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益泰酱园旧址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孟城北街143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金融商贸建筑,年代为近民国,益泰酱香园旧址存房屋1进,现由其后人郭川明使用,录属孟河镇镇政府,存建筑1进二层,原为酱坊,砖木结构,由一根长独木人字梁,常州罕见,原有2进,第2进于2001年倒塌,门口麻石招牌横匾用石灰涂抹,可恢复原貌。据了解益泰酱园的主人郭氏,是民国初外地来到孟河做生意的,赚了钱,就在北街建造了这个酱园。住宅占地面积517.92平方米,青砖灰瓦木结构,是一栋坐西朝东的二层楼房。建筑不同于古时的柱式承重模式,房屋由一根长独木为主组成的人字梁承重,有超越时代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当年有酱园店面楼2间,后面是10间是酱品作坊。郭氏酿制的酱菜做出了名气,丹阳、扬州等地方都有人前来购买。可惜的是,1957年……
[详细] 暂园遗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红星新村社区钟楼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年代为90年代,暂园存房屋2栋,碑1通,保存情况较好。暂园坐南朝北,后毁于日寇战火。暂园及安邦小学教学楼旧址位于新市路东首,由常州著名书法家唐驼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筹资所建。其中教学楼为两层青砖小楼。暂园,是一座独特的园林,它以“行孝立德、教育为本、慈善先行”为宗旨,把园林和学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常州园林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这样的园林,即使是在中国园林史上,也属罕见。上世界90年代,钟楼区重建暂园。在围墙内,现建仿古楼一座,二层,面阔4间和诗碑一座。有唐驼手迹“枫桥夜泊”和《暂园重修记》,丙子年(1996年)刻。在暂园遗址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17.7……
[详细] 老邮电大楼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荷花池社区延陵西路202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金融商贸建筑。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老邮电大楼存房屋一栋,保存情况较好,现作为老年活动中心。老邮电大楼坐西朝东,红砖墙体,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四层局部三层,五开间。面宽20.55米,前檐高11.1米,四层檐高13.9米,进深9米。南侧二开间为三层。在老邮电大楼中心点(楼前)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0.4″,东经119°56′43.5″,海拔高-41.9米。……
[详细] 日本洋行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杨柳巷社区杨柳巷26号市建设局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金融商贸建筑,建造于民国,日本洋行旧址存房屋1栋,保存情况较好,今仍使用。现内部已装修,改变了原貌,外墙已贴上瓷砖,现由建设局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隶属建设局。日本洋行旧址坐北朝南,大门朝西南,建于上世纪40年代。解放后50—80年代一直为市建委大楼,是常州标志性建筑。据高龄老人回忆,这里曾是日本人在常州的洋行。由花岗岩作地基和一层,建筑讲究美观,质量上层。楼梯踏脚为铜条镶嵌,扶手为实木,楼梯为磨光石子,典型民国风格。楼梯层楼采光窗为太阳光式半圆形,顶楼采光样氏新颖。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原为三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当时为三友实业社商行的办公兼售货用房建筑,因是“洋房”……
[详细] 常州酱品厂烟囱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三堡街社区大仓路78号原常州酱品厂内,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工业建筑及附属物,烟囱保存较好,隶属三堡街社区,烟囱造于上世纪70年代,上层有加固铁匝,底部直径2.5米,高26米。在酱品厂水塔东侧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19.2″,东经119°56′3.6″,海拔高度5.9米。常州酱品厂烟囱所在区域为江苏仙鹤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调味品生产企业。1958年10月由震新酱园、鸿祥裕酱园、天丰腌制坊等29家酱园、腌制坊组建成为常州酱品厂,至今保留的一块鎏金官盐牌,为清,同治捌年(一八六九)颁发给仙鹤老前辈的,悠久的历史,被原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1998年12月改为仙鹤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仙鹤牌酱油为百年老牌,红梅牌萝卜……
