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欧阳詹故居遗址
  位于市区甲第巷95号的欧阳詹故居,是一间庙宇,庙宇门口挂着一个“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辖区负责人及泉州市文史专家均表示,这里并非欧阳詹的故居,其故居已经不在了,遗址是如今的源和堂宿舍。几年前有人租了庙宇的三楼,作为“欧阳詹的陈列馆”。为了方便市民前来参观,就挂上“欧阳詹故居陈列馆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后来陈列馆搬走了,却把牌子留下来。欧阳詹的故居是在甲第巷,为三落四间张的“手巾寮”厝。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初,这位名人的故居就消失了,后来有关部门在甲第巷里立了一方石碑,以纪念欧阳詹。地址:泉州市鲤城区甲第巷95号类型:古迹游玩时间: 建议5-10分钟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仅限外观。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
  东观西台坐落于鲤城区涂门街西段,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原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吴龙征的府第,因其官至东观侍读、西台御史,其第因而得名。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晋江人吴鲁(肃堂)殿选状元,泉州吴氏宗亲共议兴建府级吴氏大宗祠,吴龙征九世孙吴朝铨慨然以其第之前三进改建为泉府五县吴氏大宗祠。东观西台是泉州市现存的少有的四进五开间明清建筑。该建筑占地近1700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存多方清代重要碑刻,是泉州仅存的明代官邸和清代规模较大的府级宗祠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宗祠是凝聚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1992年经市政府论证,该建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九仙山弥勒造像
  九仙山弥勒造像的所在地为福建省德化县,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德化县九仙山。该景点位于德化县西部九仙山风景区九仙洞(又名弥勒洞)内,距县城28.5公里。系以洞内天然巨石雕凿而成。相传,此岩石原貌酷似张果老,他常和其他七仙在此聚饮,日夜奏乐。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渭人邹天比在洞左“天然室”修真,厌其聒耳,便改雕成弥勒。此后仙乐遂息,仙人遁迹海外 。弥勒佛通高2.7米,周长8.9米,雕工线条简练,神态逼真,雍容和蔼。虽经千年蚀损,表面略有风化,但保存基本完好。为闽南保存较早的佛教造像。1961年,作为“九仙山古刹”的附属文物被德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宁古镇
  永宁古城形状近似一只鳌鱼,又叫鳌城。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为了防御倭寇,在这里设立永宁卫,在当时与天津卫、威海卫一道成为全国三大卫城之一。永宁这个名称,正是印证了古人对于这一方水土永葆安宁的美好愿景。这里有延绵数里的黄金沙滩,有香火旺盛的城隍庙,有独特正宗的闽南风味美食,有纯粹的闽南人市井生活,有“爱拼才会赢”的闽南人精神,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老街,更有远近闻名中西合璧的番仔楼。走进古城,就像走进了一座历史迷宫。从明代作为海防前线时铸就的高大城墙,到清代收复台湾后见证了闽台活跃商贸往来的永宁老街,再到上世纪40年代归国华侨修建的一座座“番仔楼”……静谧的古镇和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让人流连忘返。永宁古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因其特殊地……[详细]
醒民学堂旧址
  醒民学堂旧址位于辋川镇五柳村醒民小学校园内,时代为元-现代。始建于元,原为柳氏祠堂,后改为私塾、西山学堂。两进三开间,由凹斗门、下厅、天井、正厅组成,硬山式屋顶,抬梁式结构,总面积236平方米。2016年重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共惠安县委领导人蓝飞鹤在此教书,为唤醒民众,将“西山学堂”改名为“醒民学堂”。县委领导人曹海及曾炉以此为据点开展地下革命工作。1940年中共闽中特委书记李刚来惠,在此召开特支扩大会议(即--),决定筹集武器建立地下抗日武装。醒民学堂旧址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操场围墙,南由石埕向外延伸2.5米,东、北方向由墙体向外延伸2.5米。……[详细]
