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红色旅游景点

  辛庄抗日碉堡群位于辛庄镇华欣村和合泰村,原有四座,现存3座(合泰村1座、华欣村2座),3座碉堡的建造样式相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约5米、宽约4米、高约3米,厚度约50厘米。其均邻河而筑,面向河道面设有方形射击孔,背面开有小门,高1.8米、宽0.8米,供人员进出。据考证该三处碉堡系1935年国民党军36师某部所建,后由国民党军88师在此驻守看护。为常熟地区较为重要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建筑,对于研究常熟地区抗日战争史以及军事建筑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于2011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里十八抗日烈士墓在古里镇北烈士陵园内。坐北面南,占地约四千多平方米。主体为纪念碑,正面镌文“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为中共古里镇党委、古里镇人民政府所题的祭文。墓地入口处设有墙和门柱,墓门上端镌“烈士陵园”。安葬的范金山等18位于1939年抗日中牺牲的烈士遗体。墓地分别于1966年初和1983年重修立碑和修缮。2002年迁入古里烈士陵园中。此处墓葬于2007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会址位于董浜镇徐市寺泾桥村。为徐姓住宅,原有建筑5进,今尚存平房4间(含东侧单间厢房),坐北朝南,硬山顶,通面阔13.7米,通进深7架7.7米,檐高3.1米。1984年全市文物普查中确认其为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成立会址。1940年8月2日,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吴市周家桥附近召开。经过一天会议后,移至此处续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任天石为执行委员会主席、李建模为监察委员会主席的领导机构。这是常熟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政权,也是苏南地区最早诞生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新四军“江抗”东路指挥部负责人谭震林出席了会议。于1989年8月31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谭震林召开何市各界人士代表会议会址在支塘镇何市中心小学内。原为桂村公园中的一幢大厅,俗称“四面厅”。歇山顶,厅通阔13.1米,通进深11.7米,檐高3.3米。1985年重修,现为何市中心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面厅”匾额系邑人周文在将军所书。1940年盛夏中,谭(化名林俊)率领新四军“江抗”部队到达常熟何市,晚上在“四面厅”召开了何市各界人士代表会议。此处建筑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常熟县代表大会会址虞山北麓兴福寺后山腰处的联珠洞。洞口高1.74米,洞口宽3.60米,洞深达15.5米,洞内宽11.78米,洞内高1.77米。洞顶有孔漏下终年长流之山泉,四散如珠联贯而下,故名。洞口镌“联珠洞”三字。洞前本有清同治间所建联珠庵,已毁。1928年7月,中共常熟县委曾在洞中秘密召开代表大会。同年8月,中共京沪特委在此秘密召开过澄、锡、虞三县农运负责人联席会议。此处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常熟特别支部活动旧址在城区通江桥路12号,原系中共常熟特别支部成员曾雍孙住宅中的一间书斋,名“亦爱庐”。为第二进东厢房,平面呈凸型,九架梁,卷棚轩,通面阔4.7米,通进深4.55米。旧址基本保持原貌。1926年2月,共青团江浙区委候补委员、中-员曾培洪(李强)受中共江浙区委指派,返回家乡常熟发展组织,建立了常熟历史上第一个中-组织即中共常熟特别支部(党团混合),此处为特支经常活动之处。该处于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新庄烈士陵园位于丰县师寨镇李新庄村。陵园内安葬有烈士李贞乾、李秉功、李若坤、李秉亮兄弟四人,李贞乾被评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入选“中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为民政部公布的建国有突出贡献的百名烈士之一。李新庄烈士陵园有烈士墓塚、墓碑、烈士纪念馆等,园内苍松耸立,环境肃穆。……[详细]
  新四军-所旧址(三仓文庙)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三仓镇万行村四组666-1号,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四军修械所遗址位于磨盘山区苏家大凹,现仅存遗址。苏南军工部门修械所由1941年5月成立的新四军六师军实科骨干组成,当时只有十几个人。苏剑雄任所长,程远任政治指导员,修理机枪、步枪、打不响的子弹和掷弹筒等,并试造手-。1942年夏,军工生产人员不断增加,最多时有一百二三十人,相应机构也逐步健全。1943年3月,修械所全体人员和设备通过敌伪封锁线,从丹阳、武进、金坛三县交界处秘密转移到句容磨盘山地区。……[详细]
  新四军医疗所遗址位于磨盘山区苏家大凹,现仅存遗址。1942年1月,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成立了卫生部,为了医治伤病员,在芦深汊多,水网交错的圩里成立了第三疗养所,由朱潮兼同志任所长。第三疗养所选择了毛竹林和杉树林密布的磨盘山作为固定的重伤组,重伤组由一个医生、两个护士、一个炊事员和一个招呼员负责。疗养所住在毛竹林深处搭建的草棚里,吃的用的依靠群众支持,在茅山战斗的干部、战士、地方党的同志和许多老百姓都在这个疗养所看过病,养过伤,大家又把这里叫“竹林医院”。……[详细]
  新四军水坝位于磨盘山区陈庄村西,1938年6、7月陈毅、张鼎承、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二支队进入茅山地区。新四军六师曾在磨盘山设立疗养所、修械所等单位,部队为解决军民在山区用水的困难,利用战斗间歇在现在的天王镇李塔村陈庄、老人山等地修建水坝蓄水。现在还在使用的陈庄水坝就是那时候修建的,群众称其为“新四军坝”、“抗日坝”。……[详细]
