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常州天宁禅寺
  天宁禅寺坐落在常州延陵东路,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称。1982年3月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4月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天宁禅寺始建於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2-655年),禅宗牛头禅初祖法融禅师,因山中僧人无食,来家乡常州募化斋粮时“筑室十余楹”为开山之始;天复年间(公元901-904年)维亢禅师途经常州,听说法融禅师的旧事,就“施舍利,卜寺址”正式建寺,起名为“广福寺”,不久淮南节度史杨行密改名为“齐云寺”,并称维亢禅师为齐云长老;至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下诏书,命令全国各州郡都要建崇宁寺,于是改名为“万寿崇宁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皇帝又下诏改为“天宁寺”;到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又改名为“报恩广孝寺”;不久,再次改……[详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位于溧阳市前马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西距宁杭高速公路2公里,南距溧阳市区20公里,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的地方。新四军江南部队的指挥机构。1939年8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已赴延安,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增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建制,统一领导第1、第2支队。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村公开宣布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指挥部辖第2团、新6团、第4团、挺进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4万余人。11月14日,第4团团部及2营组成为苏皖支队,渡江北上,1940年2月与先期过江的挺纵第3团合编,仍称苏皖支队。5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重新组建第3团、第……[详细]
三星村遗址
  三星村遗址位于金坛市西岗三星村,1985年省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并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一处较重要的遗址。1993—1998年5月,南京博物院联合金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金坛三星村遗址连续六年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揭露面积64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的墓葬1001座,灰坑55个,房址4处,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据碳十四测定和考古学研究,三星村遗址的年代为距今6500—5500年左右。它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文明起源等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区域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增添了新资料。三星村遗址现存总面积10万平方米。是苏南地区保存好、面积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现呈低矮的圆台形,高出四周地表0.50—1.50米,遗址附近有大小河流环绕,河网密布,水运交通发达。文化堆积层……[详细]
4、史侯祠 AAA
史侯祠
  中国史氏第一座大庙“史侯祠”位于江苏溧阳东郊埭头镇,始建于东汉初年,是为纪念东汉名将、溧阳侯史崇而建的祭祀建筑群,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后多次被毁于天灾--,族人屡屡修复扩建;据记载至清光绪二十五年为第十五次修建,占地60亩,殿堂百余间,成为江南第一大祠。抗战时又遭日寇破坏,以后在此办起来埭头中学。2005年成立了“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恢复重建史侯祠。史崇后裔不甘祖先文化遗产的消失,集千万资金,择原址西侧,主动承担重建史侯祠的职责,于2007年12月开工兴建,2008年第一期工程完成,以后逐年增建,目前初具规模,占地50亩,房屋110余间,建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史侯祠。这里殿宇轩昂,环境优美,已经成为溧阳境内的一个人文景点。史氏家族在历史上出将入相,英才辈出。据《二……[详细]
段玉裁纪念馆
