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迹介绍

大理蒋公祠
  蒋公祠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1985年公布为大理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故事,还有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玉洱路123号类型: 宫殿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平坡上村彝族墓群
  平坡上村彝族墓群平坡上村彝族墓群位于平坡镇对面的上村旁斜坡上,属熊姓墓群。即为明初至民国年间的古墓。碑刻的家谱反映了当地熊姓家族在该地的繁衍分支,并与当地彝族同化过程。该墓群雕有许多精巧鸟兽花卉,堪称石雕艺术精品(录自《苍山西麓之珠》)。……[详细]
弥城清真寺
  弥城清真寺弥城清真寺,俗称为礼拜寺,位于弥城镇西南竹子巷,小南门以东约50米处南屏街28号,是弥城回民最早建筑的清真寺,由回民马忠良等民国22年(1933年)创建。此寺已于20世纪90年代末拆旧翻新为阿拉伯式建筑。……[详细]
沙登菁石窟景区
  沙溪附近的沙登青石窟也是非常精彩的,尽管从规模上没有石宝山大,但开凿时间与石宝山石窟时间相近,其艺术造型与风格可谓异曲同工。 景点位置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登……[详细]
德源古城遗址
  德源古城遗址位于云南省洱源县,年代为唐。2019年,德源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元阳墓
  李元阳墓位于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西200米处,段功墓的东南侧,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明代大理白族名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7年)生。明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阴县令,荆州知府,监察御史等职。嘉靖十八年辞官还乡后,精研理学,专修地方史籍,编纂《云南通志》、《大理府志》,著有《中溪漫稿》、《心性图说》等书。维修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瑞鹤观等文物古迹,为地方的历史文化作出贡献,深受大理白族人民爱戴。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病故,葬于苍山应乐峰麓。李元阳墓坐西向东,建造宏伟,墓体高大,墓前依中轴线布局建有石牌坊一座,通道两侧立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象、石鹿10躯,墓高约10米,宽5米。“文革”期间被毁,现仅……[详细]
107、长春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春洞
  长春洞位于巍宝山西麓,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道人李法纪、杨法荫创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又增其规制,始成现今之规模,为国内全真教纯阳派著名宫观。长春洞呈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1656平方米。平面布局按道家“八卦”形制排列组合而成,依次由山门、前殿、大殿、厢房、道舍、花园等组成。大殿建在1.85米的石砌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抬梁与穿斗式结构,上、下檐皆施斗拱。内塑玉皇,两侧塑起、问二帝。大殿藻井为八卦图,内雕蟠龙,四周天棚板满绘“天宫诸神”,四周裙板绘“二十四孝”以及山水、花鸟等道教壁画,是我国道教建筑的代表作。长春洞为巍宝山胜景之一,被称为“古洞藏春”。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详细]
白崖城遗址
  白崖城,又谓彩云城,或文案洞城,俗称红岩古城。1979年经弥渡县革委会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经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理州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今弥渡红岩镇西北2公里处,古城村左前方,定西岭南隅,迤西古道北侧,历史上是通往南诏统治腹心——洱海区域的门户,一度成为南诏统一六诏的大后方。六诏统一后,阁罗凤因唐王朝诸权臣施行压制政策,被逼不得已叛唐,为加强南诏门户—白崖的防卫,便“设险防非,凭隘起坚城之固”,于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重新修建了白崖城。……[详细]
