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旅游

驻马店市旅游景点介绍

“重兴汝阳县儒学记”碑
  “重兴汝阳县儒学记”石碑位于汝南县城南悟颖塔公园内,记述了明代各级-对教育的重视和重兴汝阳县(今汝南县)儒学的过程。据《重修汝宁府志》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帝朱元璋下诏命翰林院、提刑按察司-,重兴汝阳县儒学。碑文言:“学也者,教之所由施也;教者,性之所由复也。学不建,则教不得而施焉;教不施,则性不得而复焉。故学不可一处阙也。”同时也记述了重修后的儒学景况:“堂之梁栋瓦甓有挠折破缺者皆茸以新,殿之丹雘有剥者,亦饰以采。外门旧用木柱且朽,今易用石矣。”李峰摄……[详细]
婆子山摩崖造像
  婆子山摩崖造像位于泌阳县象河乡庞庄村婆子山,符合北魏至隋时期石窟“宜山栖穴处”的要求。摩崖造像位于婆子山山坡北侧,属伏牛山系余脉。北侧为佛沟,内有佛沟溪。东距象河街5公里,泌许公路穿越象河街,西邻方城县境2公里,东距2.5公里的象河关山脉凹口的平畴,东北15公里为桐柏山系的五峰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婆子山秉伏牛山系风貌,风景独特,顽石处处,若伏牛、若走兽、若斗鸡、若亭阁,溪水常清,松柏、灌木盎然,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该处造像有造像石、窟前遗址和禅僧精舍构成。共有佛像菩萨、罗汉、力士、人物等造像90余尊,分雕在四处立石上,绝大部分分布在1号、2号立石上。主题内容有三世佛、多臂观音、列像龛、说法图、本生故事等。龛多为椭圆形,有窟前构结构殿廊痕迹。在崖下7米处有禅僧精舍一处,周围有散乱的素面砖瓦。……[详细]
牛昌民宅
  牛昌民宅位于西平县出山镇牛昌村,主体建筑是一栋座北朝南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小灰瓦覆顶,饰有鸟兽、花卉等砖雕图案,形态逼真,生动活泼;转角处的飞檐,如鲲鹏展翅,轻盈舒展;四周的开窗,布局合理,精巧别致,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原民居的建筑风格。樊金凤摄……[详细]
  杨角寺遗址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古洞乡朱古洞村杨角寺村北的高岗地上,西南有人工鱼塘,北200米为谭庄,东100米为至朱古洞乡政府的公路,高速铁路从遗址西部经过。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70米,总面积40800平方米。-物调查、勘探,文化层厚1.5米,内涵丰富,有大量的红烧土块、草木灰、石块、碳粒等,地表散落有较多陶片和石器残片,采集的标本有陶片、石器等。陶片以灰陶为主,黑陶和红陶次之。纹饰以绳纹、篮纹居多、兼有素面和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陶杯、罐、盆、碗、器盖、鼎、镭钵、碗等。石器多为磨制,有石斧、石铲、石刀等。据器物和纹饰特征看,该遗址是一处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遗址,2008年6月16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发现为研……[详细]
下河湾冶铁遗址
  下河湾冶铁遗址,位于泌阳县马谷田镇东南10公里下河湾村东,北部为小水沟,东部、南部有小河环绕。东南距坡头山2.5公里,西南距条山2公里,南部紧邻蝎子山。遗址总面积23万平方米,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城两级台地。从地表看,遗址基本上没有遭受大的破坏,遗址区内随处可见大量残块(包括炉口、炉腹和底层)、炼渣、铁矿石、陶豆、陶斧、陶盘、盆、罐、板瓦、简瓦等遗物残片和大量的烧土块,还发现有石范、陶范及鼓风管残片。上世纪90年代,村民曾在遗址南边田埂上捡得十几吨铁矿石。从遗址断壁上暴露的断面和勘探的情况看,遗址厚度在1.5米~3米,最深处可达4米。初步推断为战国至汉代冶铁遗址。下河湾冶铁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所见到的冶铁遗址中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好,延续时间较长,且集采、冶、铸于……[详细]
146、泮池
泮池
  “泮池”是位于新蔡县文庙内大成殿和棂星门之间的半圆形水池,是官学的标志。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据史料载:“池岸周三丈,护以月墙,妥以石梁,梁下凿井以受众流,从是而地出冽泉,天降甘雨,满而不溢,积而不腐。矧其风气冲和,百物奠丽。翔而来者,有鸢;潜而泳者,有鱼;蔚而茂者,有芹。”“泮池”形状为半圆,不盈不亏,又意为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就像这半圆的池水,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后来又被称之为“学海”,衍生出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句。樊金凤摄……[详细]
周公测景(影)台遗址
  周公测景(影)台遗址位于汝南县城北1.5公里处,又名天中山,高丈余,上刻“周公测景台”“天下之最中”字样,旁边清道光辛巳年复立的周公历履之地碑,记述了测景(影)台建立的全过程。碑文载:奉成王命,公(周公)复营洛邑,求地中,广建圭表测日景。三临汝水之滨,唯见此处无景,遂筑土垒石以记之,名曰天中山。其上建圭表,考日景、测公数,以此为正。其后周袭淮夷、伐东夷,天下遂定。是时此地为土圭,日久倾圮,后为记周公测景之迹,又凿石复立于此。台基为覆门形,高六尺,曰圭;上置方柱与圭等高,曰表。每夏至正午,表影不溢圭之上沿,圭四面无影,故又称无景台。……[详细]
牛寨遗址
