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曲靖市旅游

曲靖市文物古迹介绍

角家湾桥
  又名带砖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照和社区角家湾村民小组西南8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角家湾村门前河上。桥为砖石结构拱券砌筑,单孔。桥全长8米、宽6.5米、拱高1.8米、跨径5.6米。桥面平整、无护栏。桥身由4层青灰色砖砌成,外沿部分用青石镶边。桥除西南面倒塌严重,桥面被土壤覆盖,偶有青石露出外,整体结构基本稳定。桥始建年代无考。从样式、风格判断,应该为明代修建。据当地传说: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南征时,路过此地,部分将士由于蹚水过河,双脚腐烂。于是,诸葛亮下令军中将士每图片人从曲靖带一块砖到此地,修建了此桥。因此,桥又被称为“带砖桥”。20世纪70年代,新修马龙县旧县镇至梁家田村的乡村路桥,角家湾桥逐渐废弃。角家湾桥为2009年马龙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是目前曲靖境内现存最早的砖石拱桥,对……[详细]
102、黑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桥
  又名山塘桥、长虹桥。位于曲靖市沾益区西平街道黑桥社区黑桥村北20米处。桥南北横跨珠江干流南盘江两岸。桥为石灰岩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桥面全长42米、宽6.2米。桥孔径跨度最大者为第2孔,成半圆弧形,跨度约10米,如长虹卧波。桥面平坦,可行车马,两侧原置石护栏,现已毁无存。桥北端由于地势低凹,原建有引桥直达北岸邓家山脚。引桥宽2米、长100米;桥南端原建有接官亭,已毁不存。桥南端黑桥村内尚存有历代修桥碑记4通,保存基本完好。据清光绪《沾益州志》记载:“山塘桥,俗名黑桥。离城北三里许,通四川大道。唐武德七年冬十二月,检校南宁都督韦仁寿建。”据民间所传,唐武德年间所建的桥因河道淤泥堵塞,致使其被淹没。现存石拱桥为清咸丰元年(1851)八月在旧桥之上重建,取名长虹桥。黑桥是五尺道曲靖段古驿道上的……[详细]
白水古驿道
  白水古驿道位于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政府驻地白水村西南4500米处至尖山村委会新铺村北之间。驿道是历史上滇黔古道普安路的重要地段,俗称曲靖东行古驿道。驿道蜿蜒曲折于新铺、新海之间。由于此段驿道所经地段属于云贵高原上的丘陵、低山区域,古道穿行其间,十分偏僻,人迹罕至,故得以保存。现存道路尚存有3000米左右一段十分完整,驿道路面全用石灰岩石块铺成,石块大小在20~30厘米,路宽1.6~2.5米。路面在开挖的泥土路基上直接铺筑。在上坡处路面,马蹄印迹斑斑,宛然可见,深约6~12厘米不等。据《元史》记载,驿道开筑时间为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由官方正式开筑。明代杨慎在所著《滇程记》中亦说:“至元世,始开邮传,今因之焉。”此从现存的碑刻中亦得到证实。古道从贵阳以西至昆明一段专为云南而设,由于明、清……[详细]
攀枝嘎农业学大寨旧址
  攀枝嘎“农业学大寨”旧址位于宣威市普立乡攀枝嘎村委会驻地。旧址由招待所、礼堂、大寨地等组成,分布面积约566950平方米。招待所,坐南向北,单檐悬山顶石木结构,共2层,7开间,通面阔29.4米、进深10.15米。礼堂,坐西向东,单层石木结构,通面阔19.4米、进深11.9米。南面设有宽约5.8米、高0.71米的半圆形主席台。礼堂可容纳观众400余人。大寨地分布于村委会周边山上,总面积约850亩,均在喀斯特地貌的坡地上靠打、炸、砌、挡开辟而成。攀枝嘎“农业学大寨”开始于1969年,经过4年艰苦奋斗,粮食总产量翻番,经济收入增长83%,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云南省基层干部纷纷到此参观学习,为接待参观者,便于交流经验而建盖了招待所和礼堂。由于当时招待所几乎天天爆满而被称为“宣威第……[详细]
可渡关关址
  可渡关关址位于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委会可渡村(老村)。关城为一座小城堡。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0米,平面呈椭圆形,总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关城原有南、北2门,现仅存南门,城垣除南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段石砌墙体外,南城墙东边尚有长50米夯土墙体,残高仅1米余;西城墙被毁,仅余墙基,但仍可清晰分辨城垣的准确位置及走向;北面和东城墙均无存。现存南关门为打制规整的五面砂条石砌筑,平面略为正方形。城门净宽3.7米、高3.5米、进深4.3米。城门顶部横跨长条石,长4.6米、宽0.5米、厚0.2米,仅存4块。关门上原有关楼,后被毁。20世纪 90年代维修时,重建了关楼。城内仅有1条南北向“S”形街道,为过关道路。 据清道光《宣威州志》记载,可渡关城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所建。1986年以后,可渡关……[详细]
淑龙山寨城遗址