  段玉裁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城南风景区,占地15000平方米,是一座仿清式的古建筑,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四面环水,树绿花香。于1985年10月25日段玉裁诞生250周年之际开馆。段玉裁纪念馆门楼上悬挂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写的“段玉裁纪念馆”匾额。大门内宽阔的庭院,地面是绿茵茵的草坪。穿过庭院就是纪念大厅,其厅飞檐画栋,古色古香。正厅门上挂着书法家沙孟海书写的“朴学宗师”的金字大匾。跨进正厅,前后两排红漆柱子上两副抱柱楹联:一幅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书写:“九经陶铸资群彦,一字源流奠万”,一副是训古学会顾问、北大教授周祖谟所写:“说字解经功超许郑,审音辨韵名震乾嘉”。大厅正中是段老夫子的半身石膏塑像,气势庄严。两边墙上挂着名人字画。两侧是厢房和长廊,厢房里陈列着段玉裁的有关著作、生平和年……[详细]
淹城遗址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南门外约7公里武进县湖塘桥西。淹城水陆面积约67公顷,其中耕地约占47公顷。城有三重,分别为外城、内城、子城,城河亦有三围。外城为一不规则圆形,周长2580米,东西对径800余米,南北直径750米左右;城墙残高10米左右,宽25~50米不等,城外护城河一般宽40~50米,深3米多。内城呈方形,处于外城内部的东北面,周长半于外城,达1252米,高10.5米、宽20米左右,高于外城。子城即王城,又称为“紫罗城”,在内城中部偏北,也呈方形,周长457米,高约11米,宽约7~10米。三城各有一门出入,外城的出口在西部偏北,俗称“城门口”;内城出入口在西部偏南处,俗称“摇铃城”;子城出入口在南部。三城之外各有护城河环保。内城西边与外城之间,由南向北有高约10米上下的三个并列土墩……[详细]
常州府学
  常州府学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西横街北侧第二中学校园内,为清代常州一府八县最高学府的旧址所在地。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明伦堂、尊经阁,保存有北宋“进贤坊”、“荣赐亭”的建筑残件。大成门上下两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明伦堂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九檩。尊经阁为1993年重建,上下各五间,硬山顶楼阁,进深八檩。大成门后有1930年所建古井一口,圆形青石质井栏,外径0.6米,内径0.36米,高0.4米,刻有“私立常中 庚午年”字样。遗址出土和保藏有曾棨、白昂、薛敷政、吴宗达、庄存与等明清名家书碑多通,镶嵌于大成门楼下墙壁间。1987年12月26日,常州府学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志书及碑文记载,常州府学在唐代以前无从考证。唐肃宗……[详细]
常州戏楼群
  古戏台古戏楼,不仅凝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也记录着戏曲数百年的兴衰沉浮。历尽沧桑的古戏台,是一部沉甸甸的戏曲史,也是一座座戏曲博物馆。常州现存7座古戏楼,分别是万绥东岳庙戏楼、礼嘉戏楼、横林顺庄戏楼、西夏墅梅村戏楼、阳湖县城隍庙戏楼、杨氏家庭戏楼和横山桥白龙庙戏楼。万绥东岳庙戏楼是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2003年又原样整体修缮,戏楼座东朝西为砖木殿宇式结构,平面呈凸形,外形是大屋顶,正台屋面采用横梁架设向外延伸屋檐,梁椽起翘,高出屋面,发八角台顶。后台三间通阔14.5米,进深五檩4.6米,高7米,两侧是化妆间,后台柱础为明代石础。前台面阔6米,进深五檩5.6米,顶高7.2米,台高2.3米,台前檐柱高达5.5米,左侧另架子台,供乐队演奏,舞台……[详细]
张太雷故居
  张太雷纪念馆座落在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辅助用房(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张太雷纪念馆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是中国0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形象。后进,张太雷一家1918年至1925年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们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也真实记载了张太雷父子二位先烈当年生活过的痕迹,见证了这个英勇的家庭为中国革命……[详细]
武进白龙庙
  白龙庙位于武进区横山桥镇横山风景区紫霞峰南坡黄猫岭(传说岭前有一黄猫,白天吐金子,夜晚吐银子,后称黄猫岭)之东,坐北朝南,亭台楼阁,依山而建,山环水抱,气势非凡,候鸟云集,四季花香鸟语,真可谓人间之佳境。为纪念白龙娘娘,里人募集财物,大兴土木,扩建道观,供奉其身,名曰潜灵观,后改名潜灵庙、龙母庙、白龙庙。明成化七年(1471)重建。明嘉靖十年(1531)六月,大旱,蝗飞蔽天,钦差郡守亲临白龙庙,虔诚祈祷,归途即降大雨,三日不息,远近沾溉,秋岁大熟。官绅以神为灵又扩建,并立碑为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道光十二年(1832)均重修。咸丰十年(1860)庙毁于战火。光绪四年(1878)在废址上重建,十年建成(据仇氏宗谱),总占地达3万余平方米,乃常武城东之冠,建有玉皇殿、圣母殿、东岳殿、十王……[详细]
溧阳报恩寺
