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颧墓,位于江阴长泾泾东陈典桥,1947年江阴县文化馆发掘清理。夏颧,字叔度,号雪州,江阴习礼墅人。生前工医,长于针灸和外科,是元末明初江阴名医。墓系竖穴式浇浆墓。墓内随葬墓主生前使用过的一套外科医疗器具,共15件,分外科手术用具和医用器具两类。外科手术用具有柳叶式外科刀、平刃式外科刀、牛角柄铁圆针、铁镊、铁剪、木医针、牛角柄猪鬃毛药刷;医用器具有霁蓝釉瓷淋洗壶、瓷熏药罐,木质盛药罐等。此外,还出土有毛笔、墨、砚、象棋、围棋、双陆、瓷茶……[详细] |
周处及其家族墓,位于宜兴市宜城镇周墓墩。1953年和1976年南京博物院发掘了其中的6座墓。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今宜兴)人。西晋名将,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在西征羌人战役中战死于六陌(今陕西乾县),追赠平西将军。周氏是三国东吴至西晋时期江南著名的大门阀士族,自周处的祖父周宾始著,经周鲂、周处至周玘、周札,“一门五侯”,“四世显著”。墓地是一处南北向隆起的坟丘,占地5.7万平方米。6座墓南北排成一列,根据诸墓……[详细] |
吴季札(又名吴季子)墓位于江阴市申港镇南首。季札,春秋时代人,吴王寿梦第四子,吴泰伯之十九世孙。因其效仿先贤三让王位,史称“至德第三人”。又因受封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吴季札为让王位而避耕于舜过山下(今申港之南),殁后葬于申浦(申港旧称)。《史记·吴世家》后注皇览曰:“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乡(江阴旧置)”。《寰宇记》载:“季子墓在晋陵县北70里申浦之西”。季札墓规模宏大,墓墩上建有季子祠(庙),墓前有古篆“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俗……[详细] |
太伯墓吴太伯墓,在无锡县鸿声乡北鸿山西坡。太伯,商末周国人,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为遵父命,使三弟季历之子昌能继承王位,偕其二弟仲雍南奔荆蛮,来到梅里(今无锡县梅村镇),建勾吴国,成为吴国的始祖,传至夫差而国亡。其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由吴郡太守糜豹督造,是后代修建的一处纪念性墓葬。历代屡经整修,现在保存较完好。墓前有石栏杆月牙形照池,池北为四柱三券金山石棂星门,棂星门的四根冲天柱上饰云罐,下部抱柱石为清式。正门上首楣间石板,刻……[详细] |
许巷遗址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许巷村,西距仙蠡墩遗址约300米。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试掘。遗址为不规则的椭圆形土墩,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6米,高出地表1.5—2.5米,总面积912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0~40厘米。出土物包括石器和陶器两类,石器有断面呈椭圆形的石斧、有肩石斧、带柄宽刃三孔石钺、半月形双孔石刀、--、柳叶形石镞及长条形砺石等。陶器以手制为主,以夹砂红陶鼎、罐、钵等器物为最多,器表大多无纹饰,极少量饰绳纹、篮……[详细] |
仙蠡墩遗址,在无锡市西南梁溪河北岸。1953年发现,1954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发掘,1959年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无锡市博物馆再次进行发掘。遗址系一高出地面7.2米的土墩,东西长约75米、南北宽约60米,面积约3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2米,包含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商周时代遗存以及汉代墓葬。新石器时代遗存发现了居住的房基、柱洞遗迹,并在太湖地区首次发现了稻谷遗存。石制生产工具有穿孔石斧、石锄、方柱形石锛、双孔石刀等,还出土……[详细] |
圣公会十字堂(shenggonghuishizitang),位于无锡市中山路98号内,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无锡圣公会,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由美国圣公会江苏教区委派的牧师麦甘霖和副牧师朱保华(华人)所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小礼拜堂和钟亭,民国五年(1916)又建大礼拜堂。命名为圣公会十字堂,即现在的无锡的基督教堂。1954年和1981年分别进行过大修。现存的十字堂为哥德式建筑,尖顶无梁,建筑面积767平方米,平面呈……[详细] |
