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旅游

贵港市旅游景点介绍

  中山飞阁,位于桂平市西山镇西山风景名胜区内,建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为民国时期代总统李宗仁创建,1944年毁于战火。1975年县政府拨款重修。1921年10月孙中山先生离穗赴邕途中,曾畅游西山,为纪念孙中山此行,后人把飞阁名为“中山飞阁”。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民国政府常委于右任(公元1879—1964),于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为此阁题“飞阁”草书横批。阁坐东南向西北,分两层。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歇山顶,琉璃瓦飞檐。阁底层栏杆部分用花岗岩条石砌成,干栏式结构,西面依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北、东、南三面砌成券顶拱门,作为游人过道,上层为回字形廊阁,檐8根,内柱8根。该建筑融合中国古建筑阁的传统风格和南方干栏式建筑的特点,别具特色。……[详细]
  宾兴馆,位于桂平市麻垌镇洞天村白石山上,同治六年(公元1867),由上秀、中秀、下秀三里群众合建为学馆。馆倚山势而建,纵深三进,坐东向西,占地面积888.1平方米,正门前有地坪,座与座之间有天井,两侧有走廊。建筑为抬梁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无脊饰。馆内存捐款题名石碑共8块。宾兴馆由各乡绅士集资,以文教兴邦而建,主要是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新中国成立后,该馆曾作白石小学、洞天小学使用,为研究桂平市清代宾兴馆及科举制提供非常珍贵而重要的实物资料。……[详细]
蔡坤公祠
  蔡坤公祠,位于桂平市木圭镇上冲村上冲屯,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554平方米,大门前有地坪、池塘。建筑三进三开间,进间为天井,左右为廊,抬梁式砖木结构,悬山顶,灰塑脊饰,前座立两根红砂石檐柱,设青石门槛。主要装饰:前座木雕檐板,设屏门,中座设太师壁,卷棚顶、木隔窗,墙面绘画及诗句等。该建筑布局完整,结构稳定,历经多次维修基本保持原有历史风貌。……[详细]
王举谢公祠
  王举谢公祠,位于桂平市垌心乡王举村,祠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坐北向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22平方米,抬梁式砖木结构,两进三开间,进与进间有天井相隔。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正脊饰以狮子、花鸟等彩色琉璃。两进明间的墙上饰山水花鸟壁画,天井用鹅卵石子铺砌。突显清代岭南建筑风格。谢天佑(公元1633年——1698年)年少志高,考授了州司马,获赠修职郎。他为官清廉,忧国爱民,造福四方。匪乱时挺身救百姓,出资修凿大黄江,由良四埠至涯龙长一百里,既可通船航,又可供灌溉,还捐资开凿瑶山口等狭窄不平的险道,百姓很信赖他。他好善乐施,修善积德,大旱年代,贵买贱卖粮食,周济贫民,发牛给种劝力耕。清朝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从《广西通志》、《浔州府志》中知悉谢天佑能在匪乱时挺身救百姓,捐资修凿河道,兴修水……[详细]
  新隆劳五暴-动-纪念园位于平南县寺面镇新隆村,年代为1987年。新隆劳五暴-动-纪念园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位于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三里社区罗村屯,年代为1936年。中共广西省代表大会(罗村会议)旧址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平桂三县农军指挥部旧址(盘龙新屋)位于桂平市金田镇安众村,年代为1927年。武平桂三县农军指挥部旧址(盘龙新屋)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营盘黄氏民居位于平南县思旺镇花石村,年代为清。营盘黄氏民居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乡村古民居群位于桂平市中沙镇南乡村,年代为清。南乡村的传统建筑内容丰富,令人惊艳,不仅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还有部分宗祠建筑和极少数军事防御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有悬山式、硬山式两种,依山建造,错落有致。传统民居建筑以院房组合为主,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与青瓦覆盖自成一体,坐甲向庚。其中历史建筑尤有特色,既有宫廷式建筑,又有欧式建筑,飞檐翘脚,雕梁画栋,中西融合,古洋并重,彰显了古韵南乡开放包容的姿态,也是古丝绸之路文化交往的见证。南乡村古民居群为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碧莲峰石刻
