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华村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东部,地处佛山市新城区的中央核心区域,湾华历史悠久,开村740多年,全村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538人,主要姓氏有何、梁、陈,部分村民姓霍、黎等,流动人口超过3000人。1、平兰陈公祠平兰陈公祠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湾华西华村。清宣统三年(1911)建。座北向南略偏西,西路厢房已毁,面积254平方米。建筑工艺精美,为研究岭南传统建筑与祠堂祭祀文化提供了依据。2006年10月佛府〔2006……[详细] |
罗格村与广东名山西樵山相望,村落四面碧水环绕,河涌密布、榕树荫盖,是典型的岭南水乡。罗格孔氏为西晋初孔子二十一代孙孔郁为冀州(今衡水)刺史孔郁的后人,元和十二年,族人孔颖达任广州刺史,派分岭南;至孔子五十三代孔明租始定居罗格。乾隆年间,罗格村孔氏曾统承广东省的盐业销售至民国初期,孔氏族人亦曾多次捐助国家军事以及教育,如捐建广雅书院。罗格孔氏岳雪楼为广东近代最著名的藏书楼之一,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详细] |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莲塘村地处禅城中心区西南5公里,东邻海口村,南临东平河,西面、北面与大富村接壤,距王借岗一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是以陈氏族人为主的自然村。现户籍人口3464(2014年9月统计),其中陈姓3200人。据莲塘《陈氏族谱》(手抄本)载:莲塘先祖象渊公祖籍河南省光州府固始县。于宋·咸淳二年,从广东南雄珠玑巷迁徙而来,后赘居大富谭氏,生二子,次子怡莲。元·延祐六年(1319年),怡莲公从大富移居莲塘,事业有成,遂与招姓女……[详细] |
烟桥古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烟南村委会。从“孝廉公”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南海九江石龙村,传六代至慕庄公,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迁往烟桥,并于明代正统十四年(1450年)建村。烟桥村总面积80万平方米。村内现有206户,村民646人,基本姓“何”。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其中何氏六世祖祠以及旌表节孝牌坊都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人就有号“七十二峰山人”、“烟桥老人”的何翀和清嘉庆进士、兵部……[详细] |
仙岗古村位于南海区西部的丹灶镇,由八百多年建村历史,与环境优美、景色秀丽的仙湖为邻。古村建筑依岗而建,呈座北向南的半环形状,面积约为三平方公里。村内的古门牌、古建筑和古街巷,皆充满一股“仙风道骨”之气。传说,东晋道教大师葛洪仙翁在此结灶炼丹而得道升仙后,在此遗下炼丹用的仙钵。村内曾建有“葛仙祠”,里面供奉葛洪及其妻子鲍姑塑像,“仙岗”地名由此而来。仙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现代新农村的优美环境。村内的蒦耳屋、古井、古树、古巷保存……[详细] |
阮埇村,阮埇区氏开族始祖区朝揖(1143~1220年),雄州珠玑里人,登南宋乾道壬辰(1172年)进士。宋嘉泰二年(1202年),自珠玑巷分派,迁阮埇端州属地,遂荒阮埇而居焉,为氵畺川区氏始祖。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区氏族人从南雄珠玑巷迁此定居,随后又有阮姓迁入,而今,村中已无阮姓村民,均为区氏后人。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阮埇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阮埇位于荷城街道荷富路旁。与很多村镇“想到哪,建到哪……[详细] |
简氏别墅位于佛山城区臣总里。建于民初,是著名华侨商人简照南兴建的别墅。有门楼、主楼、后楼、西楼、储物楼、花园等建筑,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建筑物以仿西洋式又中西合璧特征,以钢筋混凝土构筑。主楼高二层,为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建筑,首层为中央大厅,两侧厢房,地面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砖砌成图案,窗是磨砂的刻花彩色玻璃,图案是中国仕女、玉兰和花鸟,典型的中国气派。楼梯全用柚木,栏杆却是西洋式,二楼楼面铺水泥做的花阶砖,还装了天花板,具有……[详细] |
