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同怀别墅
  同怀别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始建于民国时期,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同怀别墅曾是红四军前委机关和军部驻地,亦是中共中央九月来信传达地。1929年10月19日至21日,红四军军长朱德、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军部参谋朱云卿率红四军一二三纵队共6000余众,分三路出击东江进军闽粤赣边的松源,入粤首战大获全胜。红四军分驻松源各村,前委机关和司令部设在同怀别墅。1929年10月22日,陈毅最先在同怀别墅召开的会议上传达中共中央“九月来信”,请毛泽东同志复职仍为红四军前委书记。……[详细]
枫朗墓群
  枫朗墓群位于大埔县枫朗镇王兰村金星面山、仙子下村、屋背岭、斜背岭。1982年发现。1986年清理墓葬22座。墓葬分布在山顶和东南坡,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最大的长2.7米、宽1.2米,最小的长1.3米、宽0.5米。方向不一,在95°~327°之间,尸骨无存。随葬品放置在墓坑一端、一侧或中间,数量不等。陶器以泥质陶为多,夹砂陶略少,器类有尊、壶、豆、钵、罐、釜、纺轮、环等,纹饰有条纹、方格纹、曲折纹、梯格纹、菱格纹等,其中尊、壶、豆、钵及少量罐施酱黄釉、酱褐釉和酱黑釉。有31 件陶器上刻划符号,其中7件刻划两个相同的符号。石器种类有戈、矛、镞、锛、凿、刀、砺石、环、玦等,以锛的数量最多,戈的型式多样。玉器有环、玦两种。一号墓与二十号墓墓坑宽大,随葬品中可见有兵器、工具和装饰品,推测可能属于夫……[详细]
槐岗继善楼
  槐岗继善楼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槐岗村,年代为清。2019年4月19日,槐岗继善楼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寨红军路
  石寨红军路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1929年10月23日晚,朱德率领红四军六、七千人途经此道,后当地群众将此道命名为“红军路”。东南——西北走向。由不规则的山石铺筑石阶,从山脚下蜿蜒于整座对门山,与梅县松源镇圆潭村相连接,全程约5000米,路面宽约1.20米,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1929年10月23日晚,朱德率领红四军六、七千人由梅县松源镇经古道进入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并在石寨村休整一晚。当地村民拿出仅有的少许粮食和当地特产——红菌,并将红菌熬成红菌粥来款待红军战士,朱德称赞此粥味道鲜美。随后,朱德在郭氏宗祠宣传革命政策,号召村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并成立了石寨村农民赤卫队;10月24日早晨,朱德率领红四军由石寨村出发,到达蕉岭县城;10月25日,从蕉岭县城出发,经新铺、梅……[详细]
225、凌风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风塔
  凌风塔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石正镇潭头村。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嘉庆十九年(1814年)潭头万安桥碑记载有到凌风塔的路线和凌风塔的风景分析,建塔时间不会晚于嘉庆年间。凌风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高35.5米。楼阁式砖塔,塔梯为壁内折上式。塔首层在西北方正面设门,每层均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叠涩出檐,各层每面均留窗洞。游人可循阶梯上至最高层。原塔内第二层设有魁星帝君塑像,已毁。相传清朝嘉庆年间,嘉应州官黄者虎,巡游到马山天吊岌时,发现石窟都,即现在的石正镇,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少见,肯定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的好地方,于是命令手下在岌上停轿,并响锣三声,以示尊敬,身在盆地群山合围之中,却听不到大山之回音,甚感奇怪,于是回到府衙翻阅史书资料查考,却意外发现石窟都学子近数十年来频赴科却考屡试不第,大有文章,经细心……[详细]
秋前湖义冢
  位于安流镇三江村秋前湖义冢角,筑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长乐县(今五华县)知县彭光祖倡建。冢内埋葬尸骨1400多县,均为当地无主坟骨骸,其中不少是清咸丰年间广东天地会起义军与清军战斗时双方阵亡将士的无主墓。冢由墓群组成,共计1449座,外观呈扇形,均用灰沙砌筑,通长30.5米,通宽40米,占地面积近1300平方米。主墓在中央为交椅形墓,子墓围在主墓左右和后边,为封土堆墓,弧度不等地围成33层,甚为壮观。……[详细]
227、宝善居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善居