  报恩寺为溧阳名寺。旧寺座落在溧城外黄家村,新寺座落在秀丽的天目湖畔。旧寺古色古香。新寺泰国式风格,四周林木参天,临于烟波浩淼的天目湖北侧。报恩寺点缀其间,给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美妙感觉。新旧两寺重建于1994年,新寺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报恩寺历史变迁:报恩寺之名,系取自《佛说心地观经》和《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报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禅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梁武帝萧衍天监(公元502年-519年)年间。原址在溧城西北50华里处,在今上兴、上沛镇一带。报恩寺的建立正值佛教鼎盛时期。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皇帝都笃信佛教,佛教几乎成了“国教”。梁武帝信佛教,曾4次舍身于建康(今南京市)城中最大的寺院同泰寺。他对佛教的推动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唐诗人杜牧曾歌吟:“南朝三百六十寺,……”……[详细]
礼嘉双桥
  礼嘉双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老街,礼嘉双桥为两座平板石梁桥,是两座一横一竖相毗邻的石桥,跨兴隆河,其中东西走向的叫礼嘉桥,南北走向的叫太原桥。礼嘉双桥是常武地区少见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双桥首尾相接的单孔石梁桥,这种桥制桥型在常武地区绝无仅有。礼嘉桥原名李家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礼嘉桥既是桥名,也是镇名。礼嘉桥镇建于何时,因何得名,自古而今,缺少文字记载,然众说纷纭。不论宋朝的咸淳《毗陵志》或明朝的成化《常州府志》,都无“礼嘉桥”或“李家桥”。只载有周陈、都浜、秦巷等里名,而这几个里就在礼嘉桥之周围。据礼嘉数十家宗谱详核,在清朝雍正七年(1729)以前,称“礼嘉桥”为“李家桥”。以“李”勘其由来,最早来此地的李姓为李华一。明代洪武元年(1368),李华一(字乐耕)从兴化迁居礼嘉都浜里(即今礼……[详细]
横林赵氏宗祠
  橫林赵氏宗祠,号永思堂,位于武进区横林镇赵家塘,祠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明万历八年(1580),因第十世赵士立无后,捐献家产建成大祠堂(即今址),此后数百年间曾多次整修。2013年3月祠堂再修竣工,4月4日举行祠堂竣工庆典。赵氏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三开间六檩,硬山式砖木结构,三进屋脊各有特色,第一进为哺鸡脊,第二进为夔脊,第三进为龙脊,屋脊的两头做成龙凤鸟兽图形,保留了明清风格。赵氏宗祠占地面积588平方米,建筑面积219平方米。祠堂南眺无锡阳山,北望清明山,堂前还有一条清澈的河浜,真是一处风景佳地。橫林西盖赵氏是宋太祖赵匡胤次子燕王赵德昭的后裔,始迁祖赵孟堙是赵德昭十一世孙,元朝时赵孟堙居浙江临安府,任官扬州司户、高邮州参军,与湖州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同宗同辈。据《毗陵西盖赵氏宗谱》记载……[详细]
洪亮吉故居
  洪亮吉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中路西狮子巷南口。1987 年1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亮吉故居坐北朝南。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洪吉亮用陕西巡抚毕沅所赠银两购买的宅第。是年十月初三,洪亮吉移居此宅。嘉庆八年(1803),洪亮吉在宅中增辟曙华台、更生斋,并于西圃小筑泉石,由叠石大家、邑人戈裕良为其堆砌假山。原宅第一进已无,第三进在抗战期间被焚烧,尚存第二进西首“风雪授经堂”三间,“更生斋”位于第二进东侧,第四、五进(均面阔五间)基本保存旧观。现留第五进内宅平屋五间。1993 年至1994 年,将留存故居建筑移建到离原址东北50 米的第二十四中学南隅,辟为洪亮吉纪念馆。移建后的建筑在东狮子巷20 号,有房屋三进,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3平方米。洪亮吉六世孙、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详细]
钱一本墓园
  钱一本墓园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湾山梅园岭西侧,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为平地,可眺望太湖。1958 年,因当地修建水库,墓道部分石构件被损坏垒砌水闸,墓园大部分被淹没在水库中。近年水库废弃后,墓园重新从水底暴露出来。2011 年至 2012 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武进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墓园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园坐北朝南,中轴线方向为北偏东30°。平面呈侧“凸”字形,南北长 160 米,东西最宽 70 米,总占地面积 8042 平方米。结构清晰,建造时经过精心规划。墓园因地势而建,从前往后逐步升高,高低有别,层次分明。清理出望柱、牌坊、神道、泮池、圆形台阶、祭台、墓葬、围墙等遗迹20余处,从望柱、牌坊经神道、石桥直达墓葬,一线相贯,疏密有致。墓园布局……[详细]
