼峰,双步架十字科斗拱,小屏风,短廊、有矮栏,寝堂三开间三进深,有六檩卷棚顶檐廊,穿斗抬梁式结构,青砖仿石柱,瓜柱九架梁后接四檩瓜柱半梁,后堂有6.6深高台小院。头门正脊后侧见有伊斯兰式塔堡灰塑小景。该建筑为清中晚期建筑,但有早期传统建筑要素,也有吸收外来因素,如灰塑内容就相当有特色。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虾双炮楼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大虾村委会石仁塘村。建于中华民国三年(1914),坐西南向东北,二路二进,面阔31.3米,进深16.3米,面积510平方米。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两低鳌,三合土夯土墙,开一大门二小门。大门用菱花形横插栊,小门用趟栊。天井三面接后堂水,敞开无屏,小门进通巷后有棚,朝厅(侧向)有四房,后有大天井,高墙两边各有一座外露瓦面的三层炮楼,青砖夹角三合土板筑。右侧有一登带巷,外为一排附屋。该建筑具有地方特色,菱花形横插栊门较罕见,对研究中华民国时期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良官五惇堂
  良官五惇堂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良官村委会山下村。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座东向西偏南,广五路纵三进,两推首,面阔41.3米,进深36.7米,面积1516平方米。推车首为两偏厅,马鞍型镬耳封火山墙,正立面可见四个装饰性镬耳,悬山顶,龙塑博古脊,全三合土夯土墙,厅后有挡中格扇屏板门,厅前有落地龛罩挡隔式门屏,木雕精美,内墙为夯土半墙上砌坭砖,四角四炮楼为夯土墙半墙基,坭砖墙,瓦面,应为后加建,横巷有八廊,直巷有六洒,正面墙体出侧膊将悬山顶隐蔽,明堂前围墙有附廊,左侧开小斗门。夯土技术娴熟,是三合土夯土墙建筑的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室内木雕亦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山洞遗址
  下山洞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苹塘镇周沙村委会下山儿洞。该山地处罗定市东部石灰岩地带边缘,是一座凸出的石灰岩山峰,三面皆为山谷盆地,下山洞洞口朝西,前有弯曲小溪和古桥,小溪垂柳夹岸。洞口高于溪面5米,外有狭长洼地。洞高3.5米,宽2.2米,深30余米,分主洞和支洞。1984年9月,罗定县文物普查队在洞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1985年和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罗定县博物馆等单位先后联合进行过三次发掘,在主洞中段、距洞14米处发现有四层堆积,第一层为石灰华钙板,第二层出土一段智人桡骨和60多块破碎蚌壳,不少蚌壳刃部锋利,有人加工痕迹,还有黑鼠和一些无法鉴定的破碎兽骨,第三层堆积胶结坚硬,内含动物化石极为丰富,有猩猩、长臂猿、巨……[详细]
莼圃陈公祠
  莼圃陈公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平垌村委会大屋垌村。建干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坐西南向东北,一路二进,面阔27.2米,进深27.9米,面积760平方米。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书卷人字博古封火山墙,两边厢正立面有两个云头状大镬耳山墙,麻石檐柱,月梁,三步架平袱垫梁,青砖墙面抹灰勾划砖线,夯土墙脚。绿釉瓦当,滴水,头门三开间二进深,大天井有石条砌中路,后有一个四流水歇山顶拜亭,有嫁妆瓦,内用四条木柱,外用四条砖仿石柱,下有嵌素瓷花窗矮栏,天井两侧有双柱卷棚顶庑廊,六角形砖仿石柱。第二进寝堂三开间三进深,前檐砖仿石柱,中用八角形木柱,前檐为四檩卷棚顶檐廊,后檐墙体承重。中为11架梁,存三块练功石,刻有“至彀堂”三字。后墙密檐嵌绿釉花窗。该祠以中天井拜亭最有特色,且内部雕刻精美,檐……[详细]
锦堂陈公祠
  锦堂陈公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平垌村委会大屋垌村。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建,坐东南向西北,一路变三路,纵二进。面阔29.8米,进深25米,面积745平方米。硬山顶,灰塑博古高脊,牌式镬耳博古封火山墙,两登带短巷,外厢正立面为两个镬耳山墙,后堂两鳌侧向有两镬耳封火山墙。全祠可见三组不同方向的八个镬耳。青砖墙体,夯土脚,青砖砌角。头门为麻石檐柱,石月梁,檐口人物雕板。前檐人物满屏雕板三步架梁。后立屏挡中已拆去,三开间两进深,9架梁,雕花平袱垫。两庑用双仿石柱,满屏雕花卷棚顶庑廊,绿釉瓦当,滴水,瓦面砌墙面灰塑牌饰。寝堂三开间三进深,前为四檩卷棚顶檐廊,重彩鎏金雕刻满屏袱垫。中堂圆木金柱9架梁,平袱垫,后檐墙体承重。边路前厢为侧向一厅两房,内有小天井,有登带隔开,后有屏式灰塑博古封……[详细]
