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大墩梁氏家庙
  梁氏家庙位于乐从大墩。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重建,1991年维修。坐西向东,分左、中、右三路,两进一香亭。总面阔30米,总进深33米。镬耳山墙,脊有狮子、山水、花卉图案灰塑,蓝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架构。内墙顶部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画。两侧有青云巷、偏间,偏间为平房建筑。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人物及花卉雕刻梁架,惜人物头部已被砍掉。次间为包台,左右前檐柱上各有一木质红色麒麟相对。花岗岩石脚清水砖墙。大门对联内容为“新猷宏国治廉吏著家声”。后座正前“圣谕亭”,香亭呈正方形,正脊为灰塑花卉、鸟兽屋脊。瓦脊四角各有一只麒麟灰塑。亭由四石柱支撑,通花木梁架。后座为穿斗式木梁架。正上方挂有新造的“永思堂”木匾。内挂6幅仿制梁衍泗等梁氏先祖画像,由黄士俊题词的11幅真品保存在偏……[详细]
路州黎氏大公祠
  黎氏大公祠即余庆堂。位于乐从路州。据碑刻所述,建于明朝崇祯庚辰(公元1630年)仲夏,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和宣统元年(1909年)先后重修过,至今仍保存得较完整。坐西北向东南,三进两廊一后院,分左、中、右三路。总面阔29米,总进深49米,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单檐硬山式建筑,白石墙脚,天井用白石铺砌,檐柱采用白石,金柱和角柱均采用东京木,屋檐下和天井滴水檐边用柚木刻有花卉、人物图案板画。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廊梁架为雕花抬梁式梁架,均为人物及花卉雕刻。两扇大门上绘有门神画像,刻有一副对联“王气洽南天,先猷传北王”。屋脊有灰塑人物、鸟兽、花卉图案。两侧有青云巷,巷门楣左刻有“霞蔚”,右刻有“云蒸”。中路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穿斗式梁架。明间置有雕花硬木屏风,屏风顶上正面刻有……[详细]
广教杨氏大宗祠
  杨氏大宗祠位于北滘广教(1800年)。清代建筑。2005年修复。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三进,总面阔17米,总进深43.65米,面积742平方米,占地2000多平方米。硬山顶,灰塑方云龙纹饰。左右两旁为青云巷,还有魁星楼。如今只余下中路头进和二进建筑。中路面阔三间17米,较常见的三开间祠堂宽得多。头进深二间,博古脊,有瓦当滴水,硬山顶,乐台式头门,有包台。明间门宽达2.85米,下设腰门。白麻石檐柱弓梁,封檐板雕作卷边荷叶,十分精致。砖雕戏曲人物墀头,门面水磨青砖外墙,墙头彩绘壁画有“杨瑞石作于庚戊年”的落款。二进进深三间,纵深达13.35米,体量显得将别高大。山墙、脊式、壁画与头进同。大木梁架,铁力木金柱直径粗达50厘米,有山柱。正中为瓜柱式七架梁,前檐柱为鸭屎石八梭柱,柱式和材质具有明代特……[详细]
梁氏文一公祠
  梁氏文一公祠即裕德堂。位于北滘镇莘村村。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进一天井,总面阔11.5米,总进深27.2米,面积312.8平方米。硬山式山墙,抬梁式结构。 头进阔三间,抬梁式结构,有斗拱,斗拱雕人物,在“文革”期间多已被毁坏。 后座已全改为水泥框架结构,重新砌墙、盖顶。 祠堂左旁有“东梁义学”,右旁有“磐石书楼”。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林头郑氏大宗祠
  郑氏大宗祠即树德堂。位于北滘镇林头社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西向东,三路五间四进,总面阔38.61米,总进深62.3米,面积2405平方米,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主体中座大堂、后寝及两廊基本完好。头门原为面阔五间的二层建筑,后改建为平房。头门与中座之间天井阔落,原有石牌坊,已毁。天井左右两侧建有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明标暗拱”庑廊,保存良好。中座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龙船脊,有瓦当和滴水。前檐柱为方石柱,驼峰斗拱,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四步梁架,山墙墀头砖雕,正面次间设石雕栏板、梢间水磨砖墙砖雕漏窗。金柱均施用铁力木圆柱,七架梁,后廊四步梁。中、后座之间以天井相连,两侧廊有台基,瓦面为卷棚顶。后寝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台基前有精美的石雕栏板,前后廊皆作卷棚处理(明……[详细]