  丰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76年,位于徐州市丰县凤城镇杨庄村老丰沙公路西沿。境内地势平坦,稍显南高北低,起伏不大。镇交通比较发达,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亦很方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烈士陵园西邻复新河,东靠老丰沙公路,北邻环城路,南靠丰沛运河,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陵园内松柏挺拔,道路平坦,四周围墙完整,十分幽雅。丰县革命烈士陵园曾进行过二次搬迁。1946年10月,中共丰县县委及人民政府战略北撤后,国民党县党部及县政府进驻丰城,对留在丰县境内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及其家属进行大屠杀,仅丰县城内被杀数千人,全部埋在城东南隅的凤鸣塔附近(今县体育场),县人俗称“万人坑”。1948年11月丰县城解放,中共丰……[详细]
  杨庄革命烈士墓园位于江都区真武镇杨庄社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45年,重建于1981年,纪念江都独立团抗日伪军作战及新四军解放邵伯牺牲烈士。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有纪念碑、烈士墓组成,烈士墓墓冢底径3.8米,高1.6米。墓后墙壁嵌有杨庄民众1945年2月立“杨庄战斗烈士纪念塔”等碑五方,分别刻战斗经过和烈士英名。……[详细]
  1941年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成立于此,刘少奇兼任校长。1941年随新四军重建军部撤离,遗址原为当地的兜率寺。抗日战争结束时建筑被毁,建国后在遗址上新建了医院等公共建筑设施。……[详细]
  三江营战斗烈士墓位于江都区大桥镇新港社区河口村长江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4月,解放军179团为攻击盘踞三江营的国民党正规军加地方武装的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墓立碑纪念。4月20日,在三江营江畔发生了英国“紫石英号”与解放军炮兵的炮战,解放军牺牲6名指战员,同葬于戎家巷(现为三江营村)。1982年原中闸乡政府将烈士墓从戎家巷迁至现址,并建碑纪念。2008年大桥镇政府重新修建。“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碑”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许晓轩革命故居位于江都区仙女镇云峰社区一人巷3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占地554平方米,为前后三进四厢的民宅青砖小瓦,古朴庄重。正门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有“许晓轩故居”五个鎏金大字,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房间中,烈士生平事迹沿墙布展,陈列着100多幅珍贵照片、10多件烈士遗物以及一组群雕,生动再现了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许晓轩故居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中共丰县县委第二旧址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徐州市丰县王沟镇刘小集村小刘集庄中心。该村位于丰县西部,属黄河冲击平原,系平原坡地,西高东低,南沙北淤,中间是两合土。地势高亢,地面高程一般在42—44米之间,西部略高于东部。境内有东西走向苗城河、白依河、太行堤河三条河流,南北走向的三联干河,二支河、苗城河经过开挖已形成苗城河水库,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充裕,年际交变幅度大,降雨较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南北气候之长,四季分明,气候资源较为优越,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1938年6、7月间,以孙兆立为书记的中共丰县县委进驻刘小集,当时对外宣称是丰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办公地点就是刘宗参家的另一个院落,群众抗日热……[详细]
  泗州战役烈士公墓原建于睢宁县高作镇八里村,后因园区扩建迁至于邱集镇邱集村邱集中学东侧。1946 年8 月,国民党一七二师占据泗县城。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策应刘邓大军东进,山东野战军八师,华中野战军九纵在陈毅同志指挥下,于8 月7 日发起泗县攻坚战,歼敌3000余人,沉重打击了敌人锐气。邱集、王林、王宇、夏圩等地有我军后方医院,部分重伤员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并就地掩埋。1977年地方政府将121位烈士遗骨集中安葬于此,并勒石铭记。陵园内还安葬着二野三纵副司令刘汉新烈士。陵园占地面积6400 平方米,坐北面南,共有墓121 座,封土底径2.3 米,高约1 米。园内建有19.46米高纪念塔一座,象征着泗州战役发生在1946年,塔身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是由二炮副司令员王统业中将亲笔题写。……[详细]
  1944年5月,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三营七连某排,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此狙击日军,歼敌40多人。新四军亦有18名指战员牺牲。当地人在此建墓,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砖混结构,圆弧形顶,高2米,底径5米。墓前有碑,高3米,上刻有“十八烈士之墓”。东侧有三间50多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室。……[详细]
  红兰别墅原是东台城内的一所茶馆,1940年10月8日东台城第一次解放,时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的陈毅将军来到东台,在红兰别墅兰花厅召开了一次台城各界人士会议,陈毅同志发表了演讲,宣布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这次会议实际上也是东台历史上第一次统战会议,为打开东台抗日民族统战工作局面奠定了基础。现存的红兰别墅兰花厅厅屋,是一座三开间砖木结构抬梁式建筑,青砖清水作,硬山造。……[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