109、白衣阁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阁
  白衣阁位于宝丰乡西面德隆山,海拔1710米。据阁中碑记载及《云南文物古迹大全》载:白衣阁始建于明弘光元年(1644年),至明隆武元年(1645年)落成,清道光九年(1829年)复修。盛时,白衣阁左右两侧分别有太和寺、三教庵、玉皇阁及放光寺等寺宇。1987年,白衣阁公布为云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银梭岛遗址
  大理银梭岛位于大理洱海东南,面积23300平方米,遗址分布于岛的北部,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遗址中心区文化堆积保存较好,最厚处达6.8米。遗址的中、上层堆积中含有大量的螺壳和遗物,现场对螺壳的采样和统计发现,大部分的螺壳尾部被人敲打过,以便于食用。出土大量遗物,其中以陶片最多,约有30吨,根据颜色和质地,陶器可分为夹砂橙红陶、黄陶、夹砂灰陶等。通过细筛筛选,获取了大量的小动物骨骼和小件器物等,编号小件器物多达14000余件,可分为陶、石、骨、牙、蚌、玉、铜器七大类,以陶器、青铜器、石器等最引人注目。青铜器中,锻打的青铜鱼钩制作精美。另外,还清理出石墙、柱洞、灰坑、火堆、水沟、墓葬等遗迹……[详细]
“江流有声”石刻
  “江流有声”石刻该石刻原址在金牛村东南角约500米的公路下河边。在一巨石斜面上一块长1.75米,宽0.7米的长方形空间内,由右至左,横书草刻有“江流有声”四大字。字高约0.8米,宽约0.06米。该石刻为漾濞县知事王协忠于1916年书题后令石匠镌刻。现因修筑大漾路,已将石刻凿切下来,迁至南面约百余米的公路边,镶砌于另一巨石之上。……[详细]
段信苴宝摩崖碑
  段信苴宝摩崖碑位于邓川镇新州后云弄山的石窦香泉,距县城二十五公里,石窦香泉有两大溶洞.南洞前有一本主庙、本主庙靠西的溶洞比南洞深,洞内奇石异景,石幔、石笋、石柱举目可见,顺北洞上面的山路往上攀,最高岩上、奇石悬挂,别有特色,石状如一群猪拥挤在一起,细看似有一石佛像紧镶于石缝丫。段信苴宝摩崖碑就刻于南洞内约高3米处,全碑共四百一十三字,碑宽零点六九米,高零点九米,文十八行,行二至三十三字,楷书、阴刻。该碑是洱源县年代最早的元、明白文碑(汉字白语碑)。内容是记载捐田建寺的经过、所以又叫《舍田碑》。《新篡云南通志》金石考里对该碑有著录,从碑文首行的“大元国奉训大夫都元帅段信苴宝我立记丘系系似”来看,立碑是大理段氏第十一世总管段宝,从碑文中提到的“至正三十年”断定此碑刻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详细]
113、象鼻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象鼻塔
  象鼻塔,位于旧州村后的象鼻山上,建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R7年),为八级方形实心砖塔,塔基部长宽各4.2米,高约l2米,塔上嵌有一石碑。上刻“文光射斗”四字,(碑长0.7米,宽O.3米)。……[详细]
大理老君殿
  老君殿又叫青霞观或青微观,是巍宝山上主要的道观。因与太上老君点化细奴罗的传说有关,因而是巍宝山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殿宇。殿宇初为湖北武当山全真道人沈妙章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修建,清同治年间东厢房毁于兵乱,光绪年间曾进行过复修。80年代以来,陆续进行过多次整修。殿内供奉着太上老君、准提道人和老君的十大弟子。原太上老君为铜像,栩栩如生,高一丈多,文革中被毁,今塑像为泥塑像。老君殿为三进两院式的格局,规模宏大,建筑艺术精湛。尤其是大厅建筑最为奇绝,大厅高居于坚固的砖石垛上,出阁架斗,飞檐啄地云。殿内存有“片石含青”的匾额,既集太上老君点化细奴逻的传说故事,又集殿宇四周郁然生秀、林木青翠的景观,堪称佳匾。彝族民间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点化南诏始祖细奴逻,今天巍宝山中的“老君打坐石”、“老君撑……[详细]
大理巡山殿
