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旅游景点介绍

  新华街古龙井位于博南镇老街社区新华街,始建于清代,于民国己未年(1919)重修。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建筑面积5平方米。井壁用红沙石砌筑,井盖为红沙石打制,正中刻有“中华己未年四月十五日从建”,左边刻有“动员起来”,右边刻有“讲究卫生”,均为直行阳刻,行书。同时中间刻有“龙井”二字,繁体。又于2008年4月村民集资重修,修复后的龙井呈长方形,长2.6米,宽1.6米,深1.36米,上建红色琉璃瓦顶,内设祭台,如今正常使用。该井对研究永平古城提供了可行史料。……[详细]
  江顶寺和尚塔位于杉阳镇岩洞村民委员会湾子自然村江顶寺东300米,始建于大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民国十八年(1929)。塔坐南向北排布,分布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主塔高2.93米,塔基用青条石砌成边长为2米正六边形须弥座,塔身用砖砌成倒覆钵型,塔身正面下部、中上部有券龛2个,内镶嵌墓碑各一通,塔刹为葫芦形。江顶寺为显教临济正宗派。此塔林保存完整,对研究博南古道佛教、佛姓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及其旅游开发价值。……[详细]
  西门小坟院墓群位于博南镇曲硐村西门,始于明清时期,为穆斯林先辈遗冢,属轿子坟。文革时拆毁轮为平地,1997年为缅怀先辈,将坟墓遗迹用散乱石头堆砌,用砖墙围成两院,中为过道,院内建方桌,以供人们休闲。墓群呈长方形,长18.5米,宽13米,占地面积240.5平方米。……[详细]
  南门大坟院墓群位于博南镇曲硐村南门,始于元明时期,为穆斯林先辈遗冢,为打制轿子坟墓群共二百多座。文革时破坏,墓地沦为平地。1997年,为缅怀先辈,回族将坟墓遗迹用散乱石头堆砌,并在四周筑围墙进行保护。墓群呈椭圆形,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此墓群为研究回族迁入提供可靠史料。……[详细]
  大坝田土主庙遗址位于永平县杉阳镇杉阳村民委员会大坝田自然村,始建于南诏—大理国时期,为坐北向南布局,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有庙基址共两台。在遗址内采集到有字筒瓦及残砖,其中一块保存基本完好,长30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此遗址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详细]
  叫狗山娘娘庙遗址位于北斗彝族乡黄莲村民委员会叫狗山巅,始建于明清时期,顺山而建,占地面积4240平方米,由观音阁、叫狗殿、祖师殿构成。其中观音殿在山顶,为坐西向东;叫狗殿在山半腰,为坐东向西;祖师殿在山脚,为坐西向东。博南古道在叫狗殿与祖师殿之间穿寺而过。观音阁面阔、进深均为8.5米,前有1佛塔。叫狗殿面阔8米,进深6米,内存“慈垂念应”大理石匾1块,长82厘米,宽45厘米,年代为清光绪三十年应鈡月敬旦,太和弟子杨启魁敬 立。祖师殿共3台建筑,面阔均为13.7米,进深9.4米。文革时折毁,仅存遗址。……[详细]
  杨阿七采冶铜遗址位于永平县博南镇青羊厂村民委员会杨阿七自然村,始开发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矿硐主要分布于厂河两岸半山腰,分布面积约 120000 平方米。在采矿和冶炼时均采用土法,开采时均采用“羊蹄钎”凿眼,痕迹最深达20厘米,宽10-15厘米不等。矿硐多为平硐、斜硐,也有少量“钓井”。在厂河边有冶铜窑址痕迹,大多为锻烧窑。……[详细]
  弥勒山采冶铜遗址位于厂街彝族乡杨柳树村民委员会弥勒山,始于明代时期,为“矿箐硐厂”、“大象铜厂”、“炉塘厂”。厂街因开铜矿而得名。据载铜矿开办于明末,官办,为云南西部大矿之一,岁额年二三百万斤,供京运。清代运销下关、昆明等地。咸丰时因战乱停办。矿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有冶铜场、钱局、戏台、集市等。于1958年大战钢铁铜采用土法炼铜开采。现新兴工业又重新开采大象硐厂。该遗址具有历史价值。……[详细]
  江顶寺门楼遗址 位于杉阳镇岩洞村民委员会湾子自然村江顶寺,据永昌府志载,江顶寺始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为中轴对称式建筑格局,由大殿、天王殿、山门、茶室组成,在茶室与山门之间的驿道上建南北门楼,为驿道必经之地。民国三十三(1944)为火所焚。2002年,在江顶寺原址上新建大雄宝殿。明清时期江顶寺禅宗为临济正宗派。此遗址对研究明清时期佛教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详细]
  杉阳西山遗址位于永平县杉阳镇杉阳村民委员会街尾巴西山余脉(蟒蛇山),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在遗址上采集到石刀、石斧、陶片。从剖面上看,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0.2—2米不等。分布范围自杉阳西山寺脚至连家湾村子头,整支山头都有文化层出现,分布面积约70000平方米。是我县目前发现的继“新光遗址”之后又一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详细]
  小狮山竖井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民委员会老马山之余脉小狮山中部。在小狮山东、西、南三面直立剖面上分别有古洞三个,西洞于1976年发现,竖井于2001年发现。2009年大理州文物管理所进行勘探确认“竖井遗址”。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西行至此,寻“石洞,已无矣”。该竖井、古洞为云南之少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详细]
132、双鹤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鹤桥位于厂街乡,民国八年(1919年)由民众发起兴建,占地面积1292平方米。桥为东西向横跨于银江河之上,为上承式铁链木板桥。该桥不仅是博南古道马帮的运输路线,还是不少佛家弟子和香客来到金光寺拜佛求经还愿的必经之桥,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旅游开发价值。……[详细]