桃村袁氏大宗祠
  袁氏大宗祠位于北滘镇桃村村。始建年代未详,现存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广东祠堂风格。坐西向东,三间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3.6米,总进深45米,面积612平方米。镬耳山墙,博古脊,瓜柱式梁架。头进为乐台式头门,有包台,白麻石方檐柱、弓梁,门面白麻石勒脚,水磨青砖外墙,砖雕墀头,门内南面次间壁上有土地神龛。20世纪30年代,抗日武装广游二支队建立西海根据地,党中央从延安派出的谢立全和谢斌两位干部于1940年9月到达西海,1941年7月,由谢立全主办的第一期军政干部培训班就在袁氏大宗祠开课。这段时期,此祠成了抗日军政干部的摇篮。2006年10月25日,袁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莘村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又名宗圣南支。位于北滘镇莘村村。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光绪己丑年(1889年)重修。坐东向西,三间三进,总面阔13.1米,总进深43.2米。硬山顶。头门两侧是石包台,门墙上绘有黑白的壁画。大门上彩绘“门神”,画像依稀可见。门上保存有兽形铜环一副。封檐板长达13米,雕有精致花卉纹饰。厢廊的瓦廊处有高脊筑起,饰以灰塑。中座面阔三间,宽13米、深11.45米。后墙挂大木牌匾“大学堂”、“竹斋康衢敬书”。后座面阔三间,深9.75米。后墙悬挂木牌“印心嫡派,告天启四年岁,在甲子仲春既望吉旦,赐进士第文林郎知顺德县事吴裕中题”。祠两旁均有青云巷,巷口内砌有3米长、1.5米高的红砂岩作墙基。祠左侧建有祠堂的“厨房”,经青云巷出入与祠堂相通。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详细]
南浦李氏家祠
  李氏家祠位于均安镇南浦村。清代建筑(1800年)。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6.45米,总进深39.75米。主体为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蓝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架结构。宗祠前为一麻石铺成的地堂。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16.9米。青砖墙,花岗岩石脚。明间、次间为抬梁式,梁及驼峰均刻有人物故事图案。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三层花岗岩柱础,上部皆置一“福禄寿”石雕。明间为花岗岩条石地面,次间为钟鼓台,上铺花岗岩条石。墀头置砖雕一幅(部分已毁)。头进、二进以天井、迴廊相连。迴廊为卷棚廊,地面铺阶砖,现损毁严重;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花岗岩石柱础。迴廊墙上有壁画。廊封檐板刻有木雕图案。天井为花岗岩条石地面,设有排水洞口,天井的水通过洞口流到暗渠排到外面。廊左右各开以门,连通外廊。二进为厅堂……[详细]
星槎何氏大祠堂
  何氏大祠堂位于顺德区均安镇星槎村。清代建筑(1800年)。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总面阔25.5米,总进深41米。主体为硬山顶式建筑,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黄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架构。宗祠前为一麻石铺成的地堂。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有外廊。花岗岩石脚,清水青砖墙,明间、次间为抬梁式,花岗岩条石地面。梁及驼峰均刻有人物故事图案。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三层花岗岩柱础,上部皆置一“福禄寿”石雕挑头。第二进前有花岗岩台阶。台阶两边有石护栏,上面雕有八仙的图案,栩栩如生。第二进为厅堂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灰塑博古屋脊,垂脊各置灰塑狮子一只,碌筒瓦,琉璃瓦剪边。前廊地面铺花岗岩条石。二、三间梁架为抬梁式,地面为阶砖。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柱,金柱为圆形木柱,前廊为卷棚顶。二、三间为花岗岩石脚,粗砌……[详细]
