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旅游景点介绍
嵩山抗日工作站旧址位于小关镇口头村第16村民组关帝庙窑洞内,口头村位于小关镇东南方向,属于丘陵地区,地势隐蔽。1944年1—4月国民党38军副连长孙克明带兵驻防口头,他是一名地下党员,结识了倾向抗日、作风正派的口头保队副张良贵,向他打听嵩山周围地形,民情。5月上旬,孙克明趁38军向洛宁撤退之机,隐藏40箱-,上太行山参加了八路军,此时,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指示,派部队挺进豫西,抽调一批河南籍或熟悉豫西干部先遣豫西各县,寻找地下党,迎接部队。孙克明被派回巩县,到口头与张良贵取得联系,并经考察认定可靠,以偏僻的张良贵家为归宿地,以距他家不远的关帝庙为联络点,很快发展了余学铭等20多名热血青年。7月上旬,在口头村水泉沟关帝庙内以“听从指挥,勇敢工作,保守秘密,抗日到底”为誓言,以结金兰方式建立了“嵩……
[详细] 滩小关遗址位于巩义市河洛镇滩小关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2016年1月22日滩小关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海上桥村传统民居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年代为清。海上桥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常香玉故居位于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年代为1923年。常香玉故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常香玉故居,是常香玉出生和开始学戏的地方,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原有的几孔窑洞坍塌非常严重。常香玉大师逝世后,镇政府出资30万元,按照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窑洞进行修缮加固,同时,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对现存的一眼古井、两棵千年古槐加以保护。修缮后的香玉故居共有窑洞四孔、平房三间,面积百余平方米,分堂窑、厢窑、诞生窑和磨道窑。故居内根据豫西农家院落生活起居原貌进行了复原,并展示有常香玉大师生平事迹的资料和图片。……
[详细] 水地河遗址位于巩义市北山口镇水地河村西部310国道北侧。这里属于丘陵地区,黄土堆积较厚,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泉、小溪和季节河遍布,水源充沛。白冶河自南向北流经310国道白河桥后在遗址南部转为东西流向,在遗址西北部与遗址北侧的水地河汇合转向北流。遗址就分布在白冶河与水地河夹角的台地上,高于河床约30米。该遗址是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东南长500米,宽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从断崔上看,文化遗存因区域不同而堆积厚薄不均,一般都在1-2米之间,四、五级阶地上最为丰富,多在2-3米左右。文化内涵以仰韶文化为主,裴李岗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次之。发现仰韶文化灰坑6处,房基两处,采集文物标本数十件,能看出器形的有:钵、鼎、罐、小口尖底瓶、碗、杯、短、纺轮等,陶质以泥质红陶、夹砂灰褐陶为主,其次为……
[详细] “洪沟遗址”位于黄河和洛河相交汇的内夹角地带,深埋于高约六七十米的更新世黄土中。东距古洛汭七八公里。 这个旧石器人类遗址的发现,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是不言而喻的。河南省文物局邀请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先后到发掘工地考察、指导,并召开专家现场会,对部分石器 进行了仔细鉴定,也对部分动物化石进行了甄别与分类。后经北京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核工业部等科研部门以“釉系法”测定,洪沟旧石器遗址为距今11-13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洪沟遗址尽管还不能全方位反映十数万年前河洛人生活的状况,却为考古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此时的河洛人栖居的状况是什么样的?是群居在山洞里,还是栖居在大树上?或是已经能在黄土崖挖洞穴? 洪沟旧石器遗址是直立人过渡到智人阶段中早期的文化遗存。当时的人不但懂得使用木器、打制……
[详细] 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宋陵地处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市,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共有300余座陵墓,现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巨大的陵墓群,几乎涵盖了北宋所有的皇帝,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囚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埋葬在巩义,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统称“七帝八陵”。著名大臣如寇准、包拯等人的陵墓也在其中。围绕八座帝陵有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
