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旅游

安庆市旅游景点介绍

141、倪模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倪模墓位于望江县太慈镇桃岭村,年代为清。2017年9月22日,倪模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赵曾重墓位于太湖县晋熙镇湖滨村,年代为清。2017年9月22日,赵曾重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方东树墓,位于县城西13.5公里,今黄甲镇汪河村吴家嘴西南侧山麓,系同夫人合墓。墓地面积约300平方米,乱石垒圹,墓前依山就势,石砌三级拜台,墓后碑为光绪三年(1877)立,楷书阴刻:“皇清诰赠中议大夫显祖考仪卫府君墓”。1985年9月,县人民政府公布该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9月22日,方东树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方柏堂墓
  方柏堂墓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村,该坟原位于百华村杨凹村民组,1999年建合安高速,便移至百华村斯家大排。据百华村斯冬青书记介绍,该墓前原有四个一人高的华裱,两块墓碑,其中一块毁于文革时期。1999年移葬,为夫妻二人墓,现一块墓碑,两个墓冢。坐南朝北,墓碑上半部为40cm高券顶,下半部尺寸为170cm×95cm×15cm,因年代久远,墓碑碑文严重风化,无法辨析。墓冢长5米,宽3.6米,两个墓冢之间相距5米。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诸生,清桐城派著名作家。少有伟志,邑先达耆宿皆愿与之游,山东布政使吴竹如,慕才与之交。后治枣强县,创敬义书院,官至安徽学政。著有《柏堂经说》、《柏堂文集》、《志学录》等百余卷。2017年9月22日,方柏堂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详细]
145、朱邑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邑墓,位于县城西南9公里处,今属范岗镇朱公村。汉宣帝时,朱邑任桐乡(现桐城)啬夫,继为朝廷大司农,卒后葬此。唐元和八年(813)重修其墓并立碑,唐大书法家李邕书丹。后碑毁,子孙继为立碑,碑面文:“汉大司农朱邑之墓”,上方横额“循良事业”,两边楷书楹联“云横墓首山生色,露滴碑旁草亦春”。碑西侧建有朱公祠,今已毁圮。现墓地护墙倾圮,墓冢微壅,碑石移作他用。2017年9月22日,朱邑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民国元年(1912),壬子八月十九日,宋玉田病逝于安庆,享年六十六岁。子孙和族人为其厚葬,墓冢置安庆城北五里墩龙王庙后身牛形山(今安庆十里乡五里村宋氏祖山)。墓前原植有两棵银杏树,经年长成,枝叶葳蕤,挺拔高耸,别具风采的树貌象征着九泉之下的长眠者一生具有的光明磊落的品德和操守。今银杏树已不存(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伐),然墓地、华表犹存,碑刻“前清诰授中宪大夫宋公玉田之墓”。2017年,安庆市人民政府已将该墓公布为安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安庆市,只要提起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安庆一中。这个拥有GLOBE学校和安徽省重点中学等荣誉的百年老校,前身是1906年由严复倡议、安徽巡抚恩铭奏请清廷创办的安徽师范学堂,后改名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安徽省立高级中学等,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所普通中学。校园内的古谯楼、孔庙大成门和民国安徽省立图书馆藏书楼等古建筑保存完好,与崭新的教学大楼、科技楼、体育馆、运动场等完美地融为一体。……[详细]
敬敷书院
  敬敷书院: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清代安徽办学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层次最高的官办书院,始建于清顺治九年,旧址位于安庆师范学院校园内,占地8000多平方米,有5000多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群,安庆师范学院按照原来的面貌重新修复。……[详细]