  新光遗址位于永平县城东部,距今约3700至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发现于1993年,分布面积4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2700平方米。遗址自上而下可以划分12层,文化层厚1-2.2米,房屋遗迹为干栏式或半地穴式建筑,石器多磨光条形石斧、石锛、长方形石刀、柳叶形石镞等。陶器多夹沙灰陶,纹饰有点线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陶罐、陶斧、陶钵等,层位关系和文化内涵丰富。……[详细]
  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位于博南镇曲硐村北门,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罗汉彩先生回乡组织倡建,1932年建成投入使用,为永平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或一九四九年后仍作为曲硐中学、曲硐中心完小、幼儿园使用,是永平人文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详细]
  罗汉彩故居位于博南镇曲硐村北门,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是著名爱国乡绅、同盟会会员罗汉彩先生的故居。是目前曲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民居典型,是永平马帮文化的实物载体。……[详细]
136、惠民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民桥位于云龙县城南宝丰乡南新村,距县城21公里,架于沘江之上。惠民桥始建年代不详,原桥在清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燹,现桥重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桥为双孔铁链吊桥,由于建桥处江面较宽,故于江心增设桥墩,采用了二进连跨的建筑工艺。桥全长50米,桥身长39米,宽2.5米, 高约8米; 最大一孔孔径21.3米。桥由8根铁链组成,6根为底链,2根为吊链,在底链上铺设木板为桥面。三个桥墩上均建有瓦顶桥亭,东西两端桥亭为牌楼式,并附有长达7米的甬道。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7、秀峰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峰塔位于云龙县宝丰镇东山顶上,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为风水塔,七级圆形石塔,通高5米,径0.86米,第四、六级各雕一龛,内雕天王像,塔刹宝顶由整石雕成,它耸立于沘江边峭壁之上,为大自然增添了秀色。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芹菜沟慈云寺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芹菜沟村慈云山,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为阮氏一姓建造,寺名“慈云”,来源于“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一说。寺院为一进两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98亩,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坐南向北,将中轴线和山势科学地结合在一起,逐台递升。现存主要古建筑沿轴线由外向内布局依次是斗母阁、东厢房、西厢房、观音殿、子孙殿、土主殿、玉皇阁、罗汉殿(东)、罗汉殿(西)、三教阁等。斗母阁为三开间重檐小青瓦四角攒尖顶三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观音殿为三开间单檐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东厢房、西厢房、子孙殿、土主殿均为三开间小青瓦硬山顶木结构建筑。玉皇阁为重檐小青瓦六角攒尖顶二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三教阁为三开间单檐小青瓦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东西罗汉殿均为三开间单檐小青瓦硬山顶抬梁式木结……[详细]
  里头村魁星阁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里头村,坐西朝东,清代建筑,民国曾修缮。占地面积785平方米,建筑面积598平方米,包含魁星阁、南北耳房遗址、北厢房等建筑。魁星阁为五开间三重檐小青瓦八角攒尖顶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一层五楹方形基座,前檐口设天字台,二层三层平面形成八角形。北厢房为三开间重檐小青瓦硬山顶木结构建筑,内设花园天井。阁内供奉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神,为村民自筹资金修建,寄托着当地乡民祈愿后代子孙兴旺、文运昌盛的心愿。里头村魁星阁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木结构楼阁式古建筑,整体建筑布局主次分明,挑檐叠角、造型独特,结构精巧、古朴庄重,是研究清代建筑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价值。2017年8月14日,里头村魁星阁被祥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边以魁星阁……[详细]
  坐落在奶尖山下的本主庙,是常年供奉本主的“行宫”。上沧本主庙明代建在村北沙沟甸,清乾隆年间山洪冲毁后上迁600多米到奶尖山脚的一块平台上,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现有大殿三间,左连子孙殿,右挂山神殿,东西为厢房,北砌围墙大门居中, 占地面积468平方米,近似白族“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既有明清建筑的秀雅,又不失白族民居的严整。本主庙南倚乳山麓一脉,占尽风水之气象,庙内的洪信爷本主木雕像雕制于明代,整尊雕像由一整块木料雕刻而成,高约1.5米,雕刻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当地白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本主像是大理州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木质雕像,对研究大理地区的古代雕刻艺术有着重要价值。1998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