  牛寨遗址位于西平县城北15公里处的宋集乡牛寨村,西距老洪庄约1200米,南距徐庄约900米,属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边缘地带,海拔高度58.4米。遗址现为一突出地表缓坡土岗,最高点高出周围地面约2.5米。从调查收集到的遗址地表遗物看,商代及汉代时期文化遗物均有,主要为生活器具残片和建筑材料残块等。遗址地处老王坡滞洪区边缘地带,上部淤积较厚。2005年秋成品油管道铺设时,至北向南在遗址上挖开一条2米宽的沟。从沟的侧壁看2.5米深皆为文化层,出土文化遗物为新石器文化新砦类型,下部堆积内涵不详,此处应为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遗址只是进行了文物调查,从采集的器物标本器形及陶器组合种类看,与嵩山地区新石器文化及郾城郝家台遗址第五期有诸多相似之处,有些特征则接近二里头文化一期,时代大体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详细]
唐岗遗址
  唐岗遗址,位于遂平县城东6公里车站街道办事处王老村唐岗村民组北面的岗地上。遗址呈不规则半圆形,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70000平方米。北部被河水冲刷形成高5米左右的崖壁,从崖壁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文化层,内含大量陶片、兽骨、红烧土和灰坑。灰坑内含有粮食的壳和鱼骨。地表呈陡坡状隆起,高出周围地面约2~4米,文化层厚达4米。工作人员采集有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石镰、陶纺轮、豆、碗、鼎、罐、彩陶高柄杯、喇叭形器、澄滤器、鹿角、兽骨等标本。陶器以泥质为主,纹布多为素面,兼有蓝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少数器物涂有红彩。该遗址未被发掘,从采集的器物和断崖上的文化层堆积看,该遗址距今4000~5000年,包涵屈家岭、龙山两种文化类型。屈家岭文化已经接近尾声,开始向龙山文化过渡,直到龙山文化结束……[详细]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位于确山县盘龙街道建设街东段,占地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青砖灰瓦,硬山式建筑,为明清建筑风格。其中,一进院为南北建筑交融风格的二层楼格式建筑,面阔三间,东楼梯间和明间有通往后院的小门;二进院是重梁起架青砖灰瓦式建筑;三进院是有西洋特点的楼格式建筑,并有东西厢房十八间,水井一口。整个院落完整,东西宽13.6米、南北长88.5米,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共有房屋43间。2000年9月,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4月5日,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在河南省委、驻马店特支领导下,杨靖宇(马尚德)、张家铎、李鸣岐、张耀昶等0人率确山数万农民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大-,夺取了县政权,于1927年4月24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县级苏维埃农工政……[详细]
驿城新庄遗址
  新庄遗址位于驿城区老街街道办事处邓瓦房村,坐落在练江河支流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河水自西向东环绕流过,现为农田。西南部因练江河支流冲刷,形成断崖,其余保存较好。遗址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呈长方形,地表呈突起状,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20米,总面积15600平方米;第二部分呈正方形,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144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从遗址东部深沟和河岸断崖可见文化层堆积情况。文化层厚0.4~1.5米,遗迹、遗物丰富,有大量的红绕土块、碳屑和陶片,还有灰坑、窑址等重要遗迹。工作人员采集的标本有陶片、石器和动物的骨骼。陶片以灰陶为主,有少量的红、黑、棕褐色。质地有泥质、夹砂两种。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指窝纹、弦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大口尊、鬲足、豆、罐、碗、器盖等。生产工……[详细]
152、焦芳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芳墓
  焦芳墓是一处明代中期的大型陵园,位于泌阳县贾楼乡菜园行政村焦坟村。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据《焦氏族谱》记载,今焦坟村就是当时的守墓人定居发展而成的。焦芳墓坐北朝南,背面有小山为靠,东西有两个岗环抱,岗下有小溪沿着墓地呈“人”字形流入梁河,环境优雅。整个墓地占地16.5万平方米,比新乡潞简王墓地大出一倍,布局参照王侯规制建筑。该墓区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引神道,从最前面的石刻仪仗群到坟墓正门。第二主体部分,从正门直至墓园前。其中部分建筑已毁坏,从发现的建筑构建看,大门应为面阔三间的宫门形式的建筑,门前有条河(残缺,仅存东部约20米),大门后主体建筑已荡然无存,西偏殿仅存基址。与西偏殿相对称的有东偏殿基址,被村民宅基地占用。第三部分是墓园区,该区域现……[详细]
西平耿庄遗址
  耿庄遗址位于西平县重渠乡澍河坡村委耿组东,北临公路,西靠耿庄,东毗郭庄。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90米,面积近5万平方米。遗址呈台阶状,最高处1.8米左右。从遗址东部与南部断壁观察,其上部20厘米为农耕土层,下部文化层厚2.5米以上,且扰乱少。遗迹多为灰坑,有椭圆形、圆形、袋状、锅底形4种,一般灰坑深1.2米。工作人员从遗址上采集的文化遗物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铲、石凿、石镞等,陶器有鼎、罐、盆、豆、钵、圈足盘、觚形器、甑、陶纺轮等。陶器的陶质以夹砂陶居多,泥质陶次之;陶色以灰陶居多,黑陶次之,少量的棕陶;陶器残片纹饰以蓝纹居多,方格纹、素面次之,少量的旋纹和附加堆纹。耿庄遗址内含龙山文化早、中、晚3个时期,遗迹、遗物较丰富,是豫南地区一处重要文化遗存,具有重要学术价……[详细]