  淑龙山寨城遗址位于罗平县钟山乡谢补村西2000米处的淑龙山巅。现存遗址呈长椭圆形,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1250米,总面积3.125平方千米,设东、南、西、北4道城门,城墙用石块垒成。现存遗址东南西3道城门清晰可辨,左右两侧城墙残高不一。城址内有残存营埂、银子洞、锈泉、营房遗址、办公楼遗址、粮仓遗址、涵洞等。此外,在山顶中偏北处还发现大量炭化米粒。遗址为明万历九年(1581)罗雄土知州者继荣杀父者浚,发生叛乱后,废土官城,拆木料和瓦当在淑龙山顶筑城据险,以抵抗明朝军队时的建筑。清王崧《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下》记载:者继荣“筑石城于赤龙山,寨高插天,广六十里,建龙楼、凤阁于其中,环以群寨,其下有龙潭九口,险不可越,料诸军妻女,尽质寨上。”淑龙山山顶宽平,四壁峭立,有泉出山巅。淑龙山寨城为者……[详细]
马嘎寺大炼钢铁土炉群
  马嘎寺大炼钢铁土炉群位于宣威市板桥街道鸭塘村委会东南4600米处的马嘎寺白窑泥塘。炉群分布于南北相邻的两座小山山脚和山腰,面积1500平方米。现存土炉38座。南面山脚及山腰分布32座,北面6座。炉呈方形,下大上小,为夯土筑成。残高1.6~2.3米不等,上部口沿残宽1.8米、底宽2.3米。炉膛和烟道联为一体,为下大上小的圆锥形,顶部即为进料口,炉子底部除有炉口外,其余3面均有开口,应为火口,亦为铁水出口。从炉子整体结构看,铁矿及其材料应为一次性从炉子顶部进料口装入,经过冶炼,铁水从炉子底部各口流出。土炉均为1958年“大跃进”时期所建,由于长期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大部分炉子已经面临倒塌。马嘎寺大炼钢铁土炉群于2012年入选云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展“大炼……[详细]
邹家村新桥
  又名友谊桥。位于会泽县矿山镇格核米村委会邹家村南约10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牛栏江两岸。图片桥为石灰岩五面石拱券砌筑,共3孔。桥面平整。全长84.5米、面宽6.7米。现由桥墩、单孔石拱桥和铁索桥3部分组成。单孔石拱桥全长16.3米、孔径10.7米。铁索桥长29米。桥墩青石质,长方形。长16.3米,宽7.9米。拱桥护栏由青石支砌而成。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1930年,国民政府会泽县县长张宪为阻止土匪入侵会泽矿山一带,派人炸毁其中2孔石拱桥。1986年,贵州省威宁县银厂乡和云南省会泽县矿山镇联合出资,在原炸毁处重新建造铁索桥,并与原石拱桥连为一体。此桥承载了当地不同历史时期修建桥梁的文化信息,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价值。2008年会泽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09年被列为云……[详细]
曲靖城址
  曲靖城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区寥廓街道天池社区。据清咸丰二年(1852)《南宁县志》记载:“府城明洪武二十年筑砖城。周六里三分,高三丈,厚如之。雉堞高一丈,垛口一千六百三十余。设四门,东曰乐耕,南曰来薰,西曰胜峰,北曰迎恩。”明、清时期的曲靖府城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东、西、北较规则,南部弯曲。城内道路网为“丁”字形,全城共有巷道44条,是曲靖城独特的布局。现存曲靖城墙残段始建年代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曲靖自古以来就是滇东门户。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设益州郡置味县始,迄今已有2100多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政权的更迭,城池累有变迁。现仅存的麒麟南路西侧明城墙,成为曲靖城数百年沧桑巨变的重要历史见证,是研究曲靖市城市建设史的珍贵实物资料。曲靖历史上的县一级城址大多已无迹可寻,曲靖……[详细]
石鼓福海桥
  旧称阿拉谷桥,俗称三孔桥。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石鼓村旁的以礼河上。桥东西横跨以礼河两岸。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桥全长41米、宽6.7米、孔径10.85米。桥面平直。桥墩迎水面砌成三角形分水金刚墙,中孔拱顶迎水面正中嵌石雕虬龙头。桥面两侧置石护栏,栏高0.6米。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阿拉谷(今福海村)何氏族人出资修建,因倡导建桥之人名为“何福海”而取名“福海桥”。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以礼河洪水暴涨泛滥,桥被冲塌2孔,两岸行人只能用船摆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时任广西梧州协统(诰授武显将军)的何氏族人何尔晟,慷慨倾囊,捐出俸饷,重修此桥。福海桥对研究清代以礼河水文资料、当地交通发展状况及桥梁建筑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86年12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钟屏街火神庙
