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房县 | 隶属:十堰市 |
区划代码:420325 | 代码前6位:420325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县 | 车牌代码:鄂C |
长途区号:0719 | 邮政编码:442000 |
辖区面积:约511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98万人 |
人口密度:约7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镇、8个乡 |
![]() | 人口 | 面积 | 简介 |
城关镇 | 12.22万人 | 68km2 | 房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为房县一区,1952年设城关镇,1958年改为城郊公社,1961年复置城关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6.8…[详细] |
军店镇 | 3.1万人 | 160.7km2 | 房县辖镇。1949年至1976年为羊峪公社,1977年更名为军店公社,1984年改置军店镇。位于县境中部偏西,距县城13公里。面积160.7平方公里,…[详细] |
化龙堰镇 | 1.81万人 | 157.9km2 | 房县辖镇。1949年为房县三区,1956年为军店乡,1958年改为军店公社,1961年为军店区,1975年复置军店公社,1977年更名为化龙公社,19…[详细] |
土城镇 | 1.36万人 | 353.01km2 | 商贸活镇。土城镇是房县的北大门,境内又有两条国、省道通过,商贸流通极其便利。未来五年,该镇将通过“建”、“拓”、“育”等手段,促进全镇商贸流通。一是“…[详细] |
大木厂镇 | 2.16万人 | 302.3km2 | 房县辖镇。1949年为房县四区,1958年改为大木公社,1960年设区,1975年建大木公社,1984年复置大木区,1987年设大木厂镇。位于县城北部…[详细] |
青峰镇 | 2.39万人 | 415km2 | 青峰镇是房县东部的区域性中心镇,也是房县四大古镇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历史。该镇总面积415平方公里,现辖26个村,3.5万人。近年来,…[详细] |
门古寺镇 | 2.16万人 | 306km2 | 房县辖镇。1949年为门古区(十二区),1958年为门古公社,1961年恢复门古区,1975年撤区设门古公社,1984年改置门古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详细] |
白鹤镇 | 2.12万人 | 228.79km2 |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辖区乡镇。乡政府驻伏溪堰(其辖区)村委会中段。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7公里。面积127.9平方公里,人口3~4万。县乡公路过境。
…[详细] |
野人谷镇 | 7950人 | 261.3km2 | 野人谷镇地处房县南部,东与保康县房县五台山林业总场毗邻,南与神农架接壤,西北与红塔镇、门古镇相连,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1公里,是房县南大门。全镇总面积…[详细] |
红塔镇 | 3万人 | 222.5km2 | 房县辖乡。1949年为八区,1958年为长胜区,1975年改置红塔公社,1987年改置乡。位于县城西郊,距县城3公里。面积222.5平方公里,人口4.…[详细] |
窑淮镇 | 1.16万人 | 247km2 | 房县辖乡。1949年为化龙区所辖,1975年建窑淮公社,1987年改置窑淮乡。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2万。316国道贯…[详细] |
尹吉甫镇 | 6365人 | 97.4km2 | 尹吉甫镇,原名榔口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东端,下辖榔口、榔峪河、玉堤店、七井沟、珠藏洞、沈家湾6个村。全乡总人口10612人,面积203.2平方公里…[详细] |
姚坪乡 | 9035人 | 203.7km2 | 房县辖乡。1974年前为大木区所辖,1975年建姚坪公社,1987年改置姚坪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20公里。面积203.7平方公里,人口2万。县…[详细] |
沙河乡 | 4675人 | 236km2 | 房县辖乡。1949年为沙河区(六区),1958年为沙河公社,1961年设区,1975年复为公社,198年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边沿,距县城65公里。面积2…[详细] |
万峪河乡 | 4733人 | 192.4km2 | 房县辖乡。1974年前为沙河区(公社)所辖,1975年建万峪公社,1987年置万峪河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74.5公里。面积192.4平方公里,人…[详细] |
上龛乡 | 3948人 | 370.1km2 | 房县辖乡。1949年上龛区(十一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区,1975年为公社,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85公里。面积355平…[详细] |
中坝乡 | 6057人 | 224km2 | 房县辖乡。1949年为中坝区,1958年改为公社,1961年复设区,1975年为公社,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72公里。面积224平方公里…[详细] |
九道乡 | 6205人 | 323km2 | 房县辖乡。1949年为九道区,后改为十一区、十四区,1958年为九道公社,1961年为九道区,1975年改九道公社,1987年建乡。位于县境西部边沿,…[详细] |
回龙乡 | 4129人 | 127.9km2 | 境内有一山梁蜿蜒回折。由南向北伸向河流,恰似一条巨龙。龙头却向山上回头。古人曰:“回龙顾祖”。此山名为回龙山,以山的名称命名回龙乡。…[详细] |
五台乡 | 1963人 | 108km2 | 五台乡位于房县城东南28公里处,东邻青峰镇,西达野人谷镇,北靠红塔镇,南接保康县,版图面积108平方公里。1958年建立五台山林场, 19…[详细] |
地名由来:
房县,是古房陵城区的简称。房,源于尧帝对丹朱部落族群的封邑。陵,是丹朱对其子的封氏。远古为部落族群图腾符号,文字发展演化为“房、陵”。明代《房县志》释意为“四面皆山林巩固,巍然高峻,有如房室。”故而房陵。明洪武十年(1377年),取“房陵”简称,设房县。
丹朱,尧的儿子。传说尧娶散宜氏女,生丹朱。丹朱受封于丹水。当尧之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仍不断,且很激烈。尧时曾对南方的三苗进行讨伐。尧本在北方,但尧的儿子丹朱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汉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尧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传说。 一说丹朱是尧之嗣…… 丹朱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房县位于鄂西北,古称“房陵”,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县域居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中西部结合部,东扼荆襄,西望长安,南依神农架林区,北交车城十堰和道教圣地武当山,自古就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大巴山脉和武当山脉在此交汇,形成了著名的青峰断裂带和西高东低、南陡北缓的地形地貌,中为河谷平坝;最高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180米,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年均降雨量914mm,无霜期223天。全县辖20个乡镇、48.8万人,国土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素称“千里房县”。
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境内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古
荣誉排行:
2024年12月,房县上榜2024全国旅游百强县市第36名。
2024年3月,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公示,房县入选。
2023年1月,房县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12月,房县被认定为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3月,房县被确定为2021年湖北省茶叶主产区。
2021年11月,房县被认定为2021年湖北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9月,房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房县人口数量为36.98万人,位列十堰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湖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第74位。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末期属三苗部族区域,约4200年前,尧子丹朱避舜,从丹水沿汉江迁徙于此,尧封此地为房,属虞舜部落联盟的部落方国。
公元前13世纪初,殷商武丁伐彭,彭氏部落族群一部迁入,在房邑建彭国。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分封彭于中原,彭迁出,乃称房(邑)。
周宣王时期(前827-782)为周太师尹吉甫食邑地,后属麇庸二国之地。
公元前616年,楚子灭麇,在防渚设立房陵县。
始皇26年(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原,
区划: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