陈铁军故居位于佛山城区福贤路善庆坊。是陈铁军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为佛山清代常见的两进院落式民居。尚有烈士住过的房间、使用过的家具、文具、印章和亲手刺绣的绣件等。陈铁军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座面向北,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陈铁军烈士在此居住和生活。是佛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详细] |
邓培故居位于三水市西南镇石湖洲村。是邓培的出生地和童年住地。建于清同治年间,,二进院落式布局,硬山顶,面积110平方米。邓培(1884—1927年),幼年丧父,家贫如洗,离乡往天津当学徒,十七岁到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做工。在李大钊、张太雷、于方舟等人的教育帮助下,投身唐山工人运动,于1921年初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邓培任中共唐山地委书记。历任京奉铁路总工会会长、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详细] |
位于西樵山的东南面,是一处古采石场遗址,从明代早期,就有很多能工巧匠在此开采岩石,石燕岩景区包括有景良亭、天窗格、石屏风、石燕岩、石祠堂、云岩古寺、云岩飞瀑、冬菇石等景点。石屏风在天窗格下、石燕岩口,长约数十米,高约20米,宽仅1米,正看如青峰出鞘,侧看如云底屏风,状颇雄伟,它是古代采石工人采石留下的分界标志,现成为了一个颇为壮观的景点。石燕岩因栖息石燕而得名,它的洞口扁如唇,内进宽广,窑内可容千人,岩分内外两层,外洞高数丈,洞壁凝珠含……[详细] |
西樵山摩崖石刻位于南海市西樵山。共140多题,主要分布在翠岩、九龙岩、金鼠埌、白云洞等处。字体有隶、篆、楷、草、行等;年代由明清至当代,作者有官宦、隐逸、大学问家和乡贤;内容有记迹抒怀,有警世之作,而更多的是歌咏西樵山的风光旖旎、秀色可人。如草书“云门”,湛甘泉书,字径0.35米;行书“天然图画”,黎简书,字径1米;行书“翠岩”,字径0.65米;隶书“大观”,字径0.34米;七十二山人行书“不骛纷华不尚仙,优游林下养余年,闲是闲非休闲理……[详细] |
桑园围始建于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围堤全长64.8公里,围内土地面积265.4平方公里,农田灌溉面积6.2万亩。桑园围又名樵桑联围,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境内珠江干流西江下游,分东、西围抵御北、西江洪水。围内是蚕桑业发达地区,故名。堤围相传始筑于宋徽宗年间,明、清、民国陆续筑建。明代“桑园围修筑的工程技术筑堤材料改泥为泥石并用”,鸡公分……[详细] |
大通桥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头村桂林路39号前。嘉庆二十五年(1820)重修。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越村中小涌,连接拱桥直街。桥长23米,宽4米。麻石横联式砌筑桥拱,麻石桥身上存石匾,阴刻“大通桥”楷书大字,落款为“嘉庆庚辰岁重修”。桥身两侧石条间以铅块相接,可窥见其建筑工艺的讲究。桥面由七块麻石并排砌筑而成,无桥栏。两端引桥各砌21级麻石台阶。桥旁的麻石埠头仍存。大通桥总体形制和规模保存均相当完整,保留鲜明的清代桥梁建筑风格,是……[详细] |
高明文昌塔 位于高明市明城镇内。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37米,塔坐北向南,底层边长3.34米,每层腰檐翼角施鳌鱼,各层腰檐均以菱角砖与线砖逐层相间叠涩砌出,檐角处施一“龙吻”。塔膛内有梯可供登临,塔顶置铁相轮塔刹。1983年高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象林塔位于南海市西樵山白云洞。原在南海市里水镇麻奢宝象林寺,清康熙五年(1666年)建造,1974年迁至现址。塔通身为白玉石制作,高5.5米,七层,仿楼阁式,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为方形,分二层。基座上置须弥座,须弥座下段为束腰六角形,刻仰、覆莲瓣,上段为六角形柱体,六面为平浮雕,分别雕龙、凤、牛、羊、狮子、麒麟等吉祥动物。塔身平面呈六角形、空腔。各层六面均开门,门两侧阳刻梅、兰、菊、竹等各样花草;各层塔檐及瓦垄勾头、滴水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