  钟屏街火神庙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金钟社区第六村民小组内(钟屏路483号)。建筑坐南向北,由前殿、东西厢房、后殿及水井组成,占地面积1277.2平方米。前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9米,进深7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1.6米、进深5.4、出廊1.3米。后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2.5米、进深11.75米。墙头置砖雕装饰,檐下置斗拱3层。火神庙用于供奉火神,属行业寺庙。火神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东川炉头集资修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筑由会泽县土产公司使用。2000年后,大门、西厢房被毁。2003年,由大佛寺管理小组使用。2009年8月,修复西厢房,并对前殿、后殿及东厢房进行维修。建筑对研究清代东川府宗……[详细]
阿邦城址
  位于罗平县罗雄街道阿邦村西北600余米处。“阿邦”是彝语,意为“彝族土官阿邦住过的地方”。据中华民国《罗平县志》记载:“阿邦建有二城,其间相隔一里许,一为官府城(层子山),一为持险城(小营山),二城俱筑山顶。”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罗平州志》记载:“后梁开平间本州为龙氏所据,仍号罗雄部。阿邦寨地,州南三十五里罗雄部龙氏旧址,有二城相间里许,并宅基在焉。”阿邦古城为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当地土酋龙氏初建,之后不断扩建,元大德十年(1306)随着龙少反元起义失败而逐渐废弃,前后使用近400年。此后,明代者氏土司曾于此盘踞57年。现存官府城遗址1处、持险城遗址1处,2处遗址相距500米。官府城设在层子山,呈椭圆形。阿邦城址为研究曲靖宋、元、明时期少数民族(彝族)部落及其土司活动情况以及当……[详细]
马过河便民桥
  又名虎渡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马过河镇马过河村民委员会河边村东北50米处。桥东西横跨于马过河上。图片桥为石灰岩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共3孔。桥面全长38米、宽7米。桥孔大小不一,中间桥孔较大,跨径10.7米、孔高7.5米;东西2孔相对较小,跨径均为9.1米、孔高均为6.4米。桥两端桥墩呈外“八”字形,并各向外延伸4米,以利收水和泄水;桥中间2座桥墩下部呈船形。桥东端3米处原立有建桥碑1通,20世纪80年代,被搬迁至村北水井边,碑为青石质地。原桥面上置石狮子1尊,现迁移至桥北3米处置放。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2003年桥面重修时铺设混凝土。2005年新修建1座“连心桥”,2009年重修东面桥墩。便民桥是连接马过河镇和色格村的重要通道,对研究古代当地交通发展状况和桥梁建造技艺提供了实物资……[详细]
潇湘平坡墓群
  潇湘平坡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潇湘街道平坡社区平坡村民小组西南村子边缘。墓地地处潇湘河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1978年在墓地发现青铜器。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残存的土堆上发现大量残破陶片、五铢钱等。2001年11~1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靖市麒麟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10平方米。发掘清理竖穴土坑墓204座(其中6座为近代墓、198座为青铜时代墓)、灰坑6个、火葬墓5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从土墩上部至底部皆有分布,且分布密集。大部分墓葬相互间均有叠压或打破关系,墓口多已被扰动,底部墓葬打破生土,未见封土堆墓葬。198座青铜时代墓葬中,具有腰坑的墓葬2座,异穴合葬墓4座,未成年人墓葬3座。墓葬均为小型墓葬。墓口一般长1.9~2.85米、宽0.5~1……[详细]
石桥三书桥
  俗称小石桥。位于会泽县迤车镇石桥村西312国道旁。桥东西横跨西河道两岸。图片桥为石灰岩砂石拱券纵联砌筑,单孔。桥面至山涧沙沟水面13.5米。桥全长32.7米、桥面宽4.67米、孔跨径16.5米。桥面两侧设置护栏,由长方形条石支砌。栏高0.29米、宽0.6米。东桥头设石台阶13级,西桥头设石台阶5级。桥拱顶部由一整条石虬嵌合,平面,头部迎上游,尾部迎下游。石虬雕刻工艺精湛、设计精巧,造型新颖别致。由于桥处于山间小溪之上,桥从基脚起拱,拱券几近圆形,形状如圆月。为增加桥的承重和稳固性,使用双层拱券,一厚一薄,使得桥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坚固实用。三书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是清代东川府铜运古道梨园段上的重要桥梁,对研究会泽清代道路交通状况、铜运情况及建桥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1986年……[详细]