  碧莲峰风景道旁是石刻较为集中的地方,有大小石刻23处。沿风景道步行,这里有唐、明一些诗人的诗文刻石,多为描绘或赞誉阳朔山水的妙语佳句,字大者达丈余,小的仅半寸,书体有行、楷、隶、草,风格,可谓百家荟萃,各有千秋。有“南山石刻”之称。……[详细]
  贵县抗日自卫军指挥部旧址位于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下赖屯。保护范围:四周以屋檐滴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东南面向外延伸3.5米,西南面向外延伸5米,西北面向外延伸8.6米,东北面向外延伸7米。……[详细]
南江村黄氏祖祠
  黄氏祖祠位于南江上黄村,原名南街七星岗,又称七星伴月,北距郁江约300米,是明洪武年间,皇帝诰命恩准南街(今南江村)上黄一世祖彦贵公建造。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贵县志》载,公元1848年广东人张嘉祥在横州(今横县)起义,攻贵县木梓,贵城南江人黄祖喜、黄全义,大井头王星福,在南江黄氏祖祠结盟--起义,可见该祖祠又是革命的摇篮。每年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黄氏宗亲齐聚一堂,作祭祖仪式,进一步增强宗族凝聚力。南江黄氏祖祠位于贵港市港南区南江社中村小区内,坐落于郁江南岸河畔。其四面环山,东有东山,西有独山,南有南山(南山寺),北有龙山(龙头山脉)。北面郁水环绕,南面有南湖明镜相映,地处七星伴月,东方橘井,西方龙泉井(龙眼井),自然地理沙水相配,历史上视为风水圣地。贵港市港南区人民政府2005年元……[详细]
  桂林郡治遗址位于贵港市港北区,年代为秦至清。贵港的桂林郡遗址发现于2008年,通过十余年的发掘,发现了秦汉至明清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包括汉代的城壕和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城墙基址等。这些发现表明自秦汉以来,贵港的城址位置从未发生大的改变。此外,2008年出土的“万岁瓦当”是广西考古史上的首例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桂林郡遗址是当时桂林郡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桂林郡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当时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立了桂林郡,下辖布山、安广、阿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等县。桂林郡的名称来源于当地多桂树的地理特征。在秦末,桂林郡被南越国所辖,西汉时期改置为郁林郡,治所在布山县。‌考古发现‌方面,贵港的罗泊湾汉墓……[详细]
  中共广西特委机关人员上烂泥住址,位于桂平市西山镇白兰村上烂泥屯内,是村民唐德光、唐三德(又名唐达南,原农协领导人之一)的故居(现为唐氏宗祠),清道光年间所建。住址东与中共广西特委机关遗址相距约600米,北距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文印室白额旧址约5公里。该住址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302平方米,建筑面积221平方米,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进与进间设天井,两边设厢房。屋内墙上保留有山水花鸟画及一些木雕装饰,明间挂“积善庆馀”匾额。1927年冬到1928年6月,中共广西特委机关工作人员吴国强(易名曾桂华),胡信夫妇等人曾在此秘密生活和工作。2022年10月28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革命文物。……[详细]
  贵县古墓葬群位于贵港城区范围内,是自治区人民政府1963年2月26日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分布范围大致南起郁江右岸南江村,北到南梧二级公路北边耕地,西达贵糖原址、西江农场场部,沿风流岭、大公塘,经旧飞机场,迤东至罗泊湾、南斗村和铁路桥,南北约4.5公里,东西约7.5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古墓群分布密集,数量众多。古墓葬群年代上限可至西汉,下限至清代,其中以汉代墓葬为主,规模、形制多样,有的古墓还留有高大的封土堆。到目前,已累计发现或发掘古墓葬100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件,是自治区博物馆、贵港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主要来源。……[详细]