桂山庄清泉宅
  桂山庄清泉宅位于梅岭街道万达城市广场,年代为1977年,类别为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桂山庄清泉宅建于1977年,旅菲华侨庄清泉住宅,为三层突龟式洋楼,坐西北朝东南。建筑主体为方形平面,但四个方向均有房间向外凸出,凸出部分之间以外廊补齐平面,东南侧正立面上,更有阳台凸出于主体建筑之外;室内外装饰繁复,大量石雕被镶嵌于正厅两侧的板壁之上,全为传统人物、花鸟题材;而室外装饰较多的利用几何图形,有强烈的现代色彩,为近现代重要的特色建筑。庄清泉系菲律宾钢铁大王,曾任菲律宾菲华商会联合会理事长。2013年2月5日,桂山庄清泉宅被公布为晋江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埕、西至空地、南至围墙、北至巷。……[详细]
永春福兴堂
  福兴堂位于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年代为1943年。简介:1943年建,1947年落成,为近代爱国商人李武庸、李武宗兄弟所建。坐西南朝东北,由大门、门厅、两侧厢房、正厅和左右护厝等组成,砖石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1570平方米。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建筑突出的价值是建筑装饰艺术价值。建筑立面、门窗、梁枋、屋脊上的木雕、石雕、剪瓷雕、灰塑、彩绘等装饰精美、工艺精湛,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堪称建筑装饰艺术大观园,是民国时期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技艺的典型代表。2013年,福兴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堂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苏夫人姑庙
  介 绍: 苏夫人姑庙位于紫帽山北麓,原属泉州府晋江县三十三都常春乡,奉祀泉南民间女神苏六娘。据《泉州府志》记载,在明成化,万历年间对山苏六娘神灵显赫,平战乱、靖倭氛,先后-为护国卫生、衍圣崇福夫人,官府于其墓前依制兴建夫人庙迄今五百二十五年。该庙清初遭兵焚,后里人复重建,光绪十六年重修。晋江县典史为其题赞。现存夫人庙为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三阁间,两侧为护厝,建筑面积约为四百平方公尺,庙宇搭山、遥望双阳、双涧环抱、林木掩映、风光得天独厚。二十世纪以来,经各方善男信女、海外侨胞不断捐资修缮,庙宇焕然一新,香火鼎盛,分庙分炉五十余处,遍布泉州各区、县、市,并随侨胞之奉祀,而名扬海外;福建泉州……[详细]
福全所城
  福全所城年代:明、清座落地点: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溜江村简介:福全所城为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为防倭寇而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现存夯土城基遗址长约2000米、宽5米,南北水关各一个。城内的无尾塔,为三层四角实心石塔,残高8.6米,底边长3.4米。有明代摩崖石刻九处;留从效庙为宋代始建,民国重修,祀广泽尊王,庙内有宋代覆盆柱础、石门墩、方首石栏杆望柱、界石碑等。保护范围:福全城墙遗址:福全城城墙遗址两侧各10米;无尾塔:塔四周各50米;福全城石刻:崖刻四周各50米,城内马槽,碑记均纳入保护;留从效庙:四周向外延伸10米。……[详细]
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祠堂
  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东溪召开大会,宣布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下设土地部、财政部、军事部、肃反部、粮食部、文化部、妇女部等机构,机关驻地设在睏牛祖厝(陈氏祠堂)。这是安南永德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人民政权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它的成立标志着安南永德红色苏区正式形成。旧址为清朝骑廊式建筑,室内现展出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历史陈列展。