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旅游景点介绍

南禅寺妙光塔
  妙光塔,又称南禅宝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设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由邑人未承福捐资募建。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赐塔名“妙光”。元明两代屡有兴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即为今塔,后历经修缮。清咸丰、光绪年间遭火灾,仅剩无顶荒塔。1926年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和唐申伯出资大修,将塔檐、平台及护栏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1980年再次修复,清理出埋藏地下多年的塔基台座,恢复底层环廊。妙光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建筑结构砖塔。塔基台座直径十0-五米,塔逐层收分,塔顶六米,共高四十0-三米。其中,环廊进深三米,塔基台座高一点三米,塔身高三十六米,逐层收小,塔顶六米。塔基为青石雕凿的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明代“顶花结带”图案纹饰。须弥座牙脚为明代流行的“圭……[详细]
  马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无锡马山古竹之南的塔山上。建于1976中1月,4月22日正式落成。碑高9.9米,砖石混凝土结构,碑基呈六角形,上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舒同体金色大字,蔚为壮观。马山一称马迹政山,抗日战争中,日寇曾两次大规模侵犯马迹山,1938年,日寇血洗马山,残杀1500余人,其中马山人民999人;1943年日寇再次偷袭马山,我新四军和马山人民奋起反抗,同数倍于我的敌人殊死战斗,同仇敌忾,终于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胜利,但我30余名指战员光荣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光辉业绩,抗战胜利后,我马山区政府建造了太湖阵亡将士纪念塔。194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拆毁。解放战争中,又有一批革命志士在此遭到杀害,为国捐躯。解放后,人民政府选择塔山建造了革命烈士墓,后又建造了这座纪念碑,将逐步成为革命烈士……[详细]
北仓门蚕丝仓库
  北仓门蚕丝仓库位于无锡市北仓门37号,在通运路与县前东路之间。建于1938年。由一幢二层办公楼和两幢三层蚕茧仓库组成,均为坡顶砖木结构,清水外墙。仓库A楼面宽30米,进深20米;仓库B楼宽35米,进深20米;办公楼三间宽19米,进深二间12米。建筑群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库房每层高近5米。设计要求为避光、避风、恒温、恒湿、防鼠、防虫,至今保存完好。此仓库用于收购和存放蚕茧,见证了无锡养蚕业、缫丝业的兴旺发达。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无锡荣德生旧居
  荣德生旧居位于无锡崇安区健康路健康里16号和16号之一,原是荣德生长婿李国伟住宅,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座西式花园洋房。故居内原有门间、主楼、厢房、附房、网球场、前后花园及围墙。荣德生晚年长期居住于此,直到1952年7月病逝。荣德生(1875-1952),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居士,无锡人。与胞兄荣宗敬同为近代著名工商业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1949年前后,他与无锡工商界爱国人士的重要活动大多在此进行。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无锡荣德生旧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泰丝厂旧址