  宝善居位于平远县大拓镇丰光村。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埔文武阁
  大埔文武阁 位于大埔县城五虎山麓穿龙窠口。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内祀文武帝及魁星。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阁身呈方形,砖石土木结构,高三层15米,底层通面宽12.8米、通进深12.75米。重檐歇山顶。屋脊置宝珠双龙戏珠。龙身长3米。宝珠与龙身均用彩色瓷片镶嵌而成。脊左右两边灰塑卷草,颇具民族特色。阁身尚完整,沿阁梯而上至顶层,凭窗俯瞰,可纵观大埔县城全景。1985年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门第牌坊
  龙门第牌坊位于五华县大坝镇七都围东门内李氏翱公祠。建于清代。是祠堂门楼。二柱单间二楼,花岗岩石构筑。通高6.5米、面宽3.5米,一楼门高4.05米、宽1.9米,用方柱举起横枋,枋正面浮雕双龙戏珠图案,上置阴刻楷书石横额“李氏翱公祠”,门楣篆刻“福”“寿”两字,门柱阴刻楷书对联:“三世芳名存凤阁,七都古迹换龙门”。二楼高2.45米、宽3.5米。用雕有瓶花图案的短石柱托枋,正中嵌阴刻楷书大字“龙门第”,横梁浮雕双凤朝阳图案,左右各置石鲤鱼一尾,顶置石葫芦一只。横梁左右还对称各置小石屋一座,屋内置有玉兔、天鹅、花篮等。高4.5米,宽3.5米。牌坊背面,一、二楼横梁浮雕图案与正面同。不同的是:一楼背面枋额为阴刻楷书“紫气东来”;二楼背面竖牌为阴刻楷书“恩荣”,左右短柱浮雕蛟龙戏水图案。坊现保存完好。……[详细]
230、通议第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议第
  通议第位于湖寮镇新寨村,是新寨旅外侨胞蓝镜清在南洋做生意赚钱后,于清光绪33年(即1907)所建。通议第是典型的殿堂式围龙屋,坐东北向西南,硬山式,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阴阳瓦面,共有房间104间,总面宽58.5米,总进深52.3米,占地面积3100㎡。通议第的主人蓝镜清曾在该房屋创办学校,已培养输送近千名大学生在祖国各个岗位上工作。在蓝镜清的影响下,其后裔中有大学生28名、硕士16名、博士3名。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仓海学校
  仓海学校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建于清代,原为“清华书院”。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本县原国民党中将军长涂思忠为纪念丘逢甲(仓海)办学精神,创办农林技术学校于此,更名为“仓海学校”;1997年曾重修。坐西向东,由堂屋、横屋组成,为三堂两横杠式围布局,通一进三间,总面阔37.36米,总进深48.87米,共计房屋24间,占地面积约1826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870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立面呈凹肚形,麻石条大门框。下堂为门厅,上木质下麻石圆形柱支撑,抬梁式木质梁架。下堂与中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中堂为敞厅,比下堂高一台阶,圆形麻石柱多柱支撑,抬梁式木质梁架,左右墙壁施圆形麻石窗。中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抬梁式木质梁架,中间天井宽大。上堂为敞厅堂,比中堂高一台阶……[详细]
郭田镇红军标语
  郭田镇红军标语位于五华县郭田镇布美管理区四角楼,共40多条。四角楼有两座倚山而筑的四点式客家大屋,名良贵楼、体章楼,均为灰沙夯筑墙体,前设晒坪和半月形水池。1930年5月至1931年春,古大存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在粤东八乡山地区活动,所属四十六团和随团军校驻在布美山村,军指挥部和军校领导机关领导设在良贵楼,长达半个月之久。驻扎期间,红军在良贵楼和体章楼内外墙壁上用黑墨水写下许多宣传鼓动标语口号。主要内容有:全东-年群众武装起来!实行武装大暴-动!武装暴-动,消灭军阀战争!打倒国民党-军阀!割据全东江赤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地主!推翻帝国主义海陆军!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和银行!不做童工!不做夜工!不做苦工!实行婚姻自由。等等。其中,写在体章楼左侧外墙上署名为“红军二大队”的标语是……[详细]
群丰大夫第
