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红色旅游景点

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七年(982年)建为州学,后又迁他处,大观三年(1109年)迁回,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重建。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面阔7间,进深5间,为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檐柱8根,风格古朴,在全国现存文庙中甚属罕见。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辉绿岩石浮雕。台下通道、拜庭,两旁古榕垂荫,庭外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的泮桥,梁式石构,中部拱起,两边有石构护栏。大成殿前东西两侧筑有东庑和西庑,全长112米,宽10米。两庑前正中为大成门三开间,二进深,左为金声,右为玉振,三门联成一体,宽60米,深10米。门外为露埕宽66米,深6……[详细]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后宅自然村后的北才穴山上。惠安县人民政府1990年立。碑高7.1米,碑体为白色花岗岩方柱。碑正面镌刻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同志题写的碑名“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背面镌刻介绍三朱革命斗争的碑文。三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起,就参加--和农-动,而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始终坚持革命,战斗不息。三朱村是“红旗不倒”的革命基点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惠安县党组织的驻地和活动中心,是闽中地委地下交通站的所在地,是党领导的许多重大斗争和运动的主要发起地。1926年11月,北阀军攻占惠安,国民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惠安县城读书的朱汉膺毅然投身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到三朱、前黄、山腰一带组织农民协会。1927……[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
  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福建省委机关革命遗址,位于水口镇昆坂村,1943年,在-顽固派大肆“围剿”革0据地时,为隐蔽积蓄力量,0福建省委从闽北转移到闽中,同年12月,闽中工委书记林大蕃及游击队20多人来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间,省委机关游击队陆续来到坂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盖起了18座竹棚,开了2个操场。省委机关转移到坂里后,在德化大溪、永雁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几个据点,使闽北、闽东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闽中地区的莆仙、晋南惠等根据地联结起来。这一时期,坂里村曾成为全省革命活动中心。省委机关在这里召开省委会议,进行整风文件学习,创办《顽强斗争者》刊物。游击队奇袭莆田县涵江交通银行所缴获的伪币,也是带到坂里,由省委分别发送给闽北、闽东北和福州等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还曾在这里用电……[详细]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林角村。吴敦仁,生于1906年,涂岭林角村人。1921年秋,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1926年2月,参加共产党员王德彰、吴国珍领导的由多位进步学生组成的“集美同学回乡宣传队”,到惠安城关及山腰、坝头、大前黄、割山和涂岭等区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0月,随中共厦门特支、共青团厦门干事会和厦门大学党支部指派的王德彰、柯联定、吴国珍等人,回到惠安,筹备迎接国民革命军光复惠安。11月25日,北伐军进入惠安城,他和同志们一起举行军民祝捷联欢大会,组织演讲、--、演文明戏活动,反对--污史、土豪劣绅和封建会道门,开展减租减债运动。1926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惠安县第一个支部——惠安支部的一名党员。192……[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昆坂村,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是一个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偏僻村落,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及所属的武装力量从永泰青溪转移到昆坂村坂里牛寮沟,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是闽南唯一一处省委旧址,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曾燃烧过熊熊的革命之火,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位于德化东端,与永春、仙游、尤溪交界的水口镇坂里村,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闽北地区的进攻,时在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活动非常困难,为了打开局面,摆脱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德化水口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昆坂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陈列馆,主馆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省委机关南迁坂里的历史事件。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闽北地区的进攻,时在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面临的形势日益恶化,机关活动非常困难,为了打开局面,摆脱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重要指示,做出了省委机关南迁坂里的战略决策。坂里地处德化县与仙游、永泰三县交界处,山高林密,是一个比较偏僻的自然村落,这里民风纯朴,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中共省委机关在打通了地下交通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于1944年3月,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陆续由永泰青溪转移到德化坂里牛寮沟。5月初,省委主力武装“顽强支队”30多人,在闽江特委书记黄扆禹、省委常委左丰美、省委纵队队长叶良运率领下,经古田、渡闽……[详细]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陈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岭乡樟脚村犁壁岭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他偕同学破狱而出,参加暴-动-。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负伤,仍英勇杀敌。广州暴-动-失败后,起义部队转战到达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与中共福建省委接上关系。尔后于漳州、厦门两地,宣传、发动劳苦大众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卖,被敌逮捕,囚禁于漳州镇台街法院监狱。在狱中备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重罹病。他通过入狱治疗医师的协助,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派人将他营救出狱。出狱后,福建省委改派他参……[详细]
