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红色旅游景点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斗旧址西南260米处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棠地革命烈士纪念……[详细]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主村靠长校学校的小河旁。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在长校一带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和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嗣后,红12军所部、由福建红19军改编的红34师等部红军亦曾先后在此活动。该建筑原为一邹姓老中医住宅,红军伤病员常于此处接受治疗,此处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医院。留存于此的标语,亦是在这时期所写,标语位于旧宅正厅左侧墙面、左侧横屋墙面及下厅左厢房外墙。共有5版10幅,分别为:A版2幅,内容是“扩大红军”、“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落款为“红军”;B版2幅,内容是“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反对……[详细]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滨河北路32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乐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等曾经在将乐战斗和生活过。红1、红3、红5、红7、红9军团以及红军东方军等部队指战员,都曾经纵横驰骋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发动将乐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建立地方武装,为红军筹粮筹款。将乐人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为红军反“围剿”和实现战略大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过巨大牺牲。将乐县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红军东方军开辟的新苏区。2008年,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宣传将乐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修建了“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并于当年9月18日……[详细]
雪山岽阻击战遗址
  雪山岽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城东面的濉溪镇大源村的廖家坊和圳头村的源尾、董家、际上之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在雪山岽阻击国民党军从东面向建宁县城进攻,是红军在建宁保卫建宁县城的东部重要防线。1934年4月底,国民党军汤恩伯部占领挽舟岭后,驻兵梅口、挽舟岭、茅店一线待命。5月8日,北线周浑元部占领将军殿。10日下午,汤恩伯令第10师从茅店运动至雪山岽发起攻击。红5军团第34师和红1军团第1师的一个团严阵以待。10日下午2时许,敌第10师占领江家店后兵分两路运动至雪山岽发起攻击。红军居高临下,严阵以待,待敌冲上半山腰时,从两翼用机-扫射,投掷手-,打退敌军冲锋。接着,红34师红军战士在机-掩护下,冲出战壕,追杀敌军。敌军急向茅店方向溃退,在洛阳堡被红军截击。红军毙敌1000余人,……[详细]
鳌龙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鳌龙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明溪县夏坊乡鳌坑村。1931年7月,红军就从建宁均口、蕉坑一带来到鳌龙。1932年3月7日,红3军团部分主力红军再次进入鳌龙开辟工作区,分兵驻夏坊、鳌坑、龙坑、苎畲、新地(新建)等地,红军进驻后,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十大政纲”,发动群众与土豪劣绅展开斗争,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和组成赤卫队、农民协会,恢复巩固区、乡红色政权。同12月底,夏坊召开全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归化县鳌龙区苏维埃政府,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驻鳌坑村关帝庙,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胡东狗。鳌龙区苏维埃政府辖夏坊、苎畲、李沂、龙坑、新地源、高洋等乡苏维埃政府,以及区、乡赤卫队、贫农团等组织。1933年冬,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泰宁等县城相继失守,这时,为牵制阻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进攻,中共泰宁县……[详细]
闽北独立师游击队活动旧址
  闽北独立师游击队活动旧址普照寺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路村附近的九仙山。1937年3月初,马长炎、黄立贵各率闽北红军独立师第2纵队一部和第5纵队在将(乐)泰(宁)建(宁)游击根据地会师。为适应斗争需要,黄立贵师长决定将第5、第6纵队合并为第6纵队,分别由黄立贵兼第2纵队队长,马长炎任第6纵队政委,坚持以将乐为中心,在将泰建游击根据地开展活动。第6纵队进入将乐正溪、孔坪村后,与中共将泰邵中心县委书记邱子明带领的游击队会合,驻扎在九仙山普照寺,配合当地党组织在万安、安仁一带镇压-分子,发展游击武装。6月底,国民党当局发现红军游击队在万安、安仁、大源一带活动,立即调第7师、第12师和邵武、将乐的保安队,兵分三路,分别从邵武的桥头和将乐的高唐、万安向游击根据地九仙山“围剿”,将黄立贵所率的第2纵队一部、马……[详细]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位于宁化县水茜乡邱山村南凹坪。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派对苏区实行血腥--,勾结地主、恶霸和团匪,疯狂镇压苏区人民,大肆捕杀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群众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1934年12月,泉上县巫坊区石下乡(今湖村镇石下村)红军后方医院的百余名红军伤病员和医护人员转移至泉上县店上区邱山乡(今水茜乡邱山村)时,当地刀团匪将手无寸铁、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红军伤病员及医护人员全体刺杀活埋在南凹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邱山惨案”。