“杀尽汉奸”石刻
  “杀尽汉奸”石刻位于大观区山口乡百子山村戴家小屋附近。从安庆出发,只要经过柏子大桥,就是进山口,称为狮子口。狮子口处有一扇门,上面有匾额写着“百子山抗日根据地”等字样,进门后不远路就是纱帽山公墓,烈士戴曾三就长眠于此,至此就到了百子山境内了。百子山是一群山的统称,山峦绵延、林木葱葱,深入群山就能感受到老十二景“百子晴岚”所言非虚。正是因为百子山地势险要,山林茂密,为了打通大江南北及新四军七师与五师的联系,1943年秋,中共桐怀潜县委在此处开辟了百子山抗日根据地。“杀尽汉奸”石刻正好位于进山的要道上,从这经过的人都能看到。3月30日,记者看到的石刻上的“杀尽汉奸”四字仍能清晰辨认。其中杀写作“殺”,“汉”写作“汗”。不过石刻周边岩石遭腐蚀严重,并有人用喷漆在石刻旁边涂鸦,严重影响石刻的完整性。……[详细]
“高冈鸣凤”传统民居
  位于安庆龙门口街的现存百年传统民居“高冈鸣凤”,从谯楼西行百余米,民国初年,当时安徽省城总商会副会长程鸣鸾购买下怀宁“凤鸣书院”原址地块,建造起新式皖派风格传统大宅,取名“高冈鸣凤”。是登临远眺的胜境,也是观赏古民居的重要场所。“高冈鸣凤”是一幢两层两进,青砖扁砌的老宅子,位于县下坡顶的鸣凤里,因大门横额四字为“高冈鸣凤”而名。其中“高冈”指老宅子建造的位置,而“鸣凤”两字,源于鸣凤里鸣凤楼。鸣凤楼最早建于嘉庆十三年(1803),由怀宁知县左辅筹资建造。登楼北望,怀宁县衙尽收眼底。……[详细]
中共怀宁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怀宁中心县委旧址位于安庆市太平寺街。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后,由当时中共安徽省临委派王步文来安庆组建起地下党组织——中共怀宁中心县委。县委委员有姚佐元、周新民、许杰、葛文元,郭诚淑等同志。姚佐元任中心县委书记,并由姚佐元和郭诚淑以假夫妻名义在安庆西门外太平寺11号租下三间房子,作县委会址。……[详细]
  姜高琦、周肇基、黄家馥墓位于安庆市菱湖南路,菱湖公园内。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焚烟亭”位于安庆沿江西路与沟儿0-汇处,1987年安庆市政府为纪念柏文蔚将军而建。辛亥革命后,十八省纷纷独立。1912年5月,时年34岁的柏文蔚任中华民国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长。上任伊始,他见安庆市民吸食鸦片成风,便下令禁烟,关闭烟馆。9月中旬,有位奸商用英商太古轮船公司“鼎昌号”偷运价值160万元的鸦片,企图在安庆港卸下后分运各地,被当时大南门水上-查获。接报后,柏文蔚立即下令将鸦片全部没收。第二天,英国炮舰也将炮口对准安庆城南门进行武力威胁。柏文蔚不予理睬,随即命令将所获鸦片在都督府门前全部当众焚毁。10月23日,孙中山乘“联鲸”轮来到安庆,发表演说,盛赞柏文蔚焚烟之举,为“禁烟事办理最认真者,要算贵省。如贵都督前日焚烧鸦片,办理亦颇得法……贵省禁烟办法,实可为各省模范”。……[详细]
  邓石如碑馆位于安徽安庆菱湖公园西北隅,1983年建。大门上悬挂张凯帆手书“邓石如碑馆”匾额。陈列室正面墙壁上嵌邓石如像和《自题诗》石刻碑各一块,左右两壁陈列邓石如篆书《元魏国公赵文敏天冠诗》、《易经·家人卦》、《甲寅冬登大观亭谒余忠宣公墓诗》等碑刻10块。……[详细]
155、县下坡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十三坡之一的县下坡,南连玉琳路,北接龙门口街,东邻司下坡,西衔玉虹街,全长245米。坡顶系清代怀宁县衙署所在地,故称县下坡。县下坡系南北走向,由麻石条铺就,坡势南缓北陡。与其它十二坡相比,县下坡可用“宽广、气派”四字形容,其坡不仅很宽,而且每上三五级时就有一级宽阔台阶平缓过渡,坡的两边又均是用麻石条依坡势斜铺,仿佛给坡镶上一道边,更显落落大方。坡的两侧数米之处又是依级而上的三三两两民宅大屋,不显得拥挤逼仄,倒显宽广、气派。因为昔日坡顶之上是县衙门所在地,而坡中又有牌坊多座,庄重而威严,这一切是其余十二坡无法相比的,故它又被老城人称为十三坡中最大的坡。据《怀宁县志》记载:“同善药局在县下坡,清光绪年间官立,专送诊贫民,常年经费由官发给。”药局虽无行政干预和经济制裁的权力,但其辖制医户轮差和……[详细]