  永泰丝厂旧址位于无锡市南长区南长街364号。永泰丝厂原在上海七浦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资创办,后由薛氏独资经营。1926年5月,永泰丝厂迁至无锡大公桥堍,为无锡丝业诸厂之首。所产“金双鹿”丝曾获美国纽约万国博览会金象奖。新中国成立后,由公私合营再改为地方国营无锡丝织二厂。现存老厂茧库、办公楼各一幢,均在后厂门附近。茧库面阔七间,高两层,红砖清水墙。办公楼面阔五间,高两层一阁,砖混结构,磨矾石地坪,木楼梯,系薛南溟、薛寿萱父子及高级职员办公所用。是见证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建筑之一。2003年与“薛南溟旧宅”同时公布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永泰丝厂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锡金公园旧址
  锡金公园旧址,位于无锡市中心。曾名为无锡公园,俗称公花园,现名城中公园。其范围内包括楚春君黄歇于白水荡所建行宫、东晋王羲之寓所、祟安寺及道观“洞虚宫”局部、明盛冰壑方塘书院等废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辟建锡金公园,越年而成,有龙岗、归云坞及蓼莪、天绘亭,并迁入绣衣峰等,是我国最早的近代城市公园之一。1910年建多寿楼;1920年建池上草堂并新镌刻怀素《四十二章经》;翌年建西社,1921年建兰苡;1927年建松崖白塔;1930年建同庚厅;1933年建九老阁。建国后,无锡市政府多次对该园作修葺。l994年1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以锡金公园旧址之名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1998中又拨款5000万元,分三期扩充、改善该园绿地,保护文物建筑、使公园面积增至50亩。2006年由江……[详细]
振新纱厂旧址
  振新纱厂,又称无锡第四棉纺厂、无锡四棉纺织限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1906年创建,是中国近代、现代的一个纺织工厂。其旧址位于其旧址位于健康路南段、古运河南岸,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沿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荣瑞馨在上海北京路寿圣庵宴请工商界人士。期间荣德生出示章程,建议在无锡开一纱厂,得到叶慎斋、张石君、鲍咸昌、徐子仪等人赞同,众人提议新厂名为振新,由上述等人及荣氏兄弟为发起人,集资30万元,7个发起人(荣宗敬、荣德生、荣瑞馨、张石君、张云伯、叶慎斋、徐子仪)各认3万,其余分头招募,最终筹集到的资本额为27.08万元,并用28亩地作为基础,向瑞生洋行定购英国道白生牌纱机。次年2月开始动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21日开工,经理为张云伯,副经理为徐子仪,大股东为荣瑞馨……[详细]
三里桥天主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国籍传教士隆盛来无锡传教,在城内永定桥沿河西河头道长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这是无锡地区第一座天主堂。三里桥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间堂房,这座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外墙青砖白缝,绛红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顶。整体平面呈十字形。雄伟的钟楼高达62米,耸立在京杭大运河畔。正面顶部竖立大十字架,下面有大理石一方,上刻阴文“天主堂”三个金字,为书法家王致中遗墨。两侧有砖刻阳文白底金字对联,“万有资生渊微莫测,一元默化浩荡难名”,相传为清康熙帝所撰。天主教堂几经毁坏和修复,除义和团兵燹之外的最严重的一次事件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无锡爆发的烧教堂、驱教士的教案。次年,法国籍彭安多神父向清廷索赔,于原址重建……[详细]
扬名大桥
  扬名大桥座落于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该桥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建造,比清明桥还早建一百多年,初时仅为一孔。嘉靖年间重修。情乾隆五年(1740年)增建了左右两孔。咸丰十年(1860)遭毁。同治八年(1869)七月,由丁明奎倡议募捐,重建扬名大桥。扬名大桥全场40多米,高约3米。桥沿厚40厘米。桥面呈梯形,底宽4米,上宽约3米,用条石铺设。南设20多台阶。现为三环石拱桥,坚固实用。2006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阳书院旧址