高山堡石拱桥
  高山堡石拱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月望乡越州屯村民委员会高山堡村西南800米处的越州屯。桥南北横跨越州屯河上。图片桥为青石拱券纵联砌筑,单孔。桥面全长10.4米、宽4.2米,无护栏。桥拱高1.8米、跨径4.4米。桥拱部用楔形条石纵联砌置,桥面露出桥拱楔形条石。桥面至桥西端6.2米处均为青石铺砌,青石表面光滑。石拱桥始建年代无考。据《马龙风物》记载:“元至元十年(1273),开通从马龙县城经达家庄、雅口子、高山堡、小里冲、古城、松溪坡、双龙村进入曲靖越州的驿道。此驿道经过陆良、宜良、呈贡达昆明。”据此分析,初步判断高山堡石拱桥有可能始建于元代。石拱桥是连接越州屯村和月望两地的重要通道,又是古驿道的组成部分,对研究当地古代交通发展状况及桥梁建造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2年7……[详细]
白塔铺村白塔桥
  白塔铺村白塔桥位于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白塔社区白塔铺村。白塔河由东南向西北流淌,桥横跨白塔河上。图片桥为石灰岩青石拱券纵联砌筑,3孔,无桥栏。桥面全长22米、宽3.6米。桥孔大小不一,中间1孔跨径5.8米、孔高2.9米。西北面1孔跨径3.6米、孔高2.3米。东南面1孔因长期被淤泥和村中弃土等废弃物淹埋,大致可识别,具体尺寸不清。为减少水流对桥的冲刷阻力,桥墩迎水面和泄水面均设置成三角形状,底边宽2.4米。桥拱部分4层,由外至内,第一、三两层为打凿规整的厚约0.35米方形条石横联砌置;第二、四层为打凿规整的厚约0.15米的方形石片纵联砌置。用材讲究,层次清晰,造型简洁,结构坚固。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具体准确年代不详。1995年,为方便通行,白塔村村民用混凝土铺设桥面。20……[详细]
118、龙凤寺
龙凤寺
  千年古刹龙凤寺,位于山峦起伏的龙始建于元朝正直七年,重修于清同治十三年。昔日的龙凤寺不仅庙宇宽敞,殿阁雄伟,塑像众多,而且周围古柏参天,杂木从生,山花浪漫,景色宜人。岁月.苍噪,此古寺几遭劫难,今政策祥和,物富人丰,该寺又渐恢复其原貌.,成了陆良又一景观。寺周树木成荫,悬崖峭壁上,怪石嶙峋,形似猪羊,故名曰:石猪石羊,颇为壮山顶有一池塘,周围长满了杂草,池水碧绿,深不可测,名曰紫溪池,距寺十来米,有一水池,清澈见底,常有拇指粗细的一股清泉流入池内,细水长流而池水又从不漫溢。龙凤寺,是一幅立体的画。下有嶙峋怪石青黑如黛,石径蜿蜒,曲折而二上,中有树木山花.,丛林杂草,斗檐红瓦掩映其间,上有白壁悬崖如慢幔如屏,构成了宽广博大的背景。这里,是一个登高览胜的好地方。俯瞰山下,陆良坝子尽收眼底,江河似……[详细]
老厂沟钴矿洞遗址
  老厂沟钴矿洞遗址位于会泽县上村乡大户村委会驻地东北约800米处的老厂沟两侧。遗址由南向北分布于老厂沟东西两侧,面积多达13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存钴矿洞约100余个,矿洞洞口直径为0.60~1.20米之间,深度在5.0~14米之间,洞呈垂直状。多数钴矿洞现被植被掩埋,保存状况一般。历史上钴矿是制瓷业重要的青花原料。据中华民国《云南通志》载:清代早期,宣威州曾建有江西会馆,专门负责采办钴矿原料运至江西景德镇专供制瓷青花原料。由于曲靖的钴矿原料中含有铁元素,故烧制出来的青花瓷器青花色调呈青蓝中带褐黑色,这与部分现存云南文物部门的青花瓷器可得到相互印证。据此判断,老厂沟钴矿洞遗址当为清乾隆至嘉庆时期开采的钴矿遗址。此遗址对研究清代会泽乃至滇东北地区钴矿的开采、使用以及外运情况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依据。……[详细]
丰乐街杨氏住宅
  丰乐街杨氏住宅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丰乐社区十六组西内街北侧30米处。建筑坐南向北,由门楼、东西厢房、过厅、东西书房及正厅组成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712.11平方米。门楼,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前檐两重,后檐一重。通面阔3.79米、进深3.85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9.2米、进深3.9米。过厅,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7.2米、进深2.4米。东西书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北面墙为猫弓墙。3开间,通面阔10.4米、进深5.1米。正厅,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1米、进深10.35米。杨氏住宅始建于清末。20世纪90年代,第三进院拆毁。1990年,由会泽县福利厂管理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会泽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999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