  邓石如读书处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观音街53号后进,为天花庵(痘神庵)群体建筑的一部分。邓石如,清著名书法、篆刻家,怀宁人。生前与天花庵主悟本和尚过从甚密,庵主专辟此屋供其读书、挥翰之用。李兆洛所题“完白山人读书处”石额,已佚失。又名完白山人旧馆。读书处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高5.7米,进深9.8米,通面阔4间(正房3间,配房1间)13.8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前廊深1.8米,为二步梁,廊前有天井庭院,与大观亭故址的山阜接壤,倚山筑石垒墙。198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应邀为读书处题额。(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段古城墙
  北段古城墙是老城唯一残存的古城墙,现为安庆监狱北围墙的一段。据史料,此段老城墙为清同治年间修复,城墙主体建在高岗之上,全长约45米,墙高5.2米。断面呈梯形,下宽1.6米,上宽0.6米,城砖为二顺一丁匾砌。1993年初,北段古城墙被认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老城墙仍气势雄伟,傲然不群。墙体上的爬壁虎,既茂又密,满眼绿色。老城墙下,为两米宽的土路,路北则是陡峭的坡谷。缓步而过,依然有老城古风拂面。安庆城垣最早修筑,为南宋嘉定十年(1217)四月。当时知府黄干“以金人破光州”为由,奏请朝廷,建城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事态紧急,未待批复就匆匆开工,黄干将工程分为12料(段),“先自筑一料,计其工费若干,然后委官吏、寓公、士人分料主之。”先后奋战近八个月,于当年冬完工。后景定元年(1260)三月,……[详细]
  杨汝谷夫妇合葬墓位于山口乡百子村石门湖畔狮子口大桥左侧的纱帽山上。为夫妇合葬墓(杨汝谷夫人姓刘)。有墓圹、墓碑,正前墓圹石上是浮雕仙鹤图。距墓2米处立方形华表1对,高近2米,左右两侧的碑文由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题,时间为“大清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春月丁丑吉旦”(1747年)。杨汝谷夫妇墓本身不过如此,但看到张廷玉名字,令人感慨万千。张廷玉小杨汝谷七岁。当年政坛上两位同乡一次联手———即由张廷玉题额、左都御史杨汝谷撰文的《天坛进贡东岳散司白纸簿籍老会》碑在京城造成了不小影响。转眼一个故去,一个为先逝者题署碑文。可谓“槐阴一枕还乡梦”(张廷玉诗)、“黯淡寒云饶一邱”(杨汝谷诗)。……[详细]
皖口古城遗址
  皖口者,皖河入长江之口也。今属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山口镇村,距安庆城十五华里。别看现时皖口不过一个渔村小镇,在历史上却是赫赫有名的军事、政治、文化重地,是怀宁县所有集镇中最早见于正史的一个古集镇,《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有载。皖口是古代军事重镇。小小的古镇,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四次重要军事活动。公元228年,孙权、陆逊歼魏将曹休万余兵马于此。公元550年,梁朝叛臣侯景派其手下将领伍约、卢景晖杀鄱阳王世子萧嗣,梁将王僧、徐文盛出兵讨伐,侯景亲自率军至皖口,在皖口一带对峙达三个月。公元903年,宣州节度使田君与吴王杨行密有怨,勾结朱全忠对杨进攻,杨调李神福应战。公元975年,宋太祖遣大将曹彬在石牌造浮桥,渡军伐南唐,南唐洪州节度使朱令斌率众十五万援金陵,至皖口为宋师阻击,战舰被烧,朱令斌大败被执。皖口……[详细]
  位于安庆市安庆三中校园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座建造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三层洋楼崇文楼,它就是原崇文中学的旧址。从锡麟街天主堂旁边路过可以看到这栋老建筑,仿佛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这座坐北朝南、三层高的老建筑,是民国时期崇文中学的旧址,人们习惯的称它为崇文楼。该楼系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青砖扁砌实墙;传统明清时期风貌的皖派马头墙至今完好保存下来,近代皖派建筑风格挑檐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包含了具有典型西洋线条等建筑风格元素;近代洋灰(水泥)扶手,早已悬挂在空中;罕见的水磨石阶梯,被岁月打磨得格外光滑。……[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