[详细] 米北遗址属豫中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位于巩义市东南25公里米河镇米北村北城岭台地上。1985年发现,1986年原巩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和郑州市文物工作队联合进行调查。东西宽110米,南北长350米,面积约3.9公顷,距地表1.1米为文化层,最厚处3米以上,包含有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和周、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仰韶文化层厚约2米,断崖上暴露房基1座、成人墓1座、小儿瓮棺葬1座、害穴,3个。采集有石器、陶器等。该遗址处于豫中地区的腹心地带,各期遗存从早到晚的连续发展与阶段性变化都相当明显。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庄王遗址属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处原始聚落遗址。位于中原区沟赵乡后庄王村东北的岗地上,现存面积约5公顷。1958年和1976年两次发掘,共发掘面积约6……
[详细] 喂庄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巩义市芝田镇喂庄村……
[详细] 巩义市芝田镇蔡庄村,毗邻北宋皇陵的永定陵,四百多年前有一位德行出众的进士——明万历丁酉科(公元1579年)选贡、庚子(公元1600年)御赐进士赵景星出生在这个小村落。蔡庄文魁坊石坊就是为他所建的石坊。文魁坊与蔡庄三官庙紧邻,东临蔡庄村街道,距狮子沟口50米,南为蔡庄村小学,据泰沟100米,北距宋永定陵2000米。石坊座北面南,青石质地,东西长7米,南北宽3米。保存基本完好,为双柱歇山顶式石质仿木结构,方柱,歇山顶屋面。建筑为二柱单间三楼式,明间高8.8米,面阔6.6米,须弥式基座上雕莲花,横坊下设栏板,雕刻分作三层。两坊间垫板部位南面上层由东向西镌刻楷书“文魁坊”三字,中层楷书“万历丁酉科选贡庚子科乡郎进士赵景星”,下层为高浮雕狮子滚绣球,中间雕一个花篮,篮中刻绣球,两只狮子滚动绣球,其后另……
[详细] 巩义泰茂庄园位于巩义市东南部浮戏山区灵官殿村,庄园坐西北面朝东南,共分七层九洞,即:七层院落、顶部窑洞九个。庄园现存房屋四十间,窑洞四十五孔,南北长二百米,东西宽五十米,总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巩义泰茂庄园由清代张书泰建造,为研究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间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现存的泰茂庄园依矮山而建,像一座坚固的城堡,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山崖、房屋、窑洞、庭院、树木,互相映衬,错落有致,紧奏和谐,天成一体。细数有房屋40间,窑洞45孔。王保仁说,根据文字记载,它是由清代的张书泰建造,张书泰家族因牧养而发迹。抗日战争时期,豫西专员公署曾驻扎在这里,豫西抗日先遣队司令员皮定钧在此办公居住过。……
[详细] 刘家大院,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官庄村西南,虽经几百年岁月沧桑、历经多次战乱,兵灾,时代变迁仍然保留下来大批错落有致的明清民居院落。刘家大院承载着家族从兴盛到衰落的数百年历史见证。刘家大院,又称王家大院。原有堂楼、上房、厢房、倒座、过庭、影壁、门廊、窑洞、纺织机,一切的布局和谐自然,井然有序。据当地村民的王氏家谱载:明洪武年间,六世家祖王文灿由山西迁巩。创建四个大院和一座高楼。到清嘉庆年间第八世时,因经营不善,家境败落,遂将几处大院卖给刘姓人家。现在这四处院落大部分还为刘姓人家居住。高楼也仍有官庄刘姓居民使用。刘家大院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传统住宅。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院落坐南朝北,大门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
[详细] 赵城遗址位于巩义市鲁庄镇赵城村,地处巩义市西南部山区,面积10万平方米,属于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遗址南有赵城水库,其它三面均为农田、山沟等丘陵地带。据当地老人相传,远古时代该地有一座城,人口繁茂,因遗址位于赵城村,故遗址命名为“赵城遗址”。遗址于1958年修赵城水库时发现,因修水库,遗址南部遭到部分破坏。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试掘,发现有墓葬、房基等,其文化层厚2—5米,出土有红陶鼎、盆、罐、钵和石斧、刀、蚌镰、骨镞等遗物。以泥质红陶、泥质灰陶为主,器型尖底瓶、钵、罐、碗纹饰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网纹、弦纹等。彩陶纹饰图案有网纹、带纹、弦纹、方格纹、日、月等,属于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典型器物有罐:园唇,斜肩,弧壁,颈下绘黑彩平行线纹和网纹。口径16厘米。碗:夹砂褐陶,轮修口沿,敞口……
[详细] 在巩义市孝义街道办事处西北部,坐落着是民国时期全国四大兵工厂(沈阳、汉阳、巩县、上海)之一——孝义兵工厂,洛水从其西北穿过,陇海铁路贯穿东西,连霍高速从附近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前仅留孝义兵工厂旧址。孝义兵工厂,是河南省唯一的、也是最早引进外资兴建的大型军工生产企业。1914年开始筹建,1915年8月开工,1922年冬正式建成,它从筹建到投入生产,工期短、时间快,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是我国近现代军工生产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孝义兵工厂防空洞为全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人防工程,它的发现与研究使中国的防护史提前了20年。1922年冬,孝义兵工厂正式建成,它下设制枪厂、炮弹厂、机器厂、动力厂四大部分,机器设备主要由德国、美国、丹麦进口,较为先进,制造的军工产品……