胡公家庙
  胡公家庙位于均安镇鹤峰社区豸浦村。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建。是清代诗坛“岭南三子”之一胡亦常家族的祠堂。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2.54米,总进深28.45米。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绿琉璃瓦剪边。第一进有石包台,弓梁补作上有两石雕狮子。前廊梁架施驼峰、斗拱、月梁。大门上方挂有一块二百多年历史的雕刻精美的牌匾,上刻“胡家公庙”四字。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梁架上采用短柱、插拱承托梁架及桁条。左右两边为阶砖地面,天井为花岗岩石面。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堂内有一牌匾,上 书“诒毂堂”。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光华梁氏大宗祠
  梁氏大宗祠即崇德堂。位于顺德区杏坛镇光华村。清代建筑,2002年重修。是状元梁耀枢宗族祠堂。坐北向南,三间二进,总面阔12.73米,总进深28.90米。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镬耳山墙,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麻石脚。大门悬挂“梁氏大宗祠”木牌匾。第二进脊顶灰塑东侧麒麟,西侧雀鸟图,中间是龙凤朝阳。正中悬挂“崇德堂”牌匾。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昌教乡塾
  昌教乡塾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清同治丙寅年(1866年)创建,光绪戊戌年(1898年)重建。坐西向东,三间二进,总面阔22.34米,总进深24.95米。青砖墙,阶砖铺地。砖雕、木刻、壁画保留完好。头门是白石平台,白石门框,门框上有白石匾一块,刻有“昌教乡塾”,上款为“同治丙寅(1866年)岁创建”,下款为“光绪戊戌(1898年)岁重建”。门联为木制作,刻有“昌明世运,教化乡闾”。头进两侧有房多间。内有碑文《昌教光辉两乡补费改闸存案合约碑记》,落款为“光绪六年(1880年)太岁庚辰开岁五日,里人黎兆棠序于教忠草堂”。头进、二进之间以天井、迴廊相连,迴廊内有房间。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25日,昌教乡塾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黎氏家庙及民居群
  黎氏家庙及民居群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坐南向北,三间四进,总面阔29.39米,总进深53米。整座建筑基础为白色花岗岩石,青砖筑墙。第一进正门前是白色花岗岩石铺地。门楣上刻有“黎氏家庙”四个大字。两侧有白色花岗岩石包台,砖木石构件,上均有雕刻,题材有人物及鸟兽。内墙有壁画。第二进是御书亭。御书亭内地面铺砌白石。东、西、北均有石台阶和石栏。亭中有“圣旨”、“金牌”牌匾。黎氏家庙及民居群是典型的岭南风格,其周围环境是典型的水乡生态环境。黎氏家庙及民居群的主人是黎兆棠,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台湾道台,任职为官时,以爱国御侮著称。民居群中黎兆棠的宅院布局,迂回曲折、灵巧活泼。它的周围为黎氏族人建造的民居,民居群据称有99道门,俗称“大宅门”。2002年6月5日公布……[详细]
尢氏大宗祠
  尢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北水村。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后座,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中座,三十四年(1769年)建头门,历时四十二年。坐南向北,三路三间三进,总面阔36米,总进深68.55米。硬山顶,青砖墙。东西有青云巷,偏间。祠内雕梁画栋。前座为红砂岩基础,两边包台,白石门框。中座前面有宽阔的天井和露天平台,长廊阔五间。祠内有碑志多块:一、《新社碑记》,落款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岁次乙未季春朔越谷旦勒石”。二、《阖族公议附章程碑记》,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丕基堂立石”。三、《十四传孙荣附产业土名税亩列》,落款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式谷堂立石”。四、《重修始祖祠碑记》(一)、(二)、(三),落款为“宣统三年(1911年)岁次辛亥孟秋月……[详细]
