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小长山墓群位于徐州市区西部,石质为石灰岩,山体狭长,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居中,海拔75米。其东西两侧分别临近云龙湖和西三环路,北与韩山(有刘女宰墓,即韩山墓群)相连接,西北与卧牛山(山北麓有两处西汉楚王陵墓)相望,表面为现代人工林。小长山汉墓群为徐州地区一重要的汉墓群,曾多有汉墓发现,2008年9月发现并发掘的M4为其中较为重要的,2008年9月,位于小长山北部的山脊上,发现西汉时期墓葬一座,该墓已被盗掘。为避免墓葬再次被盗,徐州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保护性发掘。该墓为石坑竖穴结构,由封土、竖穴墓道、椁室等部分组成。封土大体呈圆形,直径约8米,高1米左右,北部及东部地势较低处封土堆积较厚,未经过夯筑,墓室大致位于封土的中间。竖穴墓道呈长方形,南北长3.5、东西宽2.3、深4.6米(包括椁室的总……
[详细] 金鼎山墓地于1979年8月发掘,有墓葬2座,相距1米,两墓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均为石坑竖穴结构,竖穴长3.1米,宽2.1米,深6~7米,内填土夯实。竖穴下为椁室,东西两侧各留三层台,最低一层台上盖石板,出土陶鼎、盒、壶、钫、茧形壶、盆;有铜镜、“半两”钱币等。另在山下发现有土坑竖穴墓道石椁墓,出土有陶鼎、盒、壶、井、磨、灶、猪圈及“大泉五十”钱币等,墓葬时代为王莽时期。……
[详细] 中枢街曹氏宅坐北朝南,平面呈四合院形制。主房为二层楼,部分木地板仍然存在,一层、二层各三间房屋。西厢房亦为二层,楼上楼下各两间,主体尚存,但屋面、局部墙体被改动。南屋墙体、屋面改动较大,现仍然有人居住。该院建筑较为新颖,虽然布局为四合院式,但有二处房屋为二层小楼,均有石基青砖墙体。……
[详细] 徐州展览馆两层,平面呈“回”字形,建成于1969年。总占地面积16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 平方米,广场面积8000平方米,馆前有宽阔的开放式广场。徐州展览馆落成后于1970年首次举办大型展览《毛主席在延安》,曾引起巨大反响。三十多年来,共承办了国内各种省、市级展览千余次,每年接待观众近百万人。徐州展览馆是中国展览协会会员馆之一,也是江苏省较大的展览馆。建馆三十年来,紧跟时代的发展,利用展览这一媒介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各种信息,交流推广高新科技,促进中外交流等。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展览馆在业务上不断拓宽思路,综合开发,开展了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于一体了多种业务。除举办各种政治性、艺术性的展览外,还利用展馆的有利条件,接待全国、省、市大型展销会、……
[详细] 1997年共清理汉墓、唐墓各1座,墓葬均被盗掘。东汉墓为砖石结构,墓西向,以双扇石门封堵,墓室平面长方形,长3.95米,宽1.45米,残深1米,券顶已塌毁,墓壁砌法为三顺一丁,墓底人字形铺地。出土器物均为陶器,有鼎、盘、壶、奁、楼、灶、仓、杯、罐、磨、猪圈等。唐墓为砖结构,平面呈腰鼓形,破坏严重,长约2.4 米,两头宽0.9 米,最宽处1.4 米,出土器物有青瓷壶、青瓷罐等。……
[详细] 杏山子汉墓于1991年三环路基建施工中发现,为砖石混合结构,墓门西向,宽0.5米,高1.1米,以双扇石门封堵。墓室长4.5米,宽1.83米,券顶已塌毁,墓壁采用二顺一丁的砌法,墓底砖铺成人字形,墓内置二棺,当为夫妻合葬墓,棺已朽。该墓早年被盗,出土有陶耳杯、猪圈、楼、灶、磨、杯、勺及铁戟、“五铢”钱币等。……
[详细] 南湖墓群于矿大南湖校区建设工程中发现,先后发现有墓葬3座,为东汉时期的砖石混合结构,有的石头上有浅浮雕的画像,砖室为楔形砖券顶。未正式发掘的墓葬基本上都被工程破坏,估计周围还会有部分墓葬。……
[详细] 云龙湖西岸墓群位于云龙湖西湖湖底,1999 年发掘,在深挖清淤时发现,其中东汉墓2座,砖石混砌,已被破坏,无出土物。北齐墓葬一座,砖砌,长方形墓室,东西2.3 米,南北1.1 米,顶部已塌毁。向内一侧的砌砖多、模印有花纹,以几何纹及植物纹居多,另有对称分布的人物画像砖,人皆立姿。墓内出土青瓷罐、壶各一,“常平五铢”钱币1 枚等。……
[详细] 十里铺墓地于1964年发掘,由墓道、甬道、前室、东侧室、西侧室、中室及后室组成,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全长15.2米,宽5.52米。墓南向,墓顶为券顶。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共发现有画像石18块24幅,画像内容有建筑人物、珍禽瑞兽、神话传说、比武拜谒等。该墓共出土遗物近200件,有陶盘、案、耳杯、博山炉、虎子、九枝灯、井、灶、六博棋盘、男侍俑、女侍俑以及铅质车马器、石猪、“五铢”、“货泉”钱币等。……