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座落于丰泽区城东镇的莱山上,占地面积45亩,建有纪念碑、纪念馆等纪念建筑物及瞻仰台、工作室、停车场、山门等配套设施,是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逐步成为“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文化精品”。泉州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自1927年1月中共泉州地方党组织成立以来,有1700多名泉州儿女为民族解放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烛照千秋的历史丰碑。1991年,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94年8月,泉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1996年10月落成揭碑。烈士纪念碑高26.12米,宽3.57米,主碑正面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详细]
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
  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涂岭村恒德堂。恒德堂是一座小庙。1930年9月14日夜,准备参加由中共福建省委、泉州特委、惠安县委领导发动的惠安武装暴-动-的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500余人在这里集结。惠安县北部地区(现大部属泉港区行政区域)有着较好的革命斗争基础。1927年4月,中共惠安县临委从县城撤到涂岭农村,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农民协会会员发展至1200多人,农民自卫军战士500多人。11月,农民自卫军更名为工农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多次击退国民党泉州“田亩捐”总局征捐部队和国民党海军陆战队的围剿进攻。1929年6月,曾在广州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广州起义的陈平山同志,在涂岭大埔寺召开骨干分子会议,加强革命武装的政治军事训练。12月,陈平山接任惠安县委书记……[详细]
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
  英都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英都镇荣星村凤山东麓。纪念碑是遵照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老前辈的批示,为纪念革命烈士而兴建的。纪念碑镌记着25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其中,16名是在本地革命战斗中牺牲的游击队、区常备队的英都籍战士,1名强渡长江战役和2名解放金门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英都籍战士,2名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英都籍解放军战士,4名是解放初期为捍卫新生革命政权在英都、东田牺牲的南下干部与解放军战士,他们来自山东省、河北省、福建莆田县等地。20世纪30年代,由中共厦门中心县委指导下建立的安(溪)南(安)同(安)边区革命根据地就以安溪县的龙门、官桥,南安县的翔云、英都,同安县半岭、吾峰等地为基础,发动和开展地下革命斗争。英都的西峰、良山村一带的革命群众,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反抗国民党政府“征……[详细]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安溪中心县委旧址中新厝位于泉州市安溪县魁斗镇佛仔格村佛仔格角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佛仔格是安南永德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中新厝,先后成立中共佛仔格支部、中共安南永德临时县委。1930年秋,以安溪县金谷镇东洋、溪榜、洋中、深洋、美洋村和魁斗镇佛仔格村农民武装为主体,建立了安溪游击队,队长李世全、副队长陈体,队员11人,有4枝长-和数把刀具,和永春游击队一起成为安南永游击武装的基础。1931年12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派李南金到佛仔格与郭节联系后,在佛仔格召--议,传达了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关于在安南永三县边界建立游击区的决定。1932年,闽西苏区进入鼎盛时期,积极向闽南等地拓展,为创建安南永德苏区,3月,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厦门中心市委调军事干部陈凤伍和庄毓英(后叛变)到安溪负责游……[详细]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
  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翔云镇金安村美格山上。翔云是革命老区,是中共安南同边区的重要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翔云人民流血流汗,前仆后继,为革命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为纪念牺牲英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南安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建立“翔云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于1957年建成。由于地域狭小,1992年,经上级党委批准,纪念碑迁建于金安村美格口北侧山岗上。碑址现有简便公路通达,地势略显高亢,向东可鸟瞰大岭盘山水泥公路和翔山村全貌层层叠叠集绿积翠的梯田与错落有致的分散民居;西望则是楼房林立、住屋鳞次栉比的的翔云镇区。“青山有幸埋忠骨”,在纪念碑中存放着梁长智等烈士的遗骨,现已成为革命烈士的陵园。翔云是中共安同南特委和中国抗日义勇军闽西南军区闽南二支队第五大队根据地之一。1934年至1935年,闽南二……[详细]
毛票故居
  毛票故居位于德化水口镇毛厝村。1943年,永德大特派员吴天亮以卖故衣为名来到毛厝村,进行秘密的革命工作,先后发展了毛票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毛票旧居——岐山堂遂成为吴天亮秘密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据点之一。1943年8月,毛票被选送到闽中特委在仙游上湖底举办的骨干学习班学习。学习结束后,与省委委员黄扆禹、永德大特派员吴天亮等回到毛厝,遵照省委指示,建立岐山堂地下交通联络站,然后开辟德化至大田武陵安的地下交通路线。11月间,吴天亮、毛票等人到大田武陵把林大藩的队伍接到毛厝。随后,黄国璋、郭永星等8位同志也来到毛厝。毛厝村成为仙、德、永、大地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岐山堂也一度成为游击队的重要交通站,为1944年省委机关南迁坂里打下基础。1944年3月省委机关迁移德化坂里时,毛票负责内外交通联络、生……[详细]
永春红四军标语
  1929年8月红四军进驻永春横口、一都时,十分注重革命宣传工作,沿途处处刷写标语,张贴文告,散发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的宗旨。横口和一都许多房子外墙上,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红军刷写的许多革命标语。现在郭氏家庙墙上仍完好地保存着两条红军标语:“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都市是人类的坟墓,乡村即我们的乐园”,后一条标语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经过血的教训,深刻认识到只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方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真理。另有刷写于横口乡环峰村的“思义税典”厝、进兴堂的红四军标语,保存较为完好。“思义税典”厝的标语有:“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倒勾结帝国主义的国民党。打倒压迫民众的国民党。红军☆”、“军民……冲锋……卫……第四军战地……巡回……”。进兴堂的标语有……[详细]