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邱山大队于1966年8月在邱山惨案南凹坪原址北侧20米处建成邱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驻扎地暨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光裕堂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驻扎地暨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光裕堂位于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建于1926年,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一进带两耳房两护厝建筑,建筑面积375平方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2000多名战员进驻三民乡开展革命活动。在此期间,红九军团指挥部设在光裕堂,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等领导人在此居住、办公、指挥战斗。军团长罗炳辉亲自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农民群众起来暴-动-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民协会、赤卫队,扩大苏维埃区域。在红九军团帮助下,成立了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林英火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的乡苏维埃政府就设立在光裕堂。现建筑内还留存有红军战士驻扎期间所写的宣传标语“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详细]
毛泽东调查活动旧址
  毛泽东调查活动旧址万春桥位于明溪县城关乡坪埠村村部东北300米。1931年7月5日,明溪县建立了临时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7月6日至9日,红一方面军大部队陆续进驻明溪县城,红军在明溪成立工作队,开展筹款等工作,又在城乡张贴布告,刷写标语,向广大贫苦民众宣传建立自己政权、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并摧毁不利作战的障碍,如县城东边的城墙。其间,毛泽东、朱德等亲自视察指导新区域的革命工作。为了解明溪县情和乡风民俗,毛泽东到明溪当天就向县民众教育馆借阅了《归化县志》,还在四贤祠召开贫苦工人、农民代表座谈会。次日,毛泽东、朱德在坪埠村口柿子树下草坪召开群众大会。在明溪期间,毛泽东还在坪埠村的万春桥上,和老贫农拉家常,调查了解明溪商业、造纸和人民生活情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详细]
“十人读书会”活动旧址
  “十人读书会”活动旧址位于清流县城关东门外约200米的笔山脚下,省道204线旁的唐代寺庙金莲寺内。1949年3月,清流籍中-员王振邦等人受中共地下组织派遣,从福州秘密潜返清流开展地下工作。4月,他利用同学、同乡、同宗等各种关系,串联了陈建辉、邹圣基、陈建邦、曾家驹、张玉堂、王传三、罗槐高、曾承勋、邓福照等十余名进步青年在金莲寺召开秘密会议,商议成立中共地下-组织“十人读书会”,以“共同读书,追求进步,联络青年,组织游击,促进清流早日解放”为宗旨,深入城乡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捐、抗兵三抗斗争,并以读书会会员为核心,壮大党的组织和发展党领导下的地下武装,同时积极策反国民党清流县地方党政高层人士,直接促成了国民党清流县参议长黄乃升等人起义,为清流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金莲寺为清流古八景之……[详细]
赖坊村黄国民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赖安村黄国民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赖坊乡赖安村文昌巷23号黄国民住宅内。1934年7月,红9军团为护送红7军团北上抗日,途经清流的赖坊、沙芜等地强渡九龙溪进入罗坊一带,与红7军团一道对永安守敌实施钳形包围,给敌予极大震慑。同年八九月间,红9军团完成护送任务后沿原路再返赖坊,并在这里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现存于黄国民住宅中的红军标语,即为此一时期红9军团在此开展群众工作时所写,红军标语书写于其大厅内墙上。共有4个板块,其中依然清晰可辨的有3个版块,13条(幅)标语,其内容分别为:“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消灭蒋介石的主力军队。”“截断敌人的退路。”“断绝敌人的交通。”“欢迎-弟兄拖-到红军中来。”“欢迎-弟兄打土豪分田地。”“欢迎农民自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士兵杀死你们--官……[详细]
花墩桥列宁小学遗址
  花墩桥列宁小学遗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花墩桥街36号。1932年10月18日,红一方面军在建黎泰战役中第二次攻克建宁县城后,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建宁苏区得到恢复巩固,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进行了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建设,区、乡、村普遍设立列宁小学,招收苏区群众子女传授新文化知识,普及社会文化教育,扫除文盲,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审查文化教育材料。列宁小学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革命战争与苏维埃建设事业服务,强调学校教育既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列宁小学语文课第一课是《菩萨不灵》,教的第一首歌是《送郎当红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组织宣传队上街宣传破除迷信,查禁-和,-博,宣传红军打胜仗和党的中心工作,组织社会服务队,帮……[详细]
红军东门楼战斗旧址
  红军东门楼战斗旧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万安桥西侧。1931年5月31日,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攻打建宁城,战斗至当日午后,红军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岭、城西龙堡山和南门以南地区,切断了敌人向南逃往宁化、归化的道路,进至建宁城下。15时许,红3军团第4师从溪口塔下渡濉溪绕至县城对岸包抄,攻下东山,在东山组织火力--敌人仅剩的从县城逃往泰宁的唯一大道万安桥。随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红军突入城内,敌人向万安桥溃退,企图逃往泰宁,遭东山红军--,多被击毙或落水溺亡,18时红军攻占建宁城,至此,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1934年5月16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建宁保卫战,红军在此阻击从东面进攻建宁县城的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纵队,掩护城内红军和闽赣省机关撤退转移。9时30分,城内红……[详细]
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