驿城薛庄遗址
  薛庄遗址位于驿城区西南5公里,周围地势平缓。遗址西起周邓庄南,至薛庄东南折向北,绵延分布在练江河南支流北岸,面积5.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1.5米。1984年4月,有群众献交遗址上拣到的文物。驻马店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实地挖掘,采集的文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多为灰陶,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199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魏湾遗址
  魏湾遗址位于遂平县城西南26公里文城乡魏湾村东北150米处,分布在3个岗地上,有一条河从遗址南部由西向南流过。遗址北部地势很洼,是一片沼泽地,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约245000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层丰富,深度在2~4米之间。工作人员从地面采集到大量陶片,器形有大口尊、翁、鸭嘴状鼎足、钵。另外,还有磨制石斧一件、石刀一件、陶狗一件。陶片以灰陶为主,红陶占很大比例,亦有少量黄陶和白陶。纹饰以素面居多,有绳纹、宽蓝纹、方格纹、弦纹和附加堆纹。陶质分泥质和夹砂两种。采集的标本证明,该遗址为新时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根据采集标本的器形、陶质、陶色及纹饰等有关特征的不同,可将其粗分为仰韶文化遗物及龙山文化遗物。200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鄂豫边军事会议旧址
  鄂豫边军事会议旧址位于确山县竹沟镇北一座土窑内。1939年1月,-等曾在此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鄂豫边独立游击大队。随后从竹沟南下,发展成为新四军第五师。1985年1月,该旧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竹沟遗址
  竹沟遗址位于确山县竹沟镇西寨门西约300米处。遗址为高地,高出地面约4米,有一乡村生产路从遗址中贯穿而过,把遗址分为南北两块。遗址东邻竹沟镇,北邻确泌公路,西南方向皆为耕地。该遗址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该遗址现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物工作人员实地调查考证,该遗址分布较均匀,文化层厚度为2.8米,30厘米以上为耕地、以下是灰土层和红烧土。遗物多为灰陶、夹沙红陶、黑陶,并伴有部分彩陶。器型主要有豆、鬲,纹饰多为绳纹,并有石镰、石斧、陶纺轮等器物出土。根据遗物的器形判断,该遗址延续时期较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豫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曹庄遗址
  曹庄遗址位于确山县城东1公里、曹庄北250米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西依山,北1.5公里有一条河,东边为一片广阔的平原。该遗址为高约4米的台地,东西宽144米,南北长150米。据调查,该遗址文化层在深60厘米的表土层以下,厚3.2米。由于1958年、1965年和1968年3次开凿水渠,遗址偏北部文化层已被破坏。从钻探上看,上部呈浅灰色,下部呈深灰色,包含物纯系龙山文化遗物。采集到的石器有龙山文化的三梭、四梭、圆柱、柳叶箭头和大型钻孔石镰、石斧、半月形石刀等。陶器有细绳纹器、陶片器底、圈足黑陶碗、黑陶器皿、红陶夹酒鬲、夹沙圆柱足红陶鼎等。该遗址对研究豫南远古文化有重要价值。1963年6月,曹庄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别是洞天”石刻
  “别是洞天”石刻位于遂平县嵖岈山北峰顶的一块岩石上,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题。据史书记载,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三朝元老颜真卿不畏艰险,奉旨前往蔡州(汝南)劝导叛军归顺,被软禁(只允许他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一日,在嵖岈山北峰,颜公见怪石嶙峋,山峦叠翠,不觉心旷神怡,在这里写下了“别是洞天”四个遒劲雄伟的大字,表达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国家统一的期盼。后来,人们将这些墨宝刻在石壁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详细]
杨庄遗址
  杨庄遗址位于驻马店市区西南大约6公里处,1983年8月13日,由市文物普查工作队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1月,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1985年5月31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5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博士后宋豫秦对其做了重点调查,1992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与驻马店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挖掘,发掘面积486平方米。从地貌上看,杨庄遗址处于练江河的二级阶地上,较周围高出1~2米,总面积40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一般为2~3米厚,最厚处可达4米。下部属于龙山时代早期的石家河文化,中部为具有地方特点又与“煤山类型”有诸多共性的龙山时代中晚期文化,上部为夏代的二里头早期文化,汉代文……[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