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旅游景点介绍

21、秀凝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凝桥
  秀凝桥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西偏南5°),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桥面、台阶为花岗石。桥通长12.58米,桥面长1.42米,中宽2.90米,堍宽3.25米。桥孔净跨4.90米,矢高3.05米。西坡长5.63米,坡度16°,平堍长2.50米。趟石宽0.50米。桥两侧各有石阶13级。石阶中间皆有两道凹槽,是旧时为方便人力车通行所凿。……[详细]
  小窑墩遗址,在宜兴市丁蜀镇周家村分洪桥边,小窑墩遗址位于宜兴市丁蜀镇周家村,南面为兴长铁路,东面为汤庄公路,东南为农田,西北为厂房。丁蜀镇在宜兴市东南14公里,东滨太湖、西接湖氵父镇、南与浙江省长兴县交界,北与宜兴市区相连。境内三面环山。东郊太湖平原,为经济作物区。镇郊山区蕴藏陶土、石灰石和煤炭等资源。小窑墩遗址创烧于西晋,延烧至唐宋两代。窑址为龙窑结构,东西长约50米,最宽处近20米,高约10米。小窑墩窑属我国古代南方的越窑青瓷系统。文化堆积包含三个不同时期。下层为西晋时期遗存,主要产品为青瓷器,胎质坚致灰白,釉色淡青或青中泛黄,器形主要有 盏、碟、钵、洗、盘、碗、罐等日用器。中层为唐代堆积,以碗、盆、罐、灯盏等青瓷器为主。上层为宋代堆积,大都为缸、瓮等日用粗陶。1983年6月,被宜兴县人……[详细]
闵惠芬旧居
  闵惠芬旧居,位于万石镇万石村弯斗组。闵惠芬,生于1945年,宜兴市万石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旧居,建于清代,原有三进,每进两间。旧居现存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仅存第二进。建筑面朝南(南偏西3°),二进面阔2间6.9米,进深9架10米,分东西两间,东面内净宽2.7米,西面内净宽3.8米,前有附檐,原有青砖铺地。……[详细]
  任淦庭故居、吴永春紫砂店旧址,位于宜兴市丁蜀镇蜀山社区南街30、32号。 任淦庭故居、吴永春紫砂店旧居,位于宜兴市丁蜀镇蜀山旧街,建筑建于清代,面朝东,共一进,为二层楼房,面阔三间9米,进深6.5米。现建筑一层外墙已改为水泥墙面。任淦庭曾在此居住。……[详细]
江阴惠济桥
  惠济桥位于秦望山麓月城沿山村,跨山塘河(今废)口,在漕河北侧,是双庙、双泾、山塘一带村民前往武进焦溪的交通桥,也是漕河过往船民的纤路桥。是游客、村民前往秦望山三茅殿烧香祈福的必经之桥。惠济桥建于何年不详。在清道光《江阴县志》上记载:“惠济桥,中骖驾木。”该桥应该视为建于清朝道光(1766)年代之前。惠济桥桥墩以青石条石砌筑,属于明朝时代的建筑材料,旁侧有明天启年建桥刻碑,因此该桥应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惠济桥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1933年)重建。桥北侧的“惠济桥”三字由蔡埜农书,桥南的“惠济桥”三字由“钱×”书。该桥为三跨花岗岩条石桥,中跨7.2米,两边跨分别为5.0米。两边各跨由三块巨型花岗岩条石和二条花岗岩板组成,桥面宽2.7米。桥墩由花岗岩石块砌成,厚实牢固,桥面有寓意吉祥的水旋图案,龙……[详细]
26、何彦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彦桥
  何彦桥位于华士镇蔡河村蔡港河上,在太平桥东南旷野处。何彦桥为三跨花岗岩巨型条石结构。中跨为5.6米,两边跨各为4.8米。每跨由二块巨形花岗岩带肩槽条石组成,之间由30公分的花岗岩板铺设。何彦桥始建于何年,已无法查考。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载:“何彦桥、恩庄桥景泰年间(1450~1456)赵以源重建,同治九年(1883)署县汪坤厚捐廉及拨公款重修。”解放以后于1958年因农田灌溉,抽水机船通行需要重建,将桥面垫高。何彦桥南有苏墅桥,北有太平桥。传说古时泗港有一大户人家姓彦,彦家有一独生爱女嫁给华墅镇何家,何家也是大户人家。彦女自幼受父母宠爱,嫁到何家后常思回娘家。回娘家总要绕道马嘶桥,多走十多里路,多花一个多时辰,很是苦累。彦女每次回家哭诉,赖在家中不走。彦家心痛女儿,奈何女儿终是何家人,隧与何……[详细]
27、董庄桥
董庄桥
