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房县 > 城关镇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镇

[移动版]
地名:城关镇隶属房县
区划代码:420325100代码前6位:420325
行政区域:湖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鄂C
长途区号:0719 邮政编码:442000
辖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2.22万人
人口密度:约179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1个社区、7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小西关社区~001镇乡结合区
以其原属进入房县西城门关卡以外、向西延伸的街道集市,为便于统治开始把西关街划段管理,把东段划为下西关,把中段划为中东关,故名。…[详细]
中西关社区~002镇乡结合区
以其原属进入房县西城门关卡以外、向西延伸的街道集市,西关街划段治理。因此地居于西关街中段,故名。…[详细]
下西关社区~003镇乡结合区
以其原进入房县城西城关卡以外,因向西延伸的街道,集市,故名。…[详细]
老城社区~004镇乡结合区
老城:指明洪武十年(1377年)所建房县城,现城廓大部已毁,城内街道尚存,但城市规模已远远超出原城市的规模,相对新的城区而命名。…[详细]
北关社区~005镇乡结合区
出入县北城门,关卡以外向北延伸的街道集市,因历史上称为北关街俗称“北关”。…[详细]
东关社区~006镇乡结合区
出入县东城门关卡以外,向东延伸的街道集市,历史上称为东关街,俗称东关。…[详细]
花宝社区~007镇乡结合区
村西南侧有一圆形山包,山包上黑白石相间突起,远远望去,好似一枚圆形的花朵,故名。…[详细]
联观社区~008镇乡结合区
由于该社区地处城南,土地肥沃,城内官宦绅士多在此置地,田产、佃户各有所属,地理位置、权属关系与城里三关有多种关联,故名。…[详细]
白路社区~009镇乡结合区
此地位于二龙岗东南山脚下,土质为白山土。因路面是用白山土铺就而成,故名。…[详细]
泉水社区~010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从三官台至祠堂凸一线泉眼众多,泉水喷涌而出得名。…[详细]
桃园社区~011镇乡结合区
因1952年土改建政时,此地产园庭落多种有桃树,桃花盛开,鸡犬相闻,生机盎然,故名。…[详细]
三海村~200村庄
古称潵澥堰,潵海堰、三海眼,后简称三海堰。早年人们在此闸堰灌溉城南万亩良田。以堰的名称命名。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都御使王世贞《潵海堰斗门牌记》。…[详细]
炳公村~201村庄
清光绪年间,江西人许文炳携家儿妻小迁居于此,因治家有方,家族人丁兴旺,掌管家族事务,记录家史家谱,订立家族家训,当地人尊称“炳公”,故名。…[详细]
八里村~202镇乡结合区
此地是东乡进入县城的必经之路,地势偏高;因行至这里距县城八里,可清晰望见县城轮廓,故名。…[详细]
晓阳村~203镇乡结合区
以两个居民点名称的字首合称的谐音命名。原属小汤池、杨泗庙两个居民点,合并后取名称首字小杨的谐音,故命名为晓阳。…[详细]
莲花村~204村庄
清康熙年间,白莲教信徒在本村1组朱家窝子修筑一寺庙,称莲花寺,后当地居民以寺庙为标志而得名。…[详细]
白土村~205村庄
以此地位于二龙岗东南山脚下,土质为白山土,故名。…[详细]
温泉村~206镇中心区
以此地有泉水,其水温长年温热而得名。清光绪七年至宣统三年为东乡宜阳湾团马栏联保所辖;民国二十年贺龙率红三军来房县建立鄂西北根据地属一区苏维埃政府所辖;…[详细]

地名由来:

因是房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基本介绍:

房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为房县一区,1952年设城关镇,1958年改为城郊公社,1961年复置城关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6.8万。镇政府位于县城东街。209、316国道于此纵横交错。辖东关、北关、南街、下西关(一居)、中西关(一居)、小西关(一居)、桃园、白土、泉水湾、莲花、三海堰、炳公、白露、联观、花宝、晓阳、八里17个村委会和东大街、北大街、西街、顺城街、下西关二居、中西关二居、小西关二居7个居委会。矿藏有硅石和白云岩。乡镇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农具铸造、家具、皮革、造纸、五金、纺织、副食品加工、汽车配件等门类。农业以种植蔬菜,小麦、稻谷、玉米、油菜为主。1995

+查看详细城关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23年5月,2024湖北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揭晓,城关镇位列第36位。

文化旅游:

泉水朱氏祠

泉水朱氏祠地处房县城关镇泉水村二组,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朱氏祠堂,房县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发现。现存建筑由月洞门、前厅、天井、正厅等组成。前厅和后厅均为砖木结构,台

房县温泉寺

称汤泉寺。在房县城关镇东南12.5公里马栏河南岸,背靠汤池沟口。因寺内有温泉而名。唐代兴建,后多次修茸。清嘉庆间(1796-1820)重修。层楼耸翠,飞阁流丹,澄澈愈疾,为邑中名胜之一。现存

观音洞古建筑

观音洞古建筑位于房县城南4公里的炳公村,清代。分布有观音洞、关帝洞、玄天观、三星阁、净心亭等古建筑,保存有宣统年间的碑刻。(第四批)

房县文庙正殿

房县文庙正殿位于房县城关镇棉花仓库,年代为明代。房县文庙正殿是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9月房政文[1987]41号)。

桃园汉墓群

桃园汉墓群位于房县城关镇桃园村,年代为汉代。桃园汉墓群是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8月房政发[1991]68号)。

+查看更多城关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城关地区是房县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代以建城池施政四方,倚城门设关卡查私辑盗,保护一方平安,以街道建店铺加工贸易,因交易形成集镇。

城池以内东西南北街道、城门关卡以外东西北关街道形成房县中心集镇。

俗称“城里三关”。

简称“城关”。

城关镇作为政区设置,源于民国年间,国民党政府实行区、乡制,明确区、乡行政区域范围,加强社会管控,1932年将城关划为一区,区署设县城南街,辖城关镇、北海乡(三海堰)

+查看详细城关镇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城关镇面积相当: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