[详细] 武进水利机械厂厂房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勤德社区南河沿11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工业建筑及附属物,武进水利机械厂厂房保存一般,该楼现在为厂宿舍,隶属五星街道街道办,武进水利机械厂厂房存厂房两幢,建筑坐北朝南,造于1958年前后,共分两座楼,南楼和北楼,中有通道,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坐西朝东,“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它是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过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是单身职工宿舍。有典型时代特征。南楼,青砖二层楼,面阔(六间)20.7米,进深9.9米,高6.8米。北楼,青砖两层楼,平顶,面阔25.……
[详细] 进士坊残件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古村社区青果巷68弄、青果巷113号前,建于清代,进士坊石柱为正四方麻石柱,高4.6米,四柱形边长0.64米,原为董氏进士坊残件,青石支撑甲杆石还存在。董氏后人特意为这些取得功名者建造了纪念性建筑进士坊,在这座进士坊上镌刻着到光绪二十九年为止董氏22位进士获得者的名字,他们在求仕途中,十分刻苦,不少故事非常感人。第九世的董绍,从小就勤奋读书,常常读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他父亲怕他用功过度影响身体,十分心疼,强令他睡觉。他却把蜡烛偷偷藏在甓中,不让父亲看见,等到夜深人静,父亲入睡后,他马上起来挑灯夜读。董绍在明正德年间中举后,却“三试礼闱不第”,直到10年后才中进士,当上了江西新昌县知县。在董氏后人中,还有不少“神童”。第十八世的董思駉7岁就能吟诗,他曾经当场……
[详细] 会元坊残件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古村社区青果巷86号贞和堂南,为古建筑的牌坊影壁,建造于明代,隶属天天宁区天宁街道,保存情况一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得第一名者为会元;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为进士。唐荆川得会试第一,地方立“会元坊”。现会元坊和进士坊仅存残件。唐荆川会元坊石柱残件为四柱形牌坊石柱会元坊残件,材质为麻石质,元坊高4.5米,边长0.55米,占地面积约0.3平方米,为唐荆川参加明嘉靖年间会试取得第一名(会元)而建之坊。唐荆川(1507-1560),名顺之,字应德,号荆川,以号行。明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入翰林院任编修,庶吉士调任兵部主事。文武双全,为古文唐宋派代表,与王慎中、归有光合称“嘉靖三大家”,与宋濂、方孝孺、王守仁合称“有明六大家”,著有《荆川先……
[详细] 白茅塘桥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白茅村安乐宫西3米,为古建筑的桥涵码头,建造于清代,白茅塘桥保存较好,现仍通行,隶属天宁区郑陆镇,白茅塘桥南北向跨草塘浜。桥是单孔平板石桥,为便于人行走等原因,在老桥上铺了水泥板,水泥桥板下又设置了输水管道。桥东的30多亩良田就依靠桥下的输水管道浇灌,行人往来,农田灌水,一桥两用。现全桥长15.7米,宽2.6米。在桥面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8.3″,东经120°03′55.5″,海拔高度0.6米。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文件中称,将原武进区的郑陆镇划归常州市天宁区管辖。……
[详细] 便径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董墅村刘家村交界处,为古建筑的桥涵码头,建造于民国,便径桥保存一般,现已不通行,隶属天宁区郑陆镇,便径桥位于天宁区郑陆镇董墅村与刘家村交界处,东西向跨草塘浜,原叫“变经桥”,原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桥,现桥东面一节已倒塌。桥建于民国25年(1936),建桥时,因对桥基泥质未经科学考察,桥墩下作为加固桥基的木桩仍按传统方法打进泥土仅七尺左右。桥建成后,人走在桥上有摇晃的感觉,于是,人们叫它“摇摇桥”。抗日战争时期此桥被毁坏,重修时桥墩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并在桥面石梁中间铺架石板,改名“便径桥”。在桥面中心点南1米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8′31.3″,东经120°04′23.8″,海拔高度-5.2米。……
