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贵阳市旅游

贵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下坝古道
  下坝古道位于下坝镇下坝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2015年9月6日,下坝古道被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定扒大沟
  定扒大沟位于水田镇定扒村,年代为清乾隆十年(1745年),类别为古遗址。2015年9月6日,定扒大沟被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风镇龙井位于东风镇龙井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011年11月25日,东风镇龙井被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乌当川主庙
  川主庙位于下坝镇下坝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3年10月9日,川主庙被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5、普渡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渡桥位于下坝镇下坝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3年10月9日,普渡桥被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6、乌当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当桥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新庄村,1997年11月26日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此桥是乌当区南北交通的主要大桥,是永乐乡—东风镇—新添寨的主要通道。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乌当桥,在治城北十五里。成化间(1465年—1487年)宣慰司舍人宋辂建。长二十余丈。”距今约五百多年的历史。乌当桥坐落在南明河下游,离新添寨三公里的大桥寨(归新庄村管辖),桥两岸都是松山林。此桥为石拱平桥,高6.5米、宽6.2米、长73米,共九孔,在元代、这里置洪边州,明朝时,此处为洪边宋氏土司管辖。关于此桥的修建,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妙的故事。古时候,这里的河面比现在还要宽,树林深密,河两岸住着两户人家,一家姓何,一家姓宋。一家有一个儿子,另一家有一个姑娘。小伙子壮实、姑娘长得象天仙般美丽,……[详细]
后所祖师庙
  后所祖师庙(又名古林寺)在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后所村南100米处。1997年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所祖师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据清道光《贵阳府志.祠宇副记》载:“古林寺,在后所,万历时(1573年—1619年)建,乾隆三年(1738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皆复修。”古林寺原为祖师大殿、观音殿、戏楼、厢房、钟楼、鼓楼组成两个四合院。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900.8平方米,建筑占地829.8平方米。旧时主祭真武大帝,人们习惯称之为祖师庙。迄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此庙佛、道并存的供奉方式并不多见。不过可以从佛教禅宗得到解释,禅宗有合而不同的海量,这体现了和为贵的理念。现寺庙名称为古林寺,但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仍为祖师庙。据现任住持道义和尚及村上的群众讲,此庙有八代住持,但据实地调……[详细]
  金芳云(1928年—1949年),女,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成员,贵阳市乌当区云锦村小龙井人。金芳云出生于一个家道颇富的地主家庭,兄弟姊妹六人,0-、老三早亡,芳云行四,有姐金芳容,妹金芳明,弟金芳友。由于其父母均为文盲,吃尽了上当受骗的苦头,于是送金芳云进了离家很近的龙井小学读书。民国31年(1942年)考入贵筑中学(1939年2月4日日机轰炸贵阳,贵筑中学疏散到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洛湾),在贵筑中学读书期间,与同学毛祖坤、毛祖坎、周显明、邱素萍等常结伴去听进步青年、贵筑中学历史老师聂江麟的爱国演讲,聂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反共的罪行,金芳云从此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金芳云民国33年(1944年)下半年提前一个学期从贵筑中学初中毕……[详细]
  宋氏别业遗址史书原指今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云锦村,现在将原宋氏土司居住地乌当区新添寨北衙村洪边寨也归并在内。1987年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洪武四年(1371年),水东土司宋蒙古歹归附明朝,朱元璋赐其名“钦”,授怀远将军,世袭贵州宣慰使司宣慰同知,其于洪武年间在云锦庄始建别业,修景致,葬祖茔。宋氏即指元、明两朝土司蒙古歹及其后裔。宋蒙古歹祖籍河北正定人,其十七世祖宋景阳为入黔始祖。北宋开宝初,宋景阳因功授宁远军节度使大万谷落总管府总管,死后封忠诚,后世累拜公候及大夫。几百年后,其后裔遍及贵州的开阳、贵定、龙里、瓮安等地。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王朝撤顺元路宣慰司,将水西安氏、水东宋氏两土司辖地设置贵州宣慰司,封安氏首领霭翠为宣慰使,宋氏首领土司宋蒙古歹为宣慰同知,授怀……[详细]
150、来仙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仙阁
  来仙阁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麦穰寨村赵家庄一侧大塘河中的矶石上,距贵阳市中心16公里。麦穰境内山峦叠翠,溪河环绕。南明河源出广顺东北山间逶迤而下,城南十里处的龙洞河绕龙井、头堡流至麦穰,两河汇集,水流湍急,蜿蜒东去。汇流河口处巨大矶石涌突波澜间,高出正常水位近10米,形家谓之“星罗锁水池也”。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乡人于矶石上建水月庵。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总督在水月庵旁建仙临桥。武弁胡某构亭于矶上,额曰“水月招堤”。后亭圮桥存。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桥重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夏,暴雨绵延,河水骤涨,水过桥圮,里人鸠工缭石,将桥修复成九孔,易名汇川桥,取河流纳集于此之意。乡人协力在小亭原址处修建阁楼,因阁凌空高耸,山环水绕,云霭缥缈,松翠鹤鸣,似有仙人将至……[详细]
