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安平镇 | 隶属:柘城县 |
区划代码:411424105 | 代码前6位:4114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豫N |
长途区号:0370 | 邮政编码:476000 |
辖区面积:约54.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8万人 |
人口密度:69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4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安平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汉代始逢集市,以商贾能平安交易而得名。1955年称安平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安平区。1957年称安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安平乡。1958年设安平生产…[详细] |
宋庄村 | ~202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宋广基自太康县城东20千米戴火神庙迁此,初名宋庄。1981年更名西宋庄。…[详细] |
周堂村 | ~203 | 村庄 | 明代,周宽自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后建庙堂,故名。…[详细] |
冯庄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明中叶邬氏建村,初名邬庄。清康熙年间冯广成从宁陵县乔老家逃荒至此定居,后邬氏绝嗣,更今名。…[详细] |
东李楼村 | ~205 | 村庄 | 清雍正年间李氏建村,筑楼房,初名李楼,1981年更今名。…[详细] |
王营村 | ~206 | 村庄 | 明万历年间本县伯岗集人王宇翔从戎退役后定居于此,初称王庄。后因陈州(今淮阳县)驻军曾在此宿营,故名。…[详细] |
大史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大史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后王村 | ~208 | 村庄 | 清光绪初年王氏自村南王堂(今前王堂)迁此,故名。…[详细] |
后郑村 | ~209 | 镇乡结合区 | 明隆庆年间,郑氏兄弟二人自涡河北岸郑寨迁此,分居前后两处,以其在后,故名。…[详细] |
靳阁村 | ~210 | 村庄 | 明代靳氏迁此建村,并盖楼阁(供奉天帝,亦称天地庙),故名后靳氏绝嗣,房产失散,仅存庙院,现无常住人口。…[详细] |
前王村 | ~211 | 村庄 | 元代赵氏建村,称赵百户。据《王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始祖王镇国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淮阳县梁竹园,至四世王康平移居于此,渐为望族,后于村东修建三教庙堂,更名…[详细] |
刘屯村 | ~212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刘氏自山东临清迁此,傍四大王庙建村,初名四大王庙。后庙宇倒塌,改以原籍村名称刘屯。道光年间更今名。…[详细] |
张店村 | ~213 | 村庄 | 清代张氏从村北张店迁此定居,故名。1955年称前张店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安平区。1957年称前张店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安平乡。1958年设前张店生…[详细] |
河东村 | ~214 | 村庄 | 河东村:原名铁关村,位于安平镇西南4公里处。…[详细] |
李庄村 | ~215 | 村庄 | 明成化年间李氏自太康县东员图迁此建村,故名。…[详细] |
小张村 | ~216 | 村庄 | 小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梁堂村 | ~217 | 村庄 | 原名张家胡同。明代,梁金燧迁入定居,筑有庙堂,更名梁家堂。明天启年间有村民东迁,遂改今名。…[详细] |
杨庄村 | ~218 | 村庄 | 杨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于庄村 | ~219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于氏从鹿邑县屈庄逃难至此,靠河沟建村,初名于河,因村地势低洼,屡遭水淹,又称于洼,1949年更今名。…[详细] |
古楼村 | ~220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古孟夏从今本镇古桥分迁于此,初名古庄,后家业兴旺筑楼,遂改今名。…[详细] |
刘洼村 | ~221 | 镇中心区 | 据《刘氏族谱》载,洧川县(今河南尉氏县)人刘宽,明代迁此,其地洼下,中其一丘,堪称窝中之都,因而得名。…[详细] |
河西村 | ~222 | 村庄 | 清雍正年间倪高明自本县西北携眷逃难至此,故名。因村在清水河西岸,俗称河西。…[详细] |
张东村 | ~223 | 村庄 | 明代段氏建村,始称段庄。清代张氏自今安平镇后张店迁入,后段氏绝嗣。因村后清水河岸有回龙寺,俗称“回龙寺张庄”,简称今名。…[详细] |
张西村 | ~224 | 村庄 | 清代张氏自今安平镇后张店迁入,后因村后清水河岸有回龙寺,俗称“回龙寺张庄”,后称张庄,演变今名。…[详细] |
李楼村 | ~225 | 村庄 | 明洪武年间李氏迁此,初名李庄。后家业炽昌,建楼房,称今名。清同治年间生齿大增,又向南里许发展一村,以其在后,故称后李楼。…[详细] |
后岗村 | ~226 | 村庄 | 后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蔡洼村 | ~227 | 村庄 | 清康熙年间张氏自今安平镇岗叉楼迁此,因地势低洼,每逢阴雨季节,村周多积水,来年春天,遍生野菜,人们常挖菜充饥,遂称菜洼,后演称今名。…[详细] |
崔桥村 | ~228 | 村庄 | 据《崔氏族谱》记载,明建文年间始祖讳子圣自河北永岗寨迁来,初名崔庄。后于村东河上架一便桥,遂称今名。…[详细] |
罗庄村 | ~229 | 村庄 | 清乾隆年间罗氏始祖从太康县罗口迁此建村。…[详细] |
张炳村 | ~230 | 村庄 | 张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花庄村 | ~231 | 村庄 | 清嘉庆年间花氏建村,以姓名村。后赵氏迁入,称赵花庄。清代崔氏、翟氏迁入,简称今名。…[详细] |
史老八村 | ~232 | 村庄 | 明中叶陈氏建村,称小陈庄。明崇祯年间,史氏自村西北五里史洼迁入,后陈氏家败,逃难他乡。史氏发迹,置田八顷,遂称今名。…[详细] |
赵油村 | ~233 | 村庄 | 赵油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毛村 | ~234 | 镇乡结合区 | 名含义:明洪武年间毛氏始祖自山西洪洞县移民于此,称毛庄。后村民于村西北三里建小毛庄,遂称今名。…[详细] |
地名由来:
相传,古时已有人在此定居,汉代始逢集市,以商贾能平安交易得名。
基本介绍:
该乡位於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8公里,东北与皇集乡接壤,东南与鹿邑县境为邻,南与铁关乡毗连,西与太康县境交界,是柘(城),太(康),鹿(邑),淮(阳)四县境交界处,商(丘),周(口)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土质多淤、盛产小麦、棉花、玉米、烟叶等农作物。当地原属鹿邑,1954年9月划归柘城管辖,乡人民政府驻安平集。 面积5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74亩,辖20个村委会,83个自然村1993年底人口38001人。
历史沿革:
原属鹿邑县。
1954年划归柘城县,置十一区。
1958年建安平公社。
1977年析安平人民公社崔桥、李楼、铁关、赵油坊、蔡洼、张庄、张桥、大毛、史老八、义醒岗、花庄11生产大队,建铁关公社。
1983年社改乡,设安平乡,属柘城县。
1997年撤乡建安平镇。
2005年铁关乡并入安平镇,属柘城县,沿用至今。
安平煸炒鸡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安平镇的特色美食。安平丁家煸炒鸡汤浓、味香,风味独特,鲜嫩可口,麻辣清香。2000年被商丘市政府评为名优名吃。煸炒鸡产于柘城县安平镇,是当地传统的地方名吃,为安平镇丁家所
王荆耀,原名王松秀,男,汉族。1916年生。安平镇安平村人。幼年在本村读私塾,后入鹿邑高小。17岁弃学到冯玉祥部军官学校当勤务兵。1939年5月由地下组织介绍投奔延安到抗大一分校学习,8月份毕业分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