  董庄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南漍村,长泾镇东约2.5公里,东西横跨东塘河,该河向北接张家港往北漍镇,南向西是南汀河、向东是陈墅河,通往陈墅小镇。又是长泾与顾山两镇的界河。东塘河全长2600米,水面开阔处20余米。惠济桥总长18米有余,桥身长12米,两岸引桥各约3米。桥3孔,中间大孔长约7米,两肩小孔长约6米。桥面铺设厚达30厘米的金山条石共9块。桥两侧有石柱8根,石护栏板6块,高40厘米。桥石与水面相距2米左右。桥中间两侧石条上各镌“惠济桥”3字;小桥孔石条两侧各刻有古朴、简洁的花纹图案。桥墩都用条石垒砌,成四方形,下大上小的烽火台造型,别具一格。董姓在此建立村落,起名为董庄村,年代不详,村落建在沙子港河西岸,当时董姓到河东耕作用船摆渡,同时当地百姓来往也是摆渡过河。后董姓为百姓交通方便,在……[详细]
安乐塘桥
  安乐塘桥位于霞客镇马镇村自然村唐家村的东南一百米处,与祝塘五福村相邻,现属祝塘镇,跨湖塘河。安乐塘桥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1633---1644),由尼憎常广募建。据清道光《江阴县志》记载:“安乐塘桥,跨湖塘河口。崇祯间尼常广募建,乾隆八年(1743)唐舜哲修,同治九年(1870)署县汪坤厚捐廉及拨公款重修。”1954年由当地乡民唐宝铭(全国劳动模范)牵头募捐资金再次修理。现该桥面临倒塌危险,2008年5月,在其西几十米处修了节制闸,开闸放水时水流来回冲刷,已岌岌可危,桥基石、环形桥洞石已经大面积脱落,破败不堪,急需修缮。安乐塘桥跨湖塘河,处于直角“弓”形的弓背上,而且过桥就九十度转弯。故当地村民和船民有民谣:“船过安乐塘桥,不撞船撞船梢,撞了船头还要撞船梢。”形容河道弯曲险阻。安乐塘桥为石拱……[详细]
万源布厂
  万源布厂,位于青阳南首三元桥西堍。东临市河南街,西依锡澄运河。南北小河环绕。现由青阳镇政府使用。1918年初,由青阳旅沪富绅葛凤池在三元桥西堍创办“瑞丰润油厂”。1931年,以十万银元转让夏干臣等开“勤康布厂”,以兴民族工业。1934年引起上海棉纺同业公会瞩目,1935年初与上海棉业工会合资后更名为“青旸万源染织厂股份有限公司”,置办大型染整设备、铁木布机。是年,产出各类棉布、丝绸等300多万米,产量、声誉、规模名重业界。1937年日军占领青阳,万源厂仓存储物资被劫掠一空,1000多平方米厂房被焚毁。1938年经上海同业公会斡旋后恢复生产。1956年工商业改造,南闸纬丰染织厂并入万源厂,时为行业瞩目的国有企业,企业规模空前。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崛起,技术改造新品不断推出,获得数个部优、省优产品……[详细]
30、景云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云楼
  景云楼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自由街北段,现华士实验学校初中部内,面积为291平方米。建于民国37年(1948年)。该楼为砖木结构,2层9间,设8个大教室。二楼楼层和二楼顶层皆铺木板。建造景云楼的是因为民国32年(1944年),始任龙砂中学校长的王步春,为增加办学经费,经过其连襟、原籍江阴北大街在上海重生布厂任高层职员的陆君秀,认识重生布厂老板吴云山。王步春请华墅工商界人士李吉安赴沪,约请吴云山等在沪江阴籍工商界人士出任新一届校董,并募取一笔可观的办学基金。因为是上海新生布厂老板江阴南门外石子街人吴云山主要出资建造,取景仰吴云山之意故称“景云楼”,当时有“华士第一教学楼”之称,由龙砂中学的前任校长承启棠设计,“景云楼”三字由清末进士、吴江人钱崇威所书。景云楼建造时,还得到其他很多人的协助。“文……[详细]
乐群堂(含乡公所)
  乐群堂(含乡公所)位于周庄中心小学内。乐群堂,五间二层西洋式楼房,乡公所为五间中式敞厅平房。乐群堂前的一排中式建筑原系周庄赵氏宗族的厅堂,民国时期作为乡公所使用,厅堂中悬挂的木板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是乡有龙砂定稷张岐诸山,十五段村落,悉被回环。人杰本地灵,行见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友弟恭,自然化醇俗美,万户胪欢。郁郁乎演进文明,引养引恬犹古道;众流合白蛇青溪亭沚等水,千百亩田畴,藉资灌溉。民康由物阜,相期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庶几旧德新知,一炉共冶。秩秩焉蔚成隆盛,保厘保息赖群贤。” 这副长联是在1928年由当地人士赵--撰稿,书法家陈宗彝书写的,数十年来,众口诵传。对联从周庄的山水起笔,写出了周庄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从及对文明和谐社会的追求。墙体上有石碑,地面铺设有方块大砖,现经……[详细]