舆权黄氏宗祠
  舆权黄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替西村(朗)黄自然村。祠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1980—2003年曾维修。坐东南向西北,面阔30.7米,进深19.3米,面积592平方米。广三路纵二进。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博古两面雕有番鬼扛脊,博古人字斜脊封火山墙,两低鳌密檐,两登带巷,开前门,边路为两排辅屋,见人字斜脊。青砖墙画抹灰划砖线,灰沙夯土脚,门檐柱为圆木柱,双步架梁,内为砖仿石檐柱。小屏风,庑廊为7架梁,寝堂为三开间三进深,圆木金柱,砖仿石檐柱,瓜柱9架梁,前为四檩卷棚顶檐廊,后檐为墙体承重。内存清道光十八年《黄氏世系谱记》和《创造祖祠蒸尝碑》。边路为四耳房作书馆,右侧缺后角左侧再建一间为仓管,作管理宗尝用。地堂有矮墙,左右有小门亭,外侧为月塘。该祠灰塑脊和坭水墙画多人物图案……[详细]
陈璘陂遗址
  陈璘陂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营下村委。明万历年间,陈璘动用数千军民,在今信宜佛子岭筑陂,开挖并用石砌水渠20华里,灌溉罗平沙(朗)良田一百多顷,是明清罗定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水利工程。陈璘陂建成使用300余年后,至1960年在原址新建引沙陂头,并在陈磷古陂引水渠东侧砌筑引沙水渠。陈璘陂及其引水渠遗址对研究和建设引水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罗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楼脚民居
  楼脚民居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街道办事处石围社区居委会楼脚。明末清初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一路四进,依地势逐级升高,面阔13.1米,进深37米,面积485平方米。硬山顶、龙船脊、平瓦,龙脊镬耳封火山墙,水磨青砖墙、麻石脚,内凹肚门,两厢檐口贴塑海浪花,素胎瓦当、滴水。头门小屏风,大天井两侧有台式庑廊,用瓜柱5架梁,柱上加刻斗,两庑和第二进厅前共有四块红石雕花拦板,门厅后墙用木雕花窗。第二进官厅三开间三进深,八条圆木柱,瓜柱七架梁,前为双檩卷棚顶檐廊,十字斗拱,后为立体式屏风门,额枋底部雕花。第三进开中门,用方条趟栊门,立体式屏门分两层,上有双层雕花龛罩,设祖堂,厅门有方条趟栊门。第四进原为三层炮楼(今已拆小一层),底层为白砂岩,九级人字台阶,开高门,用方条趟栊,装有三个铁横栊箍,炮楼设四厢……[详细]
谭御史祠石围大夫第
  谭御史祠石围大夫第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街道办事处石围社区居委会南永平村。清中期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三路四进。面阔36.4米,进深48.3米,面积1758平方米。原府第为并排2座,今仅剩一半。硬山顶,龙船凤尾脊,平瓦,人字封火山墙,第一进为门楼、倒座房,内凹肚门,两推首有龙脊凤尾镬耳山墙,青砖包坭砖墙(见光包),红石脚。门楼小厢房两侧各有两仿石柱;敞开式瓜柱五架梁,后有双木柱花格挡中屏风。大天井式地堂,两侧为客厅、书厅,仿石柱、花格挡中屏,第二进为内凹门,后屏板门,第三进与第二进同,第四进设太公棚,后排厢层朝前向,中二进厢房朝中,有两条内登带巷,共有大小天井7个,两条横通巷,开四个侧门。右侧一座已拆去,全八大座,有内花园,外有两食水井,一个供淋花的水井。天井中路铺红石,两侧铺青砖。这是罗……[详细]
谭其镜故居
  谭其镜故居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城街道办事处细坑社区居委会银竹根村。清晚期建筑,坐西向东,三路五进,面阔37.1米,进深50.5米,面积1874平方米,又称“文远堂”。悬山顶,灰塑博古脊,平瓦,正立门面一门楼,两厢两附屋,两条登带直巷,四个镬耳山墙,镬耳已被拆去,青砖包坭砖墙,灰砂脚、麻石夹角。四条内横通巷,仅有四个侧门。门厅为外凹肚门,有趟栊,雕花挡中小屏风,第二进后每进皆有大门、有门墩,后有花格挡中屏板门,第五进为祖堂,天井为红石地面麻石檐阶,登带巷开前后门,无洒,用麻石砌成长方形天井接两侧瓦檐水,附屋分为5级,开三个侧门。1994年6月8日公布为罗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谭其镜(1904~1927),早期中共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留校担任入伍生政治部主任,中央兵工试验厂党代表,国民……[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