[详细] 在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有一处圣地,背靠笔架山,面临东泗河,山前是一片碧绿的原野,东泗河从中间流过,河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杨柳摇曳,风景秀丽,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村,不仅为明清八景之一——“泗河烟柳”,更因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诞生而吸引着华人及全世界的关注。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杜依艺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以后其祖父杜审言,其父杜闲均居于此。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诗圣杜甫(712年—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孔窑洞中,这孔窑洞因此命名为杜甫诞生窑,杜甫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巩义还流传着杜甫康水采文的故事。1963年,杜甫诞生窑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河南省政府拨款修葺,建立了杜甫故里纪……
[详细] 苇园瓷窑遗址位于巩义市米河镇苇园村。村中间有一条小河流过,当地群众称为庙路河,又叫苇园河。苇园瓷窑遗址由此而来。小河将苇园村分为东苇园、西苇园两个自然村庄。苇园瓷窑遗址即分布于小河两岸,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东至东苇园山脚,西至西苇园山根,南至苇园水库,北至茶店河沿,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 1957年7月,故宫博物院冯先铭、李辉炳等同志到此调查并发现遗址。1976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和巩县文管会联合对苇园瓷窑遗址调查。1987年3月,苇园瓷窑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郑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3月,日本著名陶瓷学者楢崎彰一与南京大学历史考古教研室主任、文学博士熊海棠和考古学教授秦浩考察苇园瓷窑遗址,给予重要评价。1998年10月~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
[详细] 走过千年风雨,历经磨难,几度兴衰,辉煌庄重的殿宇——青龙禅寺依然坐落在地处丘陵地带的巩义市北山口镇北湾村。据史料记载,东汉永明帝七年(公元64年),该寺与青龙山慈云寺相继而建,是十方僧人及信众往返于白马寺与慈云寺之间接待、歇息的驿站,故称“十方院”。传说,白马寺为天下第一古刹,巩县慈云寺为深山之内第二古刹。过去寺院碑刻林立,解放后水利建设将石碑另作它用,青龙禅寺之兴衰史已无证可考。据寺内道光12年(1832年)碑文载:“道光元年(1821年)寺中正殿迂回禄焚烧无余,游贤者以为叹,甲申岁(1824年)近寺之村,南北山口有好义者:张、丁、刘、赵诸君重修……”《重修青龙寺佛教并金妆神像碑记》碑中记载:“巩山县也,沿之南二十余里有翠屏千仞,巍然于云霭之中者为青龙山,山之阴有佛刹焉,名青龙寺。远吞山光……
[详细] 塌坡遗址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解放岭自然村北2500米,地处邙山北麓、黄河南岸的台地上,当地人称“庙洼”,北低南高,遗址区位置向南凹进成一个自然坡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1937年,中国现-古团体河南古迹研究会对塌坡遗址进行发掘后进行回填。遗址文化层明显,文化层厚约2~2.5米,发现有房基、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等陶器残片。保存基本完好,现遗址被辟为农田。采集的标本有泥质红陶、灰陶、夹沙红陶、夹沙褐陶等,器形有钵、盆、罐、小口尖底瓶等。钵,泥质红陶,手制,斜直壁、圜底。文化层厚约2.5米,遗存非常丰富,有明显的房基、红烧土,说明当时古人类生活在河边并进行生产和生活。因遗址所在地于五十年代大面积滑坡,国家出资当地居民全部迁出后安置地叫解放岭,而当地村民……
[详细] 伏羲台遗址位于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坐落在黄河南岸,黄河与洛河交汇处东部的夹角地带,高出河岸80米的台地上。遗址于1984年发现,由于当地百姓称此地为“伏羲台”,据此命名为“伏羲台遗址,据先秦典籍记载,黄帝、伏羲、尧、舜、禹等均在洛汭“修坛沉璧”,祭天祭川,遗址西北有传说中的伏羲台。1992年5月,经有关单位、专家认定此处为当时祭天场地。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是以图书著其迹,河洛表其文。”清乾隆十年《巩县志》载,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曾在此敕建“羲圣祠”,元代曹铎又在祠侧建“河洛书院”。遗址由于黄河向南滚动,部分塌陷河内,台地上地势平坦,现为农田。现存遗址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在岗沿、……
[详细] 康北古城址位于巩义市康店镇康北村高速路北,坐落在邙山东延部的坡头上。面积4万平方米。东西筑城墙,南北临深沟,东有洛水,南有黑石古关,西有邙岭,北有黄河天险,这里依山傍水,由西向东渐次倾斜,直至平滩河沿。战国时期,周显王二年(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与西周洛阳相对称东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灭东周,周亡。延续了一百多年。秦统一六国后,在此置巩县城,属三川郡,汉时属河南郡,北魏时将县治迁至东10公里的巩县老城。清同治五年重修了砖拱碹寨门,咸丰元年修了“巩王阁(红阁)”,并刻碑阐述《巩王庙原委》,还修了一殿、二殿、东西廊庙、山门、踏阶等。《战国策》、《史记》、《汉书》、《藏书》、《河南通志》、《巩县志•明嘉靖三十四年》、《巩县志•清乾隆十年、五十四年……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