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 溪园张氏家庙位于长泰区武安镇京元村,年代为明至清。始建于明初,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明、清风格特征。合院式布局,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047平方米。前厅面阔3间,进深2间;主堂面阔5间,进深3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前埕分上下两级,下埕没于水下,立有石旗杆台座。上埕北侧的土地祠和古井为附属文物。2020年11月,被公…… [详细] |
 |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大厝具备明清时代闽南民居的典型特色,屋宇宽敞,由三座大厝次第形成三进深宅院,前设石埕,两侧有厢房,呈围拱之势,是闽南民居典型的前程后院“三落大厝”。…… [详细] |
 | 岱房庵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大房村境内,距南靖县城20公里,距漳州市区10公里。岱房庵奉迄三平祖师公,迄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据清朝乾隆南靖县志记载:“明宣德年间,因迎祖师像祈雨,过浮山总大坪社,遂止不去,乡人筑寺祈之。”岱房庵主祀的义中禅师,俗姓杨,叱号为广济禅师,俗称三平祖师公。起祖籍高陵(今陕西高陵),因…… [详细] |
 | 霞东书院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盐鱼市街,1988年被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霞东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为将领蓝理的公馆,乾隆年间文华殿大学士蔡新归隐后在此讲学,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由门楼、主殿和两侧廊房组成“口”字形布局。主殿面阔进深…… [详细] |
 | 薰南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两层单元式圆形土楼,建筑总面积2675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两代人建了22年才落成。楼内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分成12个扇形单元,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天井及两厢廊组成,这种闽南风格的四合院,在公共性之外注重私密性,算是福建土楼中一种独特的格局。薰南楼整体规划布局周密、用料考究,保存…… [详细] |
 | 武安牌坊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人民东路109号附近,具体在武安镇中山南路。这个景点由祖孙执法坊、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解元世科坊三座石牌坊和一口古井组成。其中,祖孙执法坊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祖孙执法坊是为长泰籍进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戴时宗,以及…… [详细] |
 | 悬钟城位于福建省诏安县梅岭南门一带的诏安湾西岸。处于南海与东海交汇的突出部,地势险要。古城中的建筑颇具特点,悬钟城的房屋大多是东西向的,屋顶的装饰也与众不同。 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嘉靖末年,抗倭明将戚继光在此屯兵,并击败了倭寇。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迁界而废,康熙年间再度重修。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华侨捐资重…… [详细] |
 | 蓝鼎元墓漳浦县湖西乡政府前约100米处。坐西向东,外观呈“风”字形,三合土构筑,青石墓碑上刻楷书“皇清恩进士授中宪大夫知广州府事鹿洲蓝先生佳城,乾隆癸卯仲秋吉旦”。墓前竖石望柱1对。1986年,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 松州威惠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州村。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于景云二年(711年)因平寇乱战殁,朝廷念其开漳有功,下诏立庙,初名“将军庙”。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李沃川(今漳浦绥安镇)迁入龙溪,当年于漳州北郊松州书院内兴建将军庙,以纪念陈元光、陈珦父子二刺史对开发漳州的功德,并官定为漳州文武官员于春…… [详细] |
 | 万松关在龙文区梧浦村东约1公里的岐山与鹤鸣山交错处,乃古代漳郡东面通道上必经隘口,扼进出漳州之门户,古称“麟蹲凤翔,襟带川原”。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郡人陈克聪在此植松夹道,连荫十里”,因此得名。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郡守施邦曜创筑关城。门额匾镌“天保维垣”四字,属明大学士林钎所书。郑成功、太平天…… [详细] |
 | 中正和平坊,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类型为古建筑,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为彰表东阁大学士林焊功绩而建。坊为石构,3间5层12柱,高9.2米,宽9.5米,深2.2米。中嵌崇祯皇帝御赐中正和平、澹泊宁静及林焊生平事迹的石匾。1982年,龙海县(今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 [详细] |
 | 木棉亭碑刻,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漳州龙海市九龙岭九湖镇木棉村口木棉庵前,亭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长方形八柱亭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匾额镌“木棉亭”三字。 柱上有楹联多副,其中最有名的是汉寿朱熙撰写的“明春秋大义,为天下除奸”。亭子后面有一排碑刻。有一方碑刻镌“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十大字,此碑原系明代抗…… [详细] |
 | 关帝庙位于南靖县城新民路大庙口,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在南靖县城新民路大庙口,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清嘉庆时重修。庙宇面阔三间,正殿有四根雕龙石柱,殿壁为三国故事壁画。庙内尚存明清碑记七通。…… [详细] |
 | 黄道周墓,在漳浦县北山,即离黄道周讲学处不远的地方。黄道周墓坐南朝北,为三合土结构,宽10米,长12米,周围种满树木。墓碑题写:“明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师、吏、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前詹事府经筵讲官,赠文明佰,谥忠端黄石斋先生暨配诰封正一品夫人谥考徽蔡氏之佳城。”墓侧有“四君子墓”,也座南朝北,墓碑写“殉节…… [详细] |
 | 东山抗战烈士陵园址在今铜陵镇五里亭。民国30年由40多名华侨捐款一万多元建成。该陵园由公墓、烈士纪念碑、纪念亭构成,占地300平方米。陵园四周为栏杆式围墙,园门墙镌刻国民政府东山县长楼胜利的题字“毅魄长存”。陵园内有两棵大榕树和花台,公墓前塑汪精卫夫妇跪像。纪念亭(五里亭)内竖华侨捐资芳名碑刻。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 [详细] |
 | 天地会创立遗址,位于云霄县东厦镇高溪村。在云霄县东厦乡高溪村的高溪庙和观音亭。不少学者认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人万提喜以佛门身份为掩护,会集各地信徒,在高溪庙创立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并在此庙结盟,相约共同以“三共”为姓,作为联络暗号,发展会徒,秘密领导反清起义。不久,“天地会”迅速发展到粤、赣、苏、浙…… [详细] |
 | 在新华东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勇壮简易”和“闽越熊声”坊引人注目。清圣祖曾赐名予这些石坊,体现了对平台名将蓝理、许凤立的表彰。这些石坊威武雄壮,特别吸引人的是,五处镂雕上洋人的形象,生动展现了明清时期漳州与海外的友好交流,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开放与包容。“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坊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年)赐福建提督、左都督…… [详细] |
 | 双门顶明代石坊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具体地址在修文西路与延安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漳州古城的香港街上。这座石坊是漳州现存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福建省内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双门顶明代石坊包括“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石坊,相距不过三十来米,所以共享一通国保碑。其中,“尚书探花”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 [详细] |
 | 塔口庵经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立于漳州市区大同路塔口庵前,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通高7米、底直径1.2米,以二十四层浮雕块石累叠筑成。基座及利用唐代遗存的石构件建造,为八角柱状须弥座。基座之上,以分别雕有海水、螭龙、莲瓣的鼓形、覆盆形等状不同的六层块石,承托着中隔仰莲花石的两层八角柱形幢身。幢身下层八面各雕或坐或…… [详细] |
 |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漳州十大革命遗址。2021年入选福建100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1927年3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中共闽南部委书记罗明和闽南部委委员、漳州支部书记翁泽生二人从新闻中发现了蒋介石的反动苗头,顿感事关重大,便召集闽南部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制定各种…… [详细] |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