  巡山殿又名南诏土主庙,是巍宝山前新村彝族的祖庙。解放前,殿内曾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彝族祖先名单,第一名为南诏始祖细奴逻,接下去是南诏各代王侯和前新村各家的祖先。巍宝山附近有许多处土主庙,但以这里的土主庙最有名气。巡山殿是巍宝山较早的殿宇之一。最初建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南诏第三代王盛逻皮时期,以后多次复修。清咸同年间毁于兵乱。光绪年间再次修复,由过厅、厢房、大殿组成。现今殿宇1980年后多次修复。大殿内祀南诏始祖细奴逻。塑像头戴高筒王冠,身穿圆领宽袖长袍,神态庄严。左右塑一文一武两侍者,文官为波罗旁,武将为郭郡矣,都身穿彝族服饰。过厅内供奉着唐建宁(今红岩)国王张乐进求女儿细奴逻的妻子,俗称三公主。“土主”是彝族祖先崇拜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为本民族或家族的保护神。相传,细奴罗夫妇在巍……[详细]
大理龙潭殿
  巍宝山文昌宫,俗称龙潭殿。龙潭殿位于巍宝山前山,是前山的中心殿宇。传说龙潭殿始建于汉代,初期是当地的土著民族祭祀龙的地方。清初成为道家的道观,有关圣殿(二殿)、魁星阁、金甲殿、文昌殿(大殿)等建筑,供奉有关圣帝君、文昌帝君等神。龙潭殿以“龙池秋月”的景色和《松下踏歌图》而闻名。在关圣殿和文昌殿之间由地下泉水汇聚为一池潭,称为龙池或龙潭。池中有个六角形的亭阁,叫“文龙亭”,亭子的两旁有拱桥相连,水池的四周镶有雕花大理石栏杆,池旁杨柳依依,池水清澈如镜,环境清幽。每逢月明之夜,月光洒在水池中,清丽无比,被称为“龙池秋月”的美景。古人曾赋诗道:“草草横塘一镜开,碧开青晓见楼台;夜凉风度钟声静,恐有蛟龙出洞来。”《松下踏歌图》绘制在文昌宫文龙亭右侧桥墩的石灰墙上,下部分因水浸蚀已有些模糊。画面宽约1……[详细]
117、制风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制风塔
  制风塔,位于右所乡元井村西山麓,塔为十二级空心方形砖塔,每级四面皆有方孔,从塔顶倒数第三层挂有风铃四个(这也是制风塔建筑上的一大特点)。塔身最下层南面开有一门,第二层南面镶有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Sx5年)的《重修制风塔碑》。塔身长宽各2.7米,塔高17米左右,塔座南面镶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有“进士及第”和“魁星及第”字样。东面镶有一石碑,上刻“翰林及第”字样。西面有一龛洞,内存放独角石狮一尊,此塔保存完好、据《重修制风塔碑》载:“邓邑形胜,宫霍相维淹,有左崤古陇之势,独西南一隅凹坦下陷(形成一个风口)。背拱罗坪诸固心,当秋冬及,春风涛吼,撵集邓邑,摇荡边境,一方为之不安宁”。为了镇风,特建立此宝塔、名曰制风塔。……[详细]
118、圣源寺
圣源寺
  圣源寺位于大理喜洲镇庆洞村西面,距离古城20千米,是规模较大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隋朝末年,后经多次重修。寺院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大殿,北面是神都,南面是观音阁。大殿从前供奉的“三世佛”现已不复存在,神都供奉财神、六畜王以及求子嗣的地方,香火极为旺盛。大理有名的“绕三灵”就是以“神都”为中心开展的,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上百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在24日这一天到达神都。人们在庙前通宵达旦狂舞或对歌,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据说,这个节日从南诏时起便一直延续至今。交通:可乘下关开往喜洲、洱源方向的班车,在卓邑水库下车,下车后还需步行约1小时左右,也可乘出租车前往。云南大理……[详细]
藤桥常住碑
  藤桥常住碑旧时,平坡村北路口漾江面上曾建有一座藤子桥,是西岸向阳、石坪、高发三村通往平坡的重要桥梁。西岸桥头立有一块“藤桥常住碑”。碑高120米,宽0.57米,大理石。该碑于1958年被拆除,1966年被一村民背回石坪村用作桌面。现碑石犹存,但石碑一角断落遗失,立碑年代无考。……[详细]
回龙山塔
  回龙山塔回龙山塔,俗称文笔路,1979年经弥渡县革委会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弥城东门外回龙山(也名景屏山或谓大尸山,即今称的朱山与文笔山或塔山的全称)北端。此塔为密檐式六方椎形实心砖塔。塔身共11级,通高约14米,各级出檐较短,皆以花边砖出挑为犬牙状,通身以白灰抹面。基座高1.8米,周长11.5米,青条石镶砌,塔刹由宝盖、宝瓶组成。此塔始建至今,未闻史记有毁损重修的记载及传说,距今近400年,历经数次大地震,仍无歪斜损坏现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