钱土纱业公所
  钱土纱业公所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街道北大街117号,君山西南800米,定波闸北面200米。 钱土纱业公所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西朝东,石库门,占地面积313平方米,是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二层楼房及两侧厢楼为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架。第二层走廊为木结构,门窗上有雕花,廊有翻轩,方柱。前两侧有厢楼各两间,院子上下层均做外廊。原为江阴钱庄业、烟土业、纺织业工会会所,禁烟令公布后,改称“钱纱”公所。日本人占领江阴后,为侦缉队居住,解放后李泽生开综合医院联合诊所,建国后房屋被收归国有,一直用作民居,被13户住户用板间房“瓜分”,各成一家。数十年来,居民因日常居住对文物建筑造成一定破坏,岁月的侵蚀也使墙体开裂,木板腐烂,但保存仍然较为完好。钱土纱业公所作为我市的工商业遗产,是“阅读城……[详细]
  夏氏贞节牌坊在河北街西街,面向长泾河,坐北朝南,南面原来是汪家码头,北面是汪家厅堂。该牌坊建于乾隆三年(1739年),为三门四柱五楼式,宽5米,高6米。立牌坊人是汪家汪鹤皋,字天声,号静峰,康熙戊子(1708年)获举人,壬辰(1712年)获进士,卒于京师。汪鹤皋是汪鹤龄的弟弟。该牌坊是汪鹤皋为哥哥鹤龄的妻子夏氏而立,夏氏未婚夫先亡。汪鹤龄,字天旭,妻夏氏,夏父玉尹之女,夏玉尹是夏家第十五世,长泾镇上秀才。汪鹤龄幼时聪慧,被认为是天才,少年时即以诗文而闻名当地,因病早卒,时年17岁。夏氏得知后闻讣奔丧,自誓守节一生,服侍婆婆,婆婆死后三年而殁。汪鹤皋为报答嫂子对汪家之恩,建造该牌坊永志纪念。夏氏贞节牌坊原有楼顶、斗栱建筑,据说某年曾被台风吹倒,只留下底二层。在文革-中,牌匾、额枋等都遭到了极大……[详细]
34、廉珉轩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廉珉轩”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河南街文化路2号,为顾家故居,顾家捐献给长泾镇人民政府办图书馆,在该馆东是文化路(商业一条街),南是小院,西、北连接店铺。图书馆建立后2次修缮,现结构良好。2007年又捐资20万元,扩建了100平方米,现馆藏图书5万余册。现底楼阅览、外借、藏书,楼上 书-画展览、陈列室、办公室。顾铁华祖籍江阴长泾人,1934年出生在上海。年少在苏州东吴大学附中读书,大学文系中的教授们都喜欢昆曲,晚上经常同学生们在一起即兴唱上两段昆曲。顾铁华在这里烙下了昆曲的印子, 1975年从德国回到上海,一次俞振飞听了他的唱腔,十分感慨。到1977年顾铁华正式拜俞振飞为师,一直是昆曲票友。他一生喜爱昆剧,1994年获中国戏曲学会授予“中国戏曲金兰奖”,是全国第一个获得此奖的昆曲业余(票友)……[详细]
  上官云珠故居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河北街中街142号,南面为石板街,沿街东西连接店铺,面积350平方米,建于清代。长泾镇镇政府从2006年3月至2007年11月修缮上官云珠故居,定名为“上官云珠纪念馆”。现陈设布局为三厅三区:即瞻仰厅、影视厅、展览厅(3个)、生活区、办公区、卫生区。上官云珠(1920.3~1968.11.23),原名韦均荦,又名韦亚君,江苏江阴长泾人。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28年从影工作,演了30多部电影,30多部话剧,获得以下奖项:电影《乌鸦与麻雀》获个人一等奖;新中国影坛“二十二大明星”之一;获中国电影“世纪奖”、“中华影星”、“百年百位优秀电影演员”奖,在国内外,特别在港澳地区有极高的声誉……[详细]
  沈家冲祠堂位于徐霞客镇峭岐村沈家冲西北,始建于清乾隆时期,由沈家冲节妇沈章氏捐资建造,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该祠原有三进,第二进已毁,现保留第一及第三进。第一进为仪门,中间有乾隆御赐两柱两楼贞节牌坊一座,前一对石狮,左右各两间平房(左边已毁)。北小园中有百年古柏两棵。第三进五间正厅为祠堂,祭祀所用。该正厅咸丰年间毁于兵灾,光绪三十年重建。现修复一新,雕梁画栋,宏伟壮观,为典型的清式华堂。仪门石牌仅剩下半截,牌坊正反面字迹图案稍加清理后可辨认,石狮完好。第二进五间正屋及旁侧厢回廊,抗战时被日寇焚毁(旧址尚存),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供祖先牌位所用万年台。文革时破四旧拆牌楼上半部分,致使乾隆“圣旨”石匾消失。正厅内四周浮雕及木柱上楹联字迹略有所损。现正厅已修缮完整,油漆一新,厅内镂空木雕挂柱及木柱上之……[详细]