[详细] 云龙墓地为一大的封土堆,东西长约50 米、南北宽30 米,高出地表约3 米。封土上有较多的筒瓦、板瓦及陶器碎片。封土为夯筑而成,其为红土、黄土及夹杂瓦片的灰土相间,与土山汉墓的封土基本相同,应为一大型东汉墓。该封土堆历来讹传为西汉安国侯太傅右丞相王陵母亲之墓,即“王陵母墓”,曾立碑,建牌坊,文革中被毁。现在封土西有新建牌坊,顶部有亭。……
[详细] 韩山为一座海拔70米的石灰岩山丘,该墓为当地村民在山上取土时发现,1992年5月发掘。墓葬开凿于韩山顶部,为石坑竖穴洞室结构。墓上有直径10、高0.8米的圆形封土堆。竖穴墓道呈长方形,南北长3.25、东西宽2.35、深7.4米。内填夯土,夯土间置二层石板。竖穴北壁凿出一洞室作为墓室。墓道与墓室之间以两块石板相隔,洞室前部有一短过道,墓室偏于东部,呈方形,平顶,边长为3.25、高l.6米。漆木棺位于东端,已朽,墓主头南向。该墓早年被盗,盗洞在竖穴北部。墓中共出土随葬品近100件,其中尤以玉器最具特色。陶器有鼎、盘、壶、茧形壶、盆、勺、罐、匜、俑及陶饼等;铜器有镜、铺首、管、环、铃、削、印、带钩、轸、漆器饰件等:玉器有璧、印、舞人、鸟形饰、璜形佩、觿、兽面形饰、心形玉佩、珌、椭圆形器、塞、豚及附……
[详细] 1991年群众建坟时发现,为土坑竖穴结构,墓上封土已不存。墓东西向,长3米,宽0.8米,深度不清,漆木棺已朽。陪葬器物放置在墓室东侧,有铜壶、铜盆、铁鼎、陶杯等。……
[详细] 云东唐宋墓群主要位于云龙山北端第三节山头东坡下的坡地上,目前所见的范围南至云龙山隧道,东至泰山路,北至溢洪道2006 年,为配合东坡休闲广场建设,抢救性发掘墓葬近20 座,以唐墓为主,也有少量汉墓和宋墓,多为砖结构,规模一般较小,古代多被盗掘。出土器物包括陶器、瓷器、铜器等。……
[详细] 七里沟果园楼,也被称为“朱德楼”,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七里沟果园办事处院内,由市政府拨专款于1963年落成,同年10月国家领导人朱德委员长亲临徐州市果园视察,在该楼接见地方党政负责同志和群众代表,并勉励果园“发展果树生产,搞多种经营,进行果品加工”,现为廉正建设的试点单位。该建筑见证了徐州市果园发展的,有较高的价值。七里沟原是故黄河边的荒沙滩,1952年10月,徐州市政府决定在这里建设徐州市果园。最初的建设者是十多名复员军人,他们吃住在这里,硬是用双肩抬走了一个个沙丘,整理成大片平地,栽下了第一批苹果苗。1954年黄河故道上有了第一个栽植苹果树的果园,受到国家商业部的表彰和奖励,并在这里召开了全国现场会,王震将军来这里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在苏鲁豫皖的黄河故道上掀起了兴建果园的热潮,各地来徐……
[详细] 小山子是一座很小的低缓山丘,山上现建有水塔。在山顶发现有一些残碎的汉代瓦片。根据徐州地区汉墓的分布特点和地表情况,山顶应该有汉代的竖穴墓,墓主的身份很可能还比较高。……
[详细] 通过调查,在双山顶部发现大量汉代瓦片,根据徐州地区西汉石坑竖穴墓的规律,一个独立的小山头的顶部如果发现有汉代瓦片,山顶一定有竖穴墓。因山顶建有凉亭,未作进一步的勘探。……
[详细] 杏山子村北墓群位于杏山子村北,现开元四季小区,为东汉——唐墓群,当地百姓取土时发现。有东汉墓葬4 座,唐墓1 座,东汉墓规模较小,砖砌,出土有铜镜、陶器等,唐代墓葬未被盗掘,但为空墓。……
[详细] 西奎山山顶封土堆积较厚,有多出墓葬发现。西奎山西北坡发掘墓葬11 座,均为石坑竖穴结构,部分有洞室,墓内大多埋葬两人,为夫妻合葬墓。早期发掘的七座破坏严重,后期发掘的4 座中,以11号墓保存较好,墓内葬3 人,出土玉面罩、枕、璧,铜镜、钱币、车马器、釜、陶瓷器等100余件,墓主身份较高。从墓葬分片集中分布的情况及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分析,该处为西汉早期偏晚阶段的一处大的家族墓地。……
[详细] 2003年,铜山县供电局建设“铜电家园”居住区挖地基时发现,由徐州博物馆对其中的7 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均为砖室结构,规模较小,早年均被盗,墓顶已塌毁。由于施工破坏,多仅剩墓底。墓内出土有铜镜、瓷壶、铁釜等陪葬品。……
[详细] 徐宁古驿道位于泉山区奎山东麓,东靠奎河。修建于明清时期,为古代徐州通向江宁的驿道。现残存奎山东一段,南北走向,长约1000米,宽约3米。解放后,驿道经过整修,被改造成一条水泥路,但据当地老百姓讲,水泥路下即为当年的驿道,驿道上的石板仍保存完好。……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