五七农场排灌东站
  五七农场排灌东站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路北侧,横亘于十字河南北两岸,建于1971年,为一座水泥砖砌建筑,集排灌、通航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约 500 平方米。下层为水闸,上层为排灌站,楼顶中部有水泥质桥拱形匾额,楷书“武进县五七农场排灌东站”十一个繁体大字,左右各有一根立柱,柱顶塑成红旗招展形状,柱体有楹联一副:“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今胜昔”。武进滆湖北端的沿湖圩区围垦耕地面积近两万亩,每年排涝压力较大。自民国时期开始,圩区逐渐开始尝试以机电灌溉农田,但应用较少,大部分还是潮水自留灌溉,或者依赖人力、畜力的龙骨水车,这种原始的灌溉方式扬程低、排水量小,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1954年农业合作化后,武进县开始大力发展机电灌溉事业,圩区也建设了大量机电排灌站,灌溉效率有所改善。1964 ……[详细]
石佛新桥
  石佛新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新桥村前巷村民小组石佛寺旁,东西向,跨新浦河,是一座三孔石柱石梁桥。石佛新桥旧名四平桥,后因桥旁为石佛寺,改名为石佛新桥。石佛新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石佛新桥为金山石质,桥面由9块条石组成,每节用并列的3块条石拼合成。桥长26米,宽2.8米,桥面两边有石桥栏,高0.5米,厚0.2米。河中两排桥柱支撑桥面重量,每个桥柱由4根立柱和一道横梁条石(承重梁)组成,两岸的实体桥墩也各有一道横梁条石,4根横梁条石长度超出桥面宽度,类似四对桥耳,这种做法在梁桥中比较常见。农村一般的平板石桥是没有护栏的,这座桥却用6块条石做成护栏。桥面麻石侧面刻有“重建石佛新桥,光绪丁酉年孟春月”字样。桥墙由青石搭成,石缝间有水泥和石灰,起到连接石头、固定桥墙的作用……[详细]
大运河常州段
  大运河常州段西至武进与丹阳交界的荷园里,东至武进和无锡交界的直湖港,全长45.8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开凿于春秋时期,也是最早开凿的江南运河段落。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将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合并公布为“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西起连江桥、东至东方大桥,长约23公里,被列为世界遗产大运河的27段河道之一。江南乃“水乡泽国”,也是运河起源之地。相传早在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无锡梅里一带开凿运河以灌溉、排洪。春秋末年,为满足西征北伐军运之需,胥浦、胥溪等多条运河相继开凿。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吴王夫差刚刚即位,便主持开凿了自苏州望亭经常州奔牛、由孟河出长江的运……[详细]
礼嘉王氏宗祠
  礼嘉桥王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雍正年间(1723—1735)增建后进,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旧址上扩大祠堂规模,历时8年建成。礼嘉王氏宗祠,历史比较悠久。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中沙礼嘉王氏是周陈王氏是随北宋南渡而来到武进礼嘉的。中沙周陈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裔,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论迁徙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王氏宗祠原为五楹四进,中间有一个大天井,是经典的歇山式徽派建筑。歇山式建筑在我国古代运用很多,它指的是庙宇殿堂的屋顶形式,即……[详细]
溧阳新四军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座落在溧阳市水西村。该馆原名为“新四军水西村革命旧址保管所”,成立于1979年11月23日。1984年9月25日更名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陈列馆”,1994年8月1日改用现名,隶属于溧阳市文化局。  1938年夏,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先后挺进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次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成立,统一指挥第一、第二支队和地方抗日武装,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79年7月9日,溧阳地区发生中强度地震,尚存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政治部战地服务团等6处旧址遭到破坏。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革命精神,同年在溧阳市委、市0的直接领导下,重修这些旧址,同时建立保护管理机构。1982年3月25日,江苏省人民0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