  群丰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群丰大夫第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古镇。它也是唯一被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群丰大夫第与其它客家围屋一样,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具分工,中间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庆典、宴客之处,气势雄伟,具体又分上、中、下三个厅堂和四十八间房屋。上厅最高,中厅最大,可摆放二十台宴席。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加上后面半圆形的围屋共有390多间房屋及近百的杂间,主要是卧室、厨房、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围屋的大门前有一块长方形的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详细]
234、驾虹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驾虹桥
  驾虹桥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古镇标志之一是明代建成的石桥———驾虹桥。荒草萋萋下的桥身仍坚固无比,令人由衷赞叹古时工匠的智慧,偌大的一座石桥,所有的石块均是靠特殊的技艺巧妙地咬合在一起,未使用任何粘合剂。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35、水车窑
水车窑
  水车窑位于梅县水车镇瓦坑口南坡,南距梅江河30米。年代为唐代晚期。1982年发现。1985年发掘两座窑。属馒头窑,由半圆形火膛、窑室、烟道三部分组成,窑室底部呈斜坡状,火膛低于窑室,窑尾端较窄。出土陶器有碾轮、匣钵;瓷器有碗、碟、盘、盆、壶、枕等,多数施青黄釉,部分瓷胎细腻,呈青灰色,器里外施青灰色或青中-釉,碗、碟类流行花瓣形口,璧形足。同类器物曾在泰国出土。……[详细]
236、李江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江墓
  李江墓位于五华县安流镇低坑背后山坡上,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秋。墓用灰砂砌成,呈交椅形,设四层墓围,内设祭台和拜坛。长24米,宽14米,面积约340平方米,墓门高3米,宽2.2米,立有一块高1.18米、宽0.62米青灰色石墓碑,上分三行阴刻仿宋体碑文,中刻:“敕封承德郎显考谥孝惠讳江字学金号月波李公墓”,左右分刻立墓年月和立墓人。此墓还嵌有不少石雕精品:墓围顶端置“皇恩宠锡”碑刻一块,墓围左右对称置56×42厘米石浮雕《八仙》八块,墓门左右置70×45厘米石浮雕翁仲一对,还有武榜眼曾琼(?)为其撰写的墓志铭。李江(1769~1831年),字学金,号月波,长乐县(今五华县)安流对镜窝人,少年考取贡生,在家乡兴建振江学校,兴学育才,惠孚桑梓。1994年五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详细]
237、小树庐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树庐
  “小树庐”位于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城南村,建造于193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为两堂两横一围龙的客家围拢屋,于200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第五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树庐”建造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北朝南,依山而建,两堂两横一围龙,共35间7厅4舍3井1花台。“小树庐”由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师长的乡人严应鱼所建,解放初期曾是中共平远县委员会会址和县土改委员会会址。主屋外右建4间杂房,门坪外筑1.2米高照墙,左右伸手各有1房1厅与照墙相连,靠左建外门楼一座,屋前有梯形池塘,周围原建有围栏,屋前右侧建水井一口,布局紧凑玲珑。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大门采用优质木材并外包铁皮,两横屋前门及后屋……[详细]
238、省斋第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斋第
  省斋第位于大埔县-镇大留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建筑。省斋第为第十批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39、孝友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友堂
  孝友堂位于大埔县茶阳镇街道,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孝友堂为第十批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40、璧合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璧合楼
  璧合楼位于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璧合楼为第十批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