  安阳书院位于阳山镇狮子山与长腰山之间,四面环河,环境幽静。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由浙江候补知府钱勖募资在原慈缘庵旧址上兴建,现有建筑包括书院大门、门厅、砖砌门楼、北侧厢房、主厅等均为清代建筑。2005年进行整修时建慕贤堂一所。建筑面积计480平方米。书院门前的单孔小石拱桥,为明代成化八年原物,采用当地产阳山石构筑,至今保存完好,十分珍贵。门口的两棵古银杏已有120年历史。门厅,三开间,硬山顶;大门用明代青石门枕石。门厅后与天井以砖雕门楼相通;门楼上砖刻“樸作人”四字。南北厢房各三间,硬山顶,有风火墙,南庑已毁,两进两庑面向中央庭院均有外廊,相互连通,围成天井。主厅,三开间,硬山顶,木构架为内四界前轩后双步,两侧山墙上有风火墙。慕贤堂为2005年进行整修时所建,面阔三间,进深六架。两进两庑面向中……[详细]
231、襄义庄
襄义庄
  华氏襄义庄位于镇南摇湾里,建于民国初年。为五间三进,另在门前侧码头建二间二层小楼。占地面积945平方米,建筑面积612平方米,原有义田500余亩。襄义庄庄董华文奎,原名文魁,字鈞巧,號鏞庭,去沪后名襄云。生咸丰二年五月十七日(1852),卒民国十四年(1925)。为华氏三省支北河亭派二十五世孙,国学生,翰林院孔目。早年携家移居上海,以缝纫业起家,经营绸缎皮货及钱庄,经多年辛劳节俭,家业渐丰,遂在荡口独资购置田产,兴建义庄,取名襄义庄,由其子华景廉负责管理,规约参照新、老义庄,共同开展救济贫困族人,抚孤、养寡、赈灾救济。……[详细]
232、植福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福庵
  植福庵又名薛四娘娘庙,位于荡口古镇之西南约3公里的青荡村。植福庵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寺内供奉荡口地区特有的瘟神。现存大殿三间和五开间的戏楼一座。大殿系硬山顶平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1米,进深7.87米,系硬山顶殿堂建筑,虽经多次整修,但梁、柱、檩、枋及斗拱等木石结构大都为始建时的原物,四根檐柱和两根金柱为花岗岩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壮,雕刻花纹精细。门窗所刻花纹也都精致美观。明间两根花岗岩檐柱上镌有楹联一副,曰:“显赫威灵驱百疠,巍峨庙貌峙千秋。”堂内两根花岗岩金柱上也镌:“荡寇除氛江淮一靖,洗心割股忠孝两全。”戏楼坐南朝北,与大殿相对,平面呈“凸”字形,高二层。楼下为通道,楼上为戏台的前后台。前台凸出,宽4.23米,深3.34米,顶部设八角形藻井,斗拱及“凤头昂”层层叠叠,……[详细]
华氏始迁祖祠
  华氏始迁祖祠位于旺儿桥堍,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5平方米,由华氏十八世孙华允诚倡议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主奉荡口始迁祖华贞固神位。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修,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光绪五年(1879)冬,华氏后裔在始迁祖祠东新建元总管祠,祠内供奉华贞固前三代祖先神位。现存有完整的楠木结构大厅及附属建筑10余间,占地三千多平方米。楠木厅位于祠堂东侧第二进,三间五架,梁柱均用楠木,用料粗大,做法考究。解放后一直作为镇粮管所仓库贮存粮食。200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荡口圆通寺
  圆通禅寺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位于荡口镇北郊外,本名“乾元寺”。据传原是三国时吴国娄侯张昭将军的住宅,赤乌年间(239~240)施宅建禅寺。唐代会昌(841~846)中废,咸通八年(867)重建。宋景佑(1034~1038)时赐“圆通禅寺”匾额。明永乐八年(1410),僧人希进重建,正德(1506~1521)年间僧人能敬又重建,万历中期僧人智怡增建禅堂,万历四十三年(1615)僧人明顺重建大殿。寺中有香花桥、大雄宝殿、左禅堂、方丈经楼。明嘉靖年间,华察作《岁晚过圆通寺》诗云:扁舟一乘兴,岁晏访禅林,落日空门迥,长松古殿阴。溪声晚风急,野色寒云深,坐入无生境,因窥静者心。原圆通寺毁于“文革”中。本世纪初,异地重建于鹅湖边三公祠东侧。……[详细]
荡口三公祠