旧址被列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老区革命遗址、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泉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地址:安溪县金谷镇溪榜村 2020年12月,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氏祠堂入选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安中宪第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镇延平东路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批郑家军留居宝岛垦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间,石井海商郑运锦建船队于台湾开设“勃兴行”,发迹后用银两买到“中宪大夫”官衔时,在台湾采购优秀杉木运回石井兴建“中宪第”。因其子郑汝成由贡监生授州司马加五级并诰封中宪大夫,荫及三代,故称“中宪第”。南安中宪第总面积7780平方米,白石红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至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南安中宪第,又名“九十九间”(实际为112间),2013年5月入选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报德祠石刻
  报德祠石刻位于螺城镇西北社区科山上,时代为明。石刻存于科山报德祠。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惠安士绅为报答御史刘望海为惠安百姓蠲免租赋之功,集资为其塑生像、建生祠,并立碑颂其德。报德祠石刻包括:报德门匾一方、刘望海石生像一尊、颂德碑两方、石狮一对,均为明代遗存。刘望海石像穿戴官服官帽,端坐捧笏,是刘望海生前原型。祠内保存两方碑刻,颂扬刘望海功绩,碑文分别为明代进士何乔远和惠安举人康士晋所撰。大门门额处有“报德”门匾一方,门外有明代石狮一对,线条苍劲古朴,代表明代南派石雕技艺。报德祠石刻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西、北方向至报德祠围墙,东至报德祠石埕埕沿。……[详细]
延平王祠
  延平郡王祠位于南安市石井镇。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诏令迁郑成功灵柩归葬故里南安郑氏祖茔,并建祠祀之。祠坐西南面东北,前临海,后靠鳌石山,沿中轴线自北而南,依次为照壁、山门、大殿,边有附属建筑,门前置旗杆石。大殿面阔3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形屋脊。殿中悬“三世五爵”、“威风雄烈”等匾额,柱镌历朝题赞楹联,中有康熙诏赐郑成功父子迁葬时所撰联对,文曰:“诸王无寸土,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四镇多二心,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民国16年(1927年)重建,1949年被国民党飞机炸坏,1987年重修。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狮城隍庙
  石狮城隍庙位于闽南风情十足的城隍街,城隍街位于石狮市区宽仁。前身为宽仁街,城隍庙的兴盛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该庙所在地便命名为“城隍街”。络绎不绝的人区,充满闽南特色的小店铺,海内外慕名而来的香客。聚集在此,以现代人的姿态去领略古老闽南独特又简单的魅力。石狮城隍庙相传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二年)。清朝康熙乾隆及光绪年间,均有修葺和扩建。民国十二年,石狮地方官绅、巨商及华侨捐款扩建,成为现在的规模。据传石狮城隍公威灵显赫,民间有何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请城隍公去坐镇,都能获得0-的结果。如每年初四,石狮城隍为善信指点迷津、逢凶化吉,让石狮人平安,生意兴隆。给石狮带来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石狮城隍的影响力不但启遍及闽南,而且远至台湾和水南亚。台南、高雄、新化、台中的善信几乎每年都组团来。石……[详细]
顺济桥遗址
  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为泉州知州邹应龙以来泉的外国商人资金建成。桥呈东西走向,原结构基础采用全河床抛填块石和条石,桥墩为干砌条石,上部结构为石梁,两侧有扶栏,花岗岩梁桥,长约150余丈,宽1.4丈,桥墩31个。造桥时,泉州古城南门——徳济门内有奉祀海神妈祖的天后宫,原名顺济宫,顺济桥因此而得名。顺济桥建成后历代多有修缮,现仅存部分桥面和桥墩11个,其中西侧残留6个桥墩及连续的桥面,东侧残留4个桥墩及部分桥面,中间部分仅余1个桥墩尚残存有一定高度,其余桥墩仅在低潮期间可露出部分石块。顺济桥是古代泉州通往晋江的“孔道”,为研究泉州地区古桥梁发展历史和泉州海洋贸易提供了重要史料。……[详细]