[详细] 焦溪南下塘姚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南下塘110-111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姚宅存房屋2进,保存基本完整,现由其后人姚梅绣使用,隶属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南下塘110—111号姚宅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南下塘。姚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式晚清建筑。姚宅门面为3开间10.5米,有两进组成,两进均为平房。建筑占地面积为225平方米。二进花格门窗保存完整,正中明间有6扇木格玻璃落地长窗,两侧次间为半墙半窗。在第一进屋西北角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9.2″,东经120°09′35.3″,海拔高度-2.3米。焦溪村依山傍水,周边舜山、凤凰山等山脉绵延不断。历史上由老舜河、龙溪河、西街街河、南溪小河穿村而过,桥多、街多、弄堂多,有“四河、九桥、六街、十八弄、十一道圈门”之……
[详细] 焦溪强家弄22、23号周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为古建筑宅第民居,建于晚清,周宅座北朝南,一进三开间,房屋外墙用当地山石砌成,硬山式砖木结构,屋内现仍有人居住,保存情况较好,由周氏后人周伟锋使用,隶属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委,一进,三开间10.4米门面的二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为96平方米。周宅所在的焦溪,元未明初,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所以称焦店,后来人们为了以水克火,又改焦店为焦溪。焦溪建筑地方性特征鲜明,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独具特色。众多民居建筑的东西山墙、前后包檐约有一半采用黄石砌就,形成“黄石半墙”独特南地北风的建筑风格。焦溪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有有“四河、九桥、六街、十八弄、十一道圈门”之称,“十三弄”分别为:东街的殷家弄、大桥弄、中街的奚家弄、仇家弄、南街的是家弄;西街……
[详细] 焦溪红星路梁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红星路82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梁宅座南朝北,砖木结构,硬山式晚清建筑(清末民初)。梁宅为3开间通阔7米,是二层小楼,占地面积50平方米。此宅已经房主全面维修,除了二层楼板改用新的木料以外,其他部分均维持原样,现由梁式后人梁孟佳使用,隶属天宁区郑陆镇,现房屋内外老的木料都涂上了红漆。在梁宅第一进西大门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17.8″,东经120°09′33.8″,海拔高度7.6米。焦溪村依山傍水,周边舜山、凤凰山等山脉绵延不断。历史上由老舜河、龙溪河、西街街河、南溪小河穿村而过,桥多、街多、弄堂多,有“四河、九桥、六街、十八弄、十一道圈门”之称。目前其传统特色肌理保存较为完整,现存“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详细] 焦溪南下塘96-97号梁宅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南下塘。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在房屋2栋。梁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式晚清建筑。有两进组成,两进都是单层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筑风格,古色古香,保存较好。现由梁式后人梁士强使用中,隶属天宁区郑陆镇。梁宅门面为3开间8米,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36平方米。二进的花格门窗保存较为完整。在梁宅第一进西大门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9.9″,东经120°09′35.5″,海拔高度-1.6米。梁宅所在的焦溪,元未明初,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所以称焦店,后来人们为了以水克火,又改焦店为焦溪。焦溪村依山傍水,周边舜山、凤凰山等山脉绵延不断。历史上由老舜河、龙溪河、西街街河、南溪小河穿村而过,桥多、街多、弄堂多,有“四河、九桥、六街、十八弄、十一道……
[详细] 焦溪红星路承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红星路28号、34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红星路28、34号承宅存房屋一进,房屋虽然年久失修,但是其整体木构架以及花格木窗、木门等基本保持原样,现由其后人沈云龙、承生平使用,承宅座北朝南,是一座一进4开间江南晚清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此宅占地172平方米,共有两层。房屋是一转角小楼,在房屋的东边是其转角处。在第二进屋东面大门口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16.9″,东经120°09′31.4″,海拔高5.62米。焦溪村依山傍水,周边舜山、凤凰山等山脉绵延不断。历史上由老舜河、龙溪河、西街街河、南溪小河穿村而过,桥多、街多、弄堂多,有“四河、九桥、六街、十八弄、十一道圈门”之称。目前其传统特色肌理保存较为完整,现存“一河、四桥、五街……