川黔驿道息烽段
  川黔驿道息烽段位于息烽县永靖镇马当田村、养龙司乡养龙司村,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较好的有大风垭段和十字路段。大风垭段长约1公里,从原贵遵高速路侧至大风垭,沿山南北向分布,用石板铺成,宽约1.5米。十字路段位于养龙司乡养龙司村十字路组,沿山南北向分布,用石板铺成,宽约1.5米,因原为十字路口而得名,是当时川黔古驿道和到开阳古道的交叉路口。清初川黔古驿道改为由四川经遵义过乌江渡入息烽,通扎佐达贵阳。清末川黔古驿道息烽段拓宽为马路,随着公路的发展而废弃。该残段对研究息烽交通发展历史有一定的意义。……[详细]
  张露萍等七烈士墓位于息烽县永靖镇下阳朗村廖家湾组的一山上,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露萍等七烈士墓,1984年迁葬于此。1989年省人政府拨款修建纪念设施。潜伏于国民党军统电讯处的中共地下特支书记张露萍及其战友秘密党员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洸、陈国柱、王锡珍,被捕后于1941年春被转囚于“息烽集中营”。在狱中党组织领导下,进行4年多的铁窗斗争。1945年7月14日被秘密杀害于快活岭。……[详细]
钟昌祚墓
  钟昌祚墓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的赖陵东侧,封土高2米,墓碑高1.86米、宽0.8米、厚0.16米。正面书“钟先烈昌祚墓”墓碑后有铭文,记叙钟昌祚家世生平。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此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钟昌祚(1870—1912)一名元黄、号锡周、山玉。开阳县双流人,曾就读书于贵阳“经世学堂”、“武备学堂”,1905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政,两年后回国,加入贵阳自治学社,后任社长,临时军政府第一任参议员,1912年被刘显世杀害于安顺,遗体运回开阳双流安葬。……[详细]
  底寨华氏四合院是清晚期贵州实业家华之鸿在底寨所建的一处院落,该院为穿斗式悬山小青瓦顶四合院木结构建筑,有前厅、内院、后堂和两侧的厢房,后堂和厢房是两层建筑,正厅是一层建筑。全部采用铆榫结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是清晚期院落式建筑的代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详细]
  养龙司蔡兴隆墓位于息烽县西山镇小堡村水头坝组,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蔡兴隆,广西容县人,五代时奉命征讨黑羊箐四夷有功,授护国将军,后人授土职世袭,墓为土封混凝土围砌,墓冢约方封土呈丘形,长11.1米,宽9.8米,高由1.5米渐降至0.5米,碑为三碑四柱三坊形石碑,高2.15米,宽2.6米。咸丰七年(1757)建碑,文革期间碑柱被毁,1995年族人捐款修复。该墓对研究贵阳地区历史及土司文化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渡口遗址,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大塘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渡口遗址、梯子岩红三军团南渡乌江渡口遗址、江口红五军团南渡乌江渡口遗址组成。1935年3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1军团1师3团从梯子岩强渡乌江进入息烽,迅速占领大塘、江口渡口,建浮桥掩护主力过江。3月30日,红1军团主力由大塘口浮桥过江入牛场(今流长)。次日,红军分左、中、右3路向县境东南挺进。3月30日,红3军团从梯子岩浮桥过江进入牛场(今流长),次日达九庄。同日红5军团从大塘、江口浮桥过江。3月31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中央军委、编为1方面军的第1、2纵队,从梯子岩、大塘渡口过江,进驻牛场(今流长),在息烽县内指挥作战。4月3日,红军进入修文、开阳等地。……[详细]
  没量坑红军烈士殉难处位于息烽县流长乡宋家寨村阳家沟组,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没量坑红军烈士殉难处,2006年县委、政府拨款修建纪念设施。没量坑原为自然天坑,意为深不可测。1935年3月29日,中国工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入息烽境内的牛场(今流长),4月2日,红军住南撤离。4月3日,一名因生病与部队失散的红军在牛场(今流长)宋家寨,被地方-武装“清乡团”害于洞中。……[详细]
  永靖镇牟海奇墓位于息烽县永靖镇永红村中一组,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牟海奇系明代凤泗总兵牟文绶之子,因征战有功牟海奇被授守备职,明崇贞三年(1631)奉命接替其父改建息烽城,并修乌江关口,助修敷勇、镇西二卫,开州、贵阳城等后被任命为息烽守御千户所正千户。李自成占领北京时又被调入卫,并升参将,再返息烽后76岁卒,先葬上于阳朗上坝河,后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迁此砌坟刊碑。墓为土封石围呈圆丘形,坐东向西,高1.5米,长5米,宽3米。塔形墓碑,墓前依壁而立,右侧刻有墓志。对研究息烽及水西之乱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板桥烈士墓位于息烽县温泉镇天台村新长组,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板桥烈士墓,2005年10月县委、县政府拨款修建纪念设施。1950年3月18日,中共息烽县委书记王踊波率县大队一个排进至温泉板桥一带剿匪,遇匪壮烈牺牲。烈士墓对研究我县剿匪战斗史具有较大的意义。……[详细]
  养龙司蔡普化墓位于养龙司镇坝上村出口组官山堡半山腰,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唐朝时蔡崇隆,奉旨征平了必洞革僚王阿乍,被授征蛮将军右军都督同知之职,承袭了数百年后传给蔡普化,明洪武六年(1373)将元朝设立的“养龙坑宿徵等处长官司”改为“养龙长官司”,授蔡普化长官,明洪武九年(1376)死后葬于此,墓座东北向西南,系土坟,高1.5米,直径5米,原有残碑一通,蔡氏族众在培土时已埋入墓内。1985年,蔡普化后嗣立一高2.3米,宽1.33米的石碑,碑额做浅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墓对研究当地土司文化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