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
  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后宅村,年代为1930年。简介:1930年在此建立三朱地下交通站,为厦门中心市委、闽中特委(地委)乃至闽浙赣边区省委和福建省委、泉州中心县委等的重要交通站;亦是晋、南、惠、莆、仙等地的主要中转站之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始建于1890年,1907年续建,由三座并列建筑组成。右落和中落均三合院式,主座面阔三面,进深两间,墙体承檩,硬山顶;左落面阔二间,进深二间,硬山顶。2013年,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137、陵水湖
陵水湖
  陵水湖景色秀丽,可眺望大陆的槟榔屿,鼓浪屿、白石炮等。因堤岸有松林夹道、杨柳轻拂,加上浅滩上的芦苇,形成静谧、自然的气氛,当地居民又称为“小西湖”。湖畔孕育丰富的水草,鸟类常于此栖息,是一处著名的赏鸟据点。水鸟众多,有翠鸟,斑翡翠、雁鸭、白冠鸡、苍翡翠,黑头翡翠、黑鸢、黑翅鸢等都是此地的常客,是金门的赏鸟景点之一。鸟况最差的夏天还可看到近30多种的水鸟,高峰期的冬季和过境鸟的出现,鸟鸟禽的种类可达到60种以上。附近田野冬候鸟黄尾鸲、黑喉鸲依时节来访,再加上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之间是金门赏鸟的最佳时机。青足鹬、赤足鹬外、池鹭等常常成为赏鸟爱好者的注目焦点……[详细]
蔡襄祠(蔡襄纪念馆)
  蔡襄祠蔡忠惠祠(蔡襄祠)位于洛阳桥桥南街南侧,为纪念蔡襄的功绩而建。祠自北宋肇建以来,历代有修葺。现存蔡忠惠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殿堂。首进为大门,门顶匾额大书“宋郡守蔡忠惠公祠”。门廊石柱上,有晚清大臣、两广总督黄宗汉之子探花黄贻揖书题对联,联文云:筑桥天地老,留笔鬼神惊。正殿中央,原有蔡忠惠公雕像,右手高举毛笔,案上铺开纸张,作举笔挥题状。造型洒脱端肃,颇有一代文士、名宦风姿,其前为举世闻名之《万安桥记》丰碑二方(其中一方仿刻),其文章、书法、刻工被誉为“三绝”分竖左右两旁。其他碑刻,依次分立廊下两侧。总计蔡忠惠祠,现存巨细石碑共11方之多。地址:泉州洛江区万安街道洛阳桥南联系电话:0595-22656540……[详细]
黄松轩墓
  黄松轩墓位于山霞镇田边村蜈蚣山,时代为明。黄松轩,生卒年不详,山霞镇田边村人,明代贡生,礼部尚书黄存中长子。黄存中,明建文(1399-1402)中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建文四年(1402)死于靖难。族亲奉其衣冠牌位,偷偷藏于黄松轩墓中,用糖水灰封死。至明嘉靖年间“靖难之役”殉难之臣平反后才敢公开。墓依山麓而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墓丘平面呈“风”字形,墓分三室。墓封堆上用整块花岗岩石雕成龟形,墓碑圆首,上刻:“明松轩黄先生藏”。墓前有石狮子和莲花柱各一对。黄松轩墓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由墓中心向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五塔岩石塔
  时代:宋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龙水山五塔岩寺前。五塔岩石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竹口村龙水山上,建于宋朝,主体建筑为五塔岩寺,不过最有历史价值的当属造型优美、雕工精致的五座石塔。石塔依山就势,前面是悬崖,后面是高山,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空中楼阁。今年3月份,其入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座石塔一字排开,两侧山峰环抱,底临深壑,颇为壮观开阔。“五座塔均为宋代所建。”五塔岩寺的主持陈惜姑说,各塔之间距离2米,中间一座高5.5米,两边的均高5.3米。五座塔都建于条石砌成的四边形基座上。基座上置六角形须弥座,座由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等五层构成,高1米。塔身由近似圆柱状的石头砌成,上方有一个六角飞檐状的塔盖。塔盖上为塔刹,最上端为葫芦塔尖。整座塔造型古朴轻巧,雕刻亦拙朴。陈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