  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环城路小东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建黎泰三县及邻近地域的军事压力有所缓解,这一地区的土地革命也得到了蓬勃发展。1933年5月上旬,闽赣省第一次临时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召开,正式成立中央苏区闽赣省。作为闽赣省所属县之一的泰宁县,至9月底选举产生了县、区两级工农兵代表,并召开了区代表会议。10月25日,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城隍庙隆重开幕。会场布置庄严大方,主席台正中挂着马列画像,两侧贴着“主义遵马列,政权归工农”的对联,会场门口则贴了一幅“旧社会打他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创造得灿烂光明”的门联。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到会讲了话。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杨志和为泰宁县第一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至此,泰宁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已……[详细]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陈家大院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12号。从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每次来到泰宁都居住在陈家大院红军总部,总部第一厅左侧是红军总部机要科,当年红军就靠这里的一台电台指挥战斗。第二厅左侧是红军总部的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就曾在此工作;右侧是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旧居。第三厅左侧是总部参谋科,叶剑英参谋长在此制定作战方案;右侧则是朱德总司令旧居。驻扎在陈家大院期间,朱德、周恩来等--曾亲自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上街清理阴沟,打扫卫生,刷写标语,参加城区清洁运动周活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陈家大院为清代民居建筑,坐北向南,由门厅、前厅、中厅、后厅和厢房28间及后花园、花坛等组成,砖木结构合……[详细]
红4军第3纵队宿营地旧址
  红4军第3纵队宿营地旧址关圣庙位于清流县里田田坪村草坪村民组。1930年1月,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之后不久,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阴谋,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闽西古田出发,分路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回师赣南,转战江西。其中,朱德于1月9日率第1、第3、第4纵队由连城北团进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长校等地抵达里田。朱德等红军--驻扎于里田乡豫章公庙,并将指挥部设于该处。红4军第3纵队则驻扎里田乡田坪村草坪村民组,其中部分指战员宿于关圣庙。当晚,朱德至田坪村看望红军指战员。半夜,白匪闻讯来袭,后狼狈败退,至今关圣庙庙门上还可见依稀弹孔。次日,锅蒙山战斗结束后,朱德在庙门前的草坪坎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政策,会后沿途张贴散发宣传标语,向宁化……[详细]
秘密农会旧址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西特委,对敌斗争工作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根据省委指示,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亲友、同学关系,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很快发展了曹延勋、曹正刚、曹国昂、曹盛仁、曹罗保等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为首批农会会员,并以禁,-戒烟为名,于4月下旬在上曹曹氏宗祠办起了同福社,实为秘密农会,成为宁化第一个秘密农会。农会成立后,在觉悟农民中不断发展农会会员三四十人。农会计划于6月在曹坊发动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因暴-动-计划泄密受挫。曹坊秘密农会的成立,为翌年夏举行曹坊农民武装暴-动……[详细]
中共均口特区委员会旧址
  中共均口特区委员会旧址谢氏祖屋位于建宁县均口镇均口村桐斜3号。1934年5月建宁城区失守,建宁县苏维埃政权尚存里心、黄泥铺、客坊、黄岭、兰溪、均口等完整区。中共闽赣省委决定,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武装撤到建宁西北的黄泥铺、罗源、客坊、中畲一带坚持打游击;建宁县南部的均口、黄岭、澜溪3个区合并为均口特区,成立中共均口特区委员会,同时成立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任命方志纯为特区委书记兼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政委。特区委和特区游击队司令部归中共闽赣省委直接领导。均口特区是建宁县产粮区之一,交通便利。7月,均口特区认真贯彻闽赣战委会在兰溪给各级共青团委与少先队的指示信,克服“关门主义”,积极发展共青团员150名,建立健全各乡团支部。并发展一批-员就地坚持党的活动,将已暴露的党员组编加入特区……[详细]
红4军13师39团团部旧址
  红4军13师39团团部旧址苏家大院位于明溪县胡坊镇胡坊村下街53号。1931年6月20日至22日,红4军总前委先后召开扩大会议、常委会和第九次会议,研究有关军需方面工作,要求红军主力部队向闽西北移动,迅速分散筹款110万元,指示“红四军(缺一师)取道沙县分散筹款,然后分兵归化、永安两县筹款,数额40万元”。按照部署,红4军以明溪、清流和连城3县为工作区进行筹款。下旬,红4军13师进入明溪西南的胡坊、冯厝、柏亨、福西、下汴、余坊、岩前和沙溪等地开展筹款活动,同时发动群众,开展“不完粮、不完土豪的债”的抗租抗0-斗争,并指导当地党组织建立政权工作。期间,红4军13师宋任穷部39团将团部设在胡坊老街苏家大院。红4军13师39团团部苏家大院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由北向南依次由围墙、院坪、上厅、花台……[详细]
北山革命纪念园
  北山革命纪念园景区座落于城区的北山公园内,面积5万平方米,它集古宁化微缩风景和革命历史文物于一体。现保存为数可观的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遗迹,如庄严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声的诉说着当时宁化11万人口就有1.3万人参加红军,0.33万人为革命牺牲壮烈故事;气宇轩昂的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深动地再现了1931年毛泽东率红四军在宁化写下了光辉的《如梦令·元旦》词篇时,那战马啸啸,红旗猎猎的动人场面;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的梭标长矛、土枪土炮、号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众多革命烈士英勇业迹的介绍,则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还有明代鲤鱼跳龙门壁雕、古宁化微缩景观寿宁屋桥等。园内湖光山色,树影婆娑,融古代建筑与现代园林于一体,风采别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