  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文印室白额旧址,位于桂平市西山镇白兰村白额屯内,是该村李氏宗祠。该建筑始建时间不详,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三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悬山顶,盖小青瓦,木雕花檐板。祠内墙上绘有山水花鸟画,上座明间设神龛。1927年冬至1928年6月,中共广西特委机关主管宣传、印刷工作的吴国强(易名曾桂华)、梁剑、欧光华等三人在该宗祠工作、居住。在此编印了《土地革命》专号小册子、《我们的口号》等大量传单及标语,宣传革命道理,鼓励群众参与革命。该建筑为我市研究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历史事实依据。2022年10月28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革命文物。……[详细]
137、五昌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昌祠
  五昌祠,位于桂平市油麻镇有理村内,建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29.33平方米,两进深,进与进之间设天井,两边有横廊。前座高两层,正面一层设5个拱门,有门廊,二层开8扇窗户。整座建筑为抬梁式砖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宗祠由当地李、何、郑、王、黄五姓村民祖先创建,宗祠内供奉该五姓祖先牌位,故名五昌祠。该宗祠体现了村民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的村风民俗,对研究当地民国时期民俗习惯及民间建筑有重要参考价值。……[详细]
光禄大夫方伯猷夫妇合墓
  光禄大夫方伯猷夫妇合墓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上渡镇柘畲村石塘边屯洪岭简介:光禄大夫方伯猷夫妇合墓位于上渡镇柘畲村石塘边屯洪岭。座西北向东南,形名“猫捕老鼠”。此墓经清光绪年间重修,用青砖露顶面砌筑墓圈,坟茔为土堆。有石质墓碑,大字可见,序文小字多已漫灭。有碑框,碑头为石雕“七云头”盖顶,边框刻有联云:“鸿岭钟灵锦世泽;石塘毓秀蔚人文。”碑主题为:“皇明诰封光禄大夫讳伯猷方公老大人一品夫人妣石氏方母老太君合墓”。边款为:“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岁次丁未八月十四癸酉日酉时立”。序文中得知,此墓葬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伯猷诰封“光禄大夫”,在明初官阶是从一品,如是文职,《明清进士表》不见其名;若是武官应是将军、都统或提督,但查官方史料,尚未发现方伯猷的行状、履迹。疑是万历十七……[详细]
梁嵩纪念馆(新塱状元庙)
  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平南县大鹏镇高龙村龙街屯状元坡北面半山坡上简介:据《平南县志》记载:“梁嵩,字仲邱,鹏化里龙街人,五代南汉国状元,弃官还乡,请蠲本郡丁赋,不受,惟请蠲本郡丁赋。”梁嵩纪念馆位于大鹏镇龙街村状元坡北面靠近公路的半山坡上,依山而建,于 1997年在梁嵩旧居遗址上重建,坐南向北,平面呈长方形,宽11米,长 18米,面积198平方米,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抬梁式,悬山顶,面盖黄琉璃瓦,“二龙抢珠”脊饰,正面墙体贴青色瓷砖,后座主敬奉梁嵩塑像,2012年7月3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2012]5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竹山圩大同县古城遗址
  竹山圩大同县古城遗址级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 平南县同和镇同朝村利例屯竹山圩大同江西北面50米简介: 该古城址位于平南县同和镇同朝村利例屯,距县城30公里,面积约20000平方米,现是一片田畴和旱地,城址西北是高山,古城址的高坡上有瓦砾,从瓦砾断层分析,深约1.5米到2米。采集到的陶片有三彩釉陶和布纹瓦片和铁器等。此古城址的发现对研究我县唐代社会历史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平南县志》载:“大同县在县治东北五十里,唐贞观七年(633年)置,宋开宝五年(972年)省。”计339年,距今1300多年,对其具体位置,《平南县志》载:“大同旧县去县二百步,东首有花憐水。”又载“大同县废置在大同里花憐水边”。1981年10月29日县人民政府(平政发74号)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