  砂山石室土墩群位于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砂山东峰至五峰顶山脊,间距8-10米不等,现存25个,墓室深的距山顶约50-60厘米,浅的已经露出地面。现可见不规则的巨石砌边或盖顶,室内已被淤泥、碎石、杂草等淤积堵塞。少数因为山体滑坡等原因被破坏,部分墓石滚落山间。据考,这些土墩群为商周时期的石室土墩墓,筑于山坡与平地的极少,绝大部分都筑在山顶,顺着山脊或远或近一字排列。筑墓时选择山顶平整的石面或板实的土面就地取材用石块垒成长条形石室,室口大多朝向山的高处,方向与山脊走向一致。石室内壁砌得很平整,后壁直立,两面侧壁上部逐渐内收,上面用大石盖顶,墓口用石块垒砌封门墙,墙外有长短不一的墓道,石室土墩墓都是一墩一室,是古代吴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制。曾经有村民采集到原始青瓷碗、灰陶钵和印纹硬陶质的坛、罐碎片。砂山……[详细]
  悟空院泗州大圣宝塔塔基遗址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悟空村悟空寺内,西距霞客大道500米。此塔在清代《江阴县志》中亦称华藏塔,因悟空寺已荒祀多时,久疏修葺的塔身于1923年倒塌,散落砖块及建筑构件逐年流失。但塔基部分仍高出地表。2003年11月初,当地政府在改造小学危房时发现多种石构件。江阴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联合组成考古队,于11月5日至12月2日对塔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塔基由八面石质构建砌成的石墙围绕,墙内填土并夯筑。石墙东北西南两边均为4.6米,其它每边长4.5米。青石宽0.25,厚0.2米。出土有陶质大缸、水晶球、石函、铜钱、影青瓷钵、瓷瓶、银质座龙、鎏金手指、舍利等多种重要文物。悟空寺毁于兵灾,青阳镇政府决策恢复悟空寺重建工作,首期工程2008年8月基本结束,僧伽殿落成开光。2009年被……[详细]
  江阴古时是长江入海口,老桃花港是长江连接内河的便捷通道,往来此港的船舶较多。石庄是沿港的贸易市集,停泊处有石桩系船,早年称这里为“石桩”,至宋代改为“石庄”,石庄便作为地名沿用下来,宋至明朝此地属永陵乡,清改设桃花镇,后名称改为石庄镇,目前属璜土镇。新桥位于石庄友谊村陈家丹西侧,横跨老桃花港紧靠长江的老桃花港河口上,北侧距离滨江西路300米左右,是江阴市境最西北边缘的一座古桥,该桥原属璜土镇友谊村境内,桥的四周已经被厂房围墙所遮掩埋没。清光绪《江阴县志》载:“新桥,桃花港口,石建。”新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为单孔石拱桥,桥身用青石条石砌筑。新桥净跨为8.3米,旧称二丈五尺,桥面宽3.8米,旧称一丈二尺。新桥为常州与江阴交界河道的桥梁,桥东陈家岱,为江阴的自然村,桥西张家……[详细]
  金武祥(1841——1924)清末藏书家、诗人,原名则仁,字溎生,号粟香,又号菽香,别署一厈山人、水月主人等,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今江阴市)前周镇大岸村(现属璜土镇)人。他一生经历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朝和民国,饱受战乱之苦。科场上他屡战屡败,未能中举。早年游幕江西会昌县衙,是一名师爷,光绪五年(1879年),班捐为广东候补,光绪十六年(1890年),授赤溪直隶厅同知。丁忧隐居,不再为官。他是著述家、刻书家和诗人,著有《芙蓉江上草堂诗稿》十二卷,《木兰书屋词》一卷,《粟香室文稿》四卷,《粟香随笔》四十卷,《陶庐杂忆》七卷等。他校刊的地方文献《江阴丛书》、《粟香室丛书》,共60多种。所著有《粟香随笔》一笔至五笔共40卷,留存的诗歌有1000多首,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出自金武祥的笔下……[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