[详细] 焦溪南下塘承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南下塘18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18号承宅存房屋两进,且保存较好,现由其后人承建国使用,隶属天宁区郑陆镇,18号承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式晚清建筑。承宅门面为2开间8.8米,有两进组成,一进是一层建筑,二进为两层小楼。建筑占地面积为125平方米。屋内地面现改铺成水泥地。房屋整体架构及两进房屋的花格木窗都保存完好。在第二进屋东面大门口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12.9″,东经120°09′36.2″,海拔高-0.2米。焦溪圣贤文化精髓,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以“古宅、古街、古巷、古弄、古河、古桥”为载体,展示以“黄石半墙”建筑为特色的江南水乡风貌,集生活居住、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村。……
[详细] 焦溪南下塘承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南下塘27、28、32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承宅存房屋3进,保存基本完整,现由承氏后人承景雯等人使用,隶属天宁区郑陆镇,承宅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式晚清建筑。承宅门面为4开间11.5米,有三进组成,一、二进是平房,三进为两层小楼。建筑占地面积为272平方米。一进通向二进的走道北面墙上,用毛笔写着文革时期的一些标语。三进屋是精华所在,其二楼22扇花格木窗保存完好。在第三进大院中心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11.8″,东经120°09′36.7″,海拔高-1.2米。……
[详细] 焦溪东下塘徐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东下塘53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徐氏存房屋两进,房屋虽然已残破,但基本框架保存完整。现由徐氏后人徐增虎使用,隶属天宁区郑陆镇,徐宅座西朝东,砖木结构,硬山式晚清建筑。徐宅门面为5开间16米,有两进组成,一进是一层建筑,二进为两层小楼。建筑占地面积为345平方米。房屋虽然已残破,但基本框架保存完整。在房屋南面大门口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17.6″,东经120°09′41.3″,海拔高2.0米。焦溪村依山傍水,周边舜山、凤凰山等山脉绵延不断。历史上由老舜河、龙溪河、西街街河、南溪小河穿村而过,桥多、街多、弄堂多,有“四河、九桥、六街、十八弄、十一道圈门”之称。目前其传统特色肌理保存较为完整,现存“一河、四桥、五街、十三弄”。……
[详细] 焦溪中街后巷蒋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三队中街后巷11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蒋宅存房屋3进,保存一般,现由蒋氏后人蒋有康使用,隶属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委。蒋宅房屋座北朝南,五开间17米门面,有前后房屋三进组成,均为硬山式木结构建筑。一、二进是单层建筑,三进是二层小楼,一、二进与二、三进之间各有一小天井。二、三进之间的天井内东、西各有一相对称的侧厢,侧厢东西宽为3米。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江南晚清建筑的传统风格。在二进大院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22.5″,东经120°09′35.3″,海拔高-5.7米。焦溪建筑地方性特征鲜明,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独具特色。众多民居建筑的东西山墙、前后包檐约有一半采用黄石砌就,形成“黄石半墙”独特南地北风的建筑风格。……
[详细] 焦溪东街72号徐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东街72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徐氏宅存房屋1进,屋内木结构保存较完整,现由徐氏后人徐元正使用,隶属天宁区郑陆镇,徐宅是一座三开间一进江南晚清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此宅临街而建、临河而筑,现占地81平方米,共有两层,一层是客堂和厨卫间,二层是卧室。屋外墙用周边的山石砌成,是当地古建筑的一大特点。屋内木结构保存较完整,屋主人仍使用着老式的家具,使原有的那种古老气息保存至今。在屋东北角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19.4″,东经120°09′39.6″,海拔高5.2米。焦溪建筑地方性特征鲜明,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独具特色。众多民居建筑的东西山墙、前后包檐约有一半采用黄石砌就,形成“黄石半墙”独特南地北风的建筑风格。……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