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周思稷墓位于花溪区青岩镇思潜村,年代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类别为古墓葬。周思稷墓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马鞍山洞葬位于花溪区孟关苗族布依族乡石龙村,年代为宋—明。类别为古墓葬。马鞍山洞葬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花溪红军长征历史步道位于花溪区花溪区高坡乡、黔陶乡,年代为193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花溪红军长征历史步道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花街营盘遗址位于花溪区石板镇花街村,年代为清咸丰、同治年间。类别为古遗址。花街营盘遗址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武胜门遗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昌阁街道,是贵阳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文昌北路1号,紧邻文昌阁,是贵阳市“九门”之一。武胜门在明代被称为武胜门,清代则称为昭文门,俗称老东门,是划分城内城外的分界线。……
[详细] 母牛屯营盘遗址位于花溪区燕楼乡燕楼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遗址。母牛屯营盘遗址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养龙洞遗址位于花溪区麦坪乡大坡村西南观洞坡,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养龙洞遗址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孟关关山猫洞遗址位于花溪区孟关苗族布依族乡石龙村关山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类别为古遗址。孟关关山猫洞遗址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李仁宇墓位于花溪区贵筑社区李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墓葬。李仁宇墓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憩园位于花溪区花溪公园,年代为19世纪40年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憩园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刘清墓位于花溪区小孟社区陈亮村南,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墓葬。刘清墓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赵尉三墓位于花溪区黔陶乡黔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墓葬。赵尉三墓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金筑长官司遗址位于花溪区清溪社区桐木岭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金筑长官司遗址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高寨营盘(甲定)位于花溪区高坡乡高寨村,年代为清道光年间。类别为古遗址。高寨营盘(甲定)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黔陶”遗址位于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黔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遗址。“黔陶”遗址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圣泉是我省历史上著名古迹,1983年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由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开辟为旅游景点,具有重要的自然与人文价值。圣泉,位于贵阳市黔灵山后山,属黔灵乡三桥村下五里。两山对峙,清泉一泓。泉由山麓石罅迸出,现为石壁所挡,穿行地下,汇入方池。池上覆以四角亭。亭前竖石牌坊一座,上有“圣泉”二字。泉池与石牌坊、亭,均在一正方形平台上。台约200平方米面积,三面围以石栏杆,面临泉水汇聚而成的池塘。两山翠柏苍松、四季常青;山涧塘水澄碧,波光潋滟。圣泉,属间歇泉。泉以圣名,取其盈虚有常,应时而至,异于他泉。一昼夜约盈缩百次,称百盈泉、百刻泉;因其涨缩现象,又名漏汋泉。明朝时,列为贵阳八景之一,称“圣泉流云”。清代学者张澍,嘉庆时曾远游十余省,在他所著《续黔书》中,把它同天下的奇泉相……
[详细] 杜蓉烈士墓位于贵阳市西郊九公里野鸭乡茶园村的一座林场上,四周青山环绕,松柏挺立,默默地守卫着烈士的忠魂。1997年11月杜蓉烈士墓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杜蓉出生于民国11年(1922年)的重阳节,贵州省贵阳市人,家境清贫,其父杜秦初,小学教师。母亲周怀媛,家庭妇女。有五个兄弟姐妹,她居中。杜蓉在复旦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贵阳市女子中学,在这里,她开始接触进步司学,接受革命思想,钻研革命理论。她在国文教师王诗农的影响下,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民国28年(1939年)2月4日,日军轰炸贵阳,市中心成为一片瓦砾,女中迁至花溪,教学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但杜蓉在学习上孜孜以求,生活上勤俭朴素,一身干干净净的学生装,乌黑的短发上别着两枚黑夹针,俊秀的圆脸上常挂着微笑。杜蓉待人热情诚挚,处事……
[详细] 珍珠泉,又名珠泉、洒泉、龙泉,为天然泉,位于贵阳市西郊野鸭乡龙泉村东侧100米处龙泉村大寨(原名仡佬寨)南侧,龙泉村因该泉而得名。1987年5月17日,珍珠泉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称该泉为“酒泉”。清(康熙)《贵州通志》说:“珍珠泉在贵筑县西三十里,泉冽,池中分六、七道而出,叠如贯珠之不绝”。民国《贵州名胜古迹概说》记载:“白龙洞附近有珠泉,分六、七道而出,累累如贯珠”。泉塘分为两处,相距50米。大塘占地379.88平方米,小塘占地69.54平方米,总面积为450平方米。塘边绿荫似伞,树木扶疏,泉塘内藻荇交错,水草丛生,塘底喷出天女散花般滚动上升的水珠,晶莹闪烁,恰似串串珍珠,此起彼落,永不间断,故名珍珠泉。珍珠泉是喀斯特岩溶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离珍珠泉不远的白龙……
[详细] 李端棻墓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水塘村大关口松山半阜上,1987年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贵阳市喷水池邮局后面有条由北向南的旧河道,名贯城河。河的东岸有条不宽的小巷,叫长春巷,清朝著名的维新大臣李端棻就出生在这巷内。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由叔父李朝仪教养成人。20岁补博士弟子员,29岁中进士,入翰林,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内阁学士,为大学士倭仁、尚书罗敦衍所器重。因文学而受清同治、光绪两朝知遇,历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光绪十五年(1889年)他主考广东乡试时,十分赏识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梁,与梁结成亲密的郎舅关系,并与戊戌维新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后迁任刑部侍郎、工部……
[详细] 戴安澜将军衣冠墓位于贵阳市花溪公园内,原系土堆墓,坐东向西,占地100平方米,墓高150厘米,宽250厘米,立有墓碑,保存完好。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清光绪三年(1904年)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牛埠镇。中学时期投笔从戎,后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民国22年(1933年)任团长,在古北口战役中重创日军。“七七事变”后,戴安澜升为国民政府军第七十三旅旅长,在平汉一线抗击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用火攻陶墩,计取朱庄。民国27年(1938年),戴安澜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不久又升为二百师中将师长。民国31年(1942年),为了抗击日军,他奉命率部出国远征,同年3月进人缅甸,驻军东瓜。5月17日他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被流弹所伤,5月26日下午5时因伤口恶化牺牲于缅甸毛邦,年仅38岁。对戴安澜将军的牺牲,举国民众……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