开原寺,是一个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园内的佛教寺庙、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开原寺原址在梅园前小桥头旁,清朝咸丰年间被毁。1930年,量如和尚募化易地重建,由荣德生赞助地基20亩并建造了讲堂。1933年,寺院建成。1946年,量如和尚在寺内创办无锡汉藏佛学院,并自任院长,荣德生则担任董事长。1955年,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将梅园及开原寺交给政府。1958年部分佛殿被拆。文革-期间,开原寺遭到破坏,佛教活动停止。1983年恢复开放后,鼋头渚广佛……[详细] |
西漳蚕种场是苏南地区最后一个蚕种场,这个无锡曾经最大的蚕种场见证了江浙一带蚕桑业从传统家庭养蚕、作坊养蚕到养蚕走上工业化发展的鼎盛与繁荣。历经三年筹建,昨天,这里修缮一新,变身江南蚕桑博物馆开门迎客,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的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无锡地区养殖蚕桑遗存、农桑文化地标的新面貌。西漳蚕种场原名‘三五馆’蚕种制造场,始建于1926年由陆子荣创建,他有姐妹三人兄弟五人,所以就取“三五馆”为场名。历经一年准备和建设,1927年春开始饲养春……[详细] |
华圻小学旧址位于惠山区洛社镇华圻村。1925年,匡村中学在此设华圻分校。1947年由无锡著名的工商实业家华圻籍丁熊照先生接办,出资约计大米4000余石兴建华圻私立小学,设初、高级6个班级,面积约2600平方米。由当时著名建筑设计师许钟锜设计,上海大公营造厂承建。该学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反映了当时的办学理念和建造水平。……[详细] |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匡仲谋在其宅第(无锡杨墅园)开设匡村初等小学堂。民国十六年(1927)创办匡村初级中学,以原来的小学为附属小学,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前身。匡村中学创办人匡仲谋,名启墉,字裕芬,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幼随父学,耕读家乡,20岁时到上海大成纱布号当学徒,业余自学外文。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兴起,店主回乡暂避,嘱其看守店面。在他独自经营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盈利八万余两银。被店主称为最诚实、最能……[详细] |
紫金桥,是江阴目前唯一遗存的宋代桥梁。位于南闸镇涂镇村锡澄运河边。南北走向。据清光绪《江阴县志》载:“紫金桥,跨九里河支河蔡泾镇。紫金桥是锡澄运河支河上的一座小桥。桥长6.0米,净跨3.5米,桥面由3块武康石石条组成,宽2.4米。该桥为紫红色细孔花岗岩板构造。从现存的紫金桥栏杆构造来看,在涂镇古镇兴盛之时,紫金桥为集市街梢的市镇跨河桥梁,方便行人车马通行。据传,紫金桥之东的小河上还有一姐妹桥,名白玉桥,但早废。2019年,紫金桥入选第八……[详细] |
在惠山区陆区,有这样一座桥叫陆墟桥,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桥。陆区地名的来历是从陆墟桥而来。老街上的一座陆墟桥800多年的古桥。据有关方面的记载:南宋初年,浙江人陆羽带领儿子陆墟来到江南水乡安阳山脚下,开荒、种茶、开茶店、发展茶文化。当时其居住地方就是现在的陆区镇,到安阳山去开荒种茶,要绕过一条小河,深感不便。在陆羽去世后,陆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单孔黄石桥,取名叫陆墟桥。陆墟桥面上刻有:国泰平安、风调雨顺。在桥的两侧刻有鸭头春涨绿浸……[详细] |
华学士坊原为明嘉靖时期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府大门。华察年老致仕归乡后,帮助当地县令清丈田亩,查出漏科数千亩,深得民众称赞。华学士坊是一座高大壮观的高官府第牌楼,三间四柱,顶部被毁,石柱为花岗岩质,两侧八字形照壁下有狮子浮雕狮。1983年,原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当地创办东亭小学(现为东亭实验小学),校门利用其牌楼做成,以示纪念。1980年,重建牌楼。1988年6月,公布为锡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29……[详细] |
江阴高城墩遗址是良渚时期又一处规模大、有严谨的布局规划和严格建筑方法的高台墓地。已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1999年的发掘清理了13座大、中型良渚文化早中期墓葬,出土琮、璧、钺、锥形器、珠、管等玉器155件(组)以及石器、陶器等。在已清理的400平方米墓地范围内,墓葬呈人字形向西北、东北方向排列。墓葬大都有棺椁类葬具,发掘时找到了清晰的棺、椁板灰及木纹的痕迹,搞清了棺椁的结构以及椁与墓坑的关系。该遗址的特点是内涵新,墓葬规模大,13号墓……[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