中共惠安特支隐蔽点和联络站旧址
  中共惠安特支稳蔽点和联络站旧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甘蔗园自然村出福元故居。1934年3月,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曹海等在甘蔗园出福元家建立隐蔽点和联络站。1936年8月,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曾炉被敌通缉追捕,转移到三朱村隐蔽,后转移到涂岭后头(住谢神水家)、甘蔗园(住出福元家)、南埔西龙(住林红贡家)等地隐蔽活动。不久与在惠北隐蔽的闽中特委蔡先镳接上关系,惠安特支改隶闽中特委领导并增补曾木生、陈剑秋为委员。1937年7月下旬,曾炉按照闽中工委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指示,成立抗日工作组,在涂岭的黄田、陈田、东坪、寨后、甘蔗园,南埔崙头、西龙,仙游杜云、大埔等地,组织农民协会、学生会、互助会,发动群众抗日救亡。1946年6月,中共惠安县工委负责人林平凡、张海天、朱汉膺等根据“分散隐蔽,积极发展”……[详细]
郭氏家庙——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
  郭氏家庙是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又名岑楼大宗,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1929年8月22至28日,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将前委机关驻地设在郭氏家庙。红四军在郭氏家庙召开群众大会,朱德亲自到会,站在家庙大门前石阶上演讲,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世界大同”的人民政权。郭氏家庙的三间房屋设为红四军临时印刷所,住有20多名女战士,负责印发宣传材料,刷写标语,张贴文告,宣传红军宗旨和革命真理。现在郭氏家庙墙上仍完好地保存着两条红军标语:“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都市是人类的坟墓,乡村即我们的乐园”。1982年12月,郭氏家庙被列为第一批永春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德化支部旧址
  中共德化支部旧址位于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豹尾堂。早年丁墘村是德化县城西南隅的一个小村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于经济落后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德化县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所在地和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地点。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为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发表了《北伐宣言》。从此,何应钦率领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筹划入闽。在广州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唐生夫妇,于同年秋返回厦门,受中共厦门总干事会指派到德化,以找伤科拳师治伤为名,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住在城关塔雁街后“吉记”染布店的郑信贵处,以助理店中帐目、协助店员工作为掩护,不断向郑信贵灌输革命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郑信贵感情甚笃。此后,唐生又结识了丁墘村农民张顺月,关系逐渐密切,便到张家住下,受到张顺月的关心和照顾。唐生在熟悉和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或秘密召开……[详细]
叶飞故居
  叶飞故居位于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年代为民国。简介:始建于清中晚期,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单进两落五开间东连护厝,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灰瓦屋面。1919年叶飞的父亲带其回乡在此居住。叶飞(1914-1999),原名叶启亨,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任福州军区司令、海军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飞将军逝世后,在泉州和南安市委、市政府重视下,于1998年初开始修建叶飞将军故居,2001年6月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陈列馆共分为六大部分:一、家乡、家族、童年;二、投身革命;三、烽火岁月;四、心系海防;五、建设祖国;六、余热生辉。馆内陈列着叶飞将军……[详细]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市区南山公园东大门。南安市是福建省重点老区县(市),也是泉州市三个重点区县(市)之一,全市老区基点村共129个。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丰州建立了南安第一个支部。从此,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在武荣大地上如星火燎原般展开。从1927年到1949年,在22年的革命征程中,南安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历尽磨难,经受考验,带领南安广大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夺取了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南安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一座“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天津大学设计研究院、中科院院士彭一刚先生设计,市市政管理局负责建设,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2007年10月8日开工建设,2009年4月1日竣工。整个工程包括纪念碑、碑林、雕塑墙和悼念广场,总投资400……[详细]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傅示祖厝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龙岭社区爱国路。1934年,党在龙岭村建立地下交通站,任命村民傅示(又名陈氏)为地下交通员。同年,国民党军第9师李延年率部进驻泉州,残酷“清剿”红色据点,许多革命同志被迫隐蔽起来,等待时机,傅示家即陈氏四房祖厝便成为党的一个隐蔽处。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始,泉州地下党领导人粘文华、辜仲钊、朱汉膺、吴天亮等都曾到此隐蔽过。他们一方面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宣传革命道理,另一方面想办法扩充革命队伍,共发展地下群众30多人。在极端困难的岁月,傅示一家人为确保隐蔽同志的安全和生活保障,联络其他地下党人日夜严守家门,并带领地下群众到山上拾麦穗、挖地瓜等供隐蔽同志充饥。1947年4月开始,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先后指派颜嘉祥、谢光握、郑秀治、黄奕明到龙岭开展革命活动……[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