  三公祠坐落在鹅湖镇南新桥边,由明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为纪念苏淞巡按、监察御史孙慎,督粮苏淞、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翁大立以及无锡知县王其勤三人丈量土地、清厘田赋、造福一方的功德,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始建,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三公祠中有思泉亭、学海书院、望月楼以及遗爱堂、致斋所、衍庆道院。思泉亭筒瓦攥尖顶,承以四根圆角方柱,亭内古井一口,名为思泉井。亭旁墙上嵌有《思泉亭记》碑刻一块。祠屋一进,三间七架,两侧分置明代大学士王世贞、清代状元顾皋等所撰石刻碑记共八块。庭院内西侧墙上嵌有步弓石一块,“步弓”刻于三块叠置的黄石条上,形状近似于现代的圆规,两足通高92厘米,肩宽53.5厘米,两足长107厘米,两足间距171厘米,这是当年为丈量土地而制的标准工具,全国罕见,文物价值极……[详细]
  无锡县学旧址,亦称儒学、庙学,是古代无锡唯一的官立学校。创建于北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现存戟门、明伦堂、讲堂三所建筑,均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建。目前明伦堂和讲堂辟建为无锡碑刻陈列馆。戟门,即大成门,原为孔庙正门五间四架,明伦堂,即县学礼堂,三间九架,讲堂,即教室,三间六架。明伦堂前后檐柱大都为明代青石方柱,屏门上方悬挂“明伦堂”匾额一方,落款“新安朱熹”,为国内罕见的朱熹手迹。无锡县学历经宋元明清,基不变,尚保存了古代碑刻七十余通,其内容分为圣旨、学规、教授题名、进士题名、乡贤祠、学宫修建、学田记等七类。石碑刻大都是以起到一定的记录意义存在的,从中能了解很多当时的风土人情。每一块石碑刻都是一部石质的历史书,可谓一部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的“石质图书”。2006年6月……[详细]
237、秦金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金墓
  秦金墓位于无锡滨湖区胡埭镇秦尚书湾。秦金葬于胡埭镇归山的薛墩,原神道上设置华表、翁仲、石马、石亭、墓碑等。墓前武士俑头戴武士巾,身披战甲,手执长剑。武士俑高两米,宽零点七米,约重一点五吨。其口方鼻直、眉目清秀,身材比例合理,线条感很强,披风、铠甲、护腕、护心镜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秦金墓墓主秦金,无锡胡埭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无锡名园寄畅园第一代园主。其曾在明都南京、北京任五部尚书。一五四四年卒于原籍家中,享年七十七岁。2006年6月5日,秦金墓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浮秦氏墓群
  秦氏墓群当地人俗称“秦大坟”,其中包括宋朝秦觏墓和明朝秦瀚、秦梁父子墓,主要的祭祀建筑均被毁于文革-。墓园北侧坟堂内有墙碑,称此地为秦氏故墓。秦觏墓园位于南坡,用黄石砌筑园墙,内有罗城、坟丘。秦瀚、秦梁父子墓,坟丘并列,罗城直径均达15米,为青石砌成,墓前有碑亭,当地仍有碑驮、亭基、亭顶石。亭前有石牌坊残基、断柱和石马一对。200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湖工人疗养院
  太湖工人疗养院位于滨湖区中犊山上,所在原是一座主峰标高为39.1米的小岛,面积约300亩,四面环水,东南以桥与鼋头渚公园相通,北面隔湖为管社山、小箕山、大箕山等景点。山清水秀,美景如画,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休、疗养胜地。疗养院于1951年委苏南企业公司建筑工程部设计建造,其式样是在吸取了我国北方传统官式建筑的造型与装饰图案,采用彩色琉璃瓦为屋面,与湖光山-环境极为融合,全部建筑于1952年竣工。疗养院内共有楼三座建于五十年代。一、二号楼建于1952年,三号楼建于1956年,另有体、理疗楼,职工宿舍、厨房、水泵房、锅炉房等附属建筑。皆滨湖绕山分布,依山就势而筑。虽已过去了近六十年,但建筑的功能未曾改变,建筑的保存状况良好。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山泥人厂旧址
  惠山泥人厂旧址建筑总面积1412平方米,目前惠山泥人厂仍保留三幢建厂初期的厂房建筑,结构为清水砖混、砖木结构墙体及门头,每幢建筑面积为6.5米×44米,总留存建筑面积为860平方米,是建国初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结构,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