漱南伍公祠
  漱南伍公祠位于杏坛古朗。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祀奉古朗伍姓二世祖漱南公及其配室胡氏、余氏。坐北向南,三间三进,总面阔29米,总进深24.6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头门面阔三间,进深24.6米,阔29米,连接东西两偏间。镬耳山墙,碌筒瓦面。两侧包台高1.5米,基座石刻花纹。石栏板雕贵人出行图案。梁架托木雕贵人敬酒及迎宾图案。梁架雕花至前檐,地面铺设阶砖。第二进面阔14米,进深32.3米。梁头木刻花纹及贵人出行图案。屏风精致。第三进面阔14米,进深32.3米。梁架精造构筑。地面铺砌阶砖。此祠建筑开阔高大,柱间斗拱亦雄浑,柱础形式多达五六种。头进偏间墙上镶有三块碑记。第一块为:“抱扑祖新积业碑记”,落款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立石”。第二块为:“漱兴会碑记……[详细]
杏坛苏氏大宗祠
  苏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大街。为明代建筑(约1500年),清代有重修。坐北向南,进深三进,总面阔15.25米,总进深29.38米。硬山顶,青砖木结构,红砂岩石地脚。第一进面阔五间。前后包台共4个。前两包台有八角石柱6条,龙凤抱鼓石一对。后包台坤甸木柱4条,两边石台阶。明间设上、下两门。檐柱为八棱型石柱、六棱型石柱,覆盆式柱础,石质为鸭屎石,檐柱顶木架结构,用一斗两升承托前檩。第二进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圆型木柱,覆盆柱础。石质为鸭屎石。上盖用驼峰、斗拱承托五架梁,驼峰足饰云水纹,上刻缠枝花,用一升两斗承托。后座为抬梁式蜀柱五架梁,圆型木柱。下为覆盆石柱础,石质为鸭屎石。祠堂是反映明代顺德祠堂建筑特色的重要实物。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苏氏大宗祠被列入第七批……[详细]
逢简刘氏大宗祠
  刘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逢简村,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天启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及2002年多次重修。刘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当时称“影堂”,后改为:“追远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据传,逢简刘氏是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同宗,是汉高祖的后裔。刘氏大宗祠是逢简古村“第一祠堂”,无论占地面积还是气势都是其他祠堂所无法比拟的。宗祠建于明永乐十三年,为刘氏五世祖率族建祠。明天启年间进行过修缮,扩建东西钟、鼓二楼及周边楼阁等。宗祠坐北向南,三路三进四合院式结构。硬山顶,龙舟脊,青砖墙。是顺德年代较为久远,造型较为独特的宗族建筑。它五门的整体设计,在附近的祠堂中也算独具一格。刘氏大宗祠的第一道门是“藜光书院”入口;第……[详细]
觉妙净院
  觉妙净院始建于1852年(即咸丰二年)。原为李姓祖屋,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之民房。该院原名“胜乐庵”,到解放时听说已经历六任住持,由于60年代因残破而毁坏。后由于1986年至1990年间有港澳华侨及内地善信鼎力集资在原地重建。又由于1997年经上级批准扩建了讲经堂,释家殿堂,观音阁、地藏殿、祖堂、功德堂等。至今建筑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从净院更名浅探其由,觉妙妙在佛祠中有“二觉”之说,即“等觉和妙觉”。等觉者菩萨之极位,妙者是佛也。亦从门联浅探其意,觉悟即如来,妙法渡众生。觉者是佛,如来同样也是佛。妙法是佛法之别称,不过从联意中体现从小乘云自渡向大乘之普渡发展,是佛教的自我革命过程。又从莲池观音之门对中“证二谛圆通”,即圣义谛与俗谛。俗谛者“明即空之有”。圣谛者“明……[详细]
和之梁公祠
  和之梁公祠,堂号“世昌堂”。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历时30年才建成。中堂前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体量较大。后堂前后三步廊。祠堂规模较大,完整的保留了清后期的建筑风格。祠堂的砖、木、石雕工艺精致。是逢简村保留最好的祠堂之一。和之梁公祠位于逢简嘉厚街,占地接近900平方米。祠堂大气而不失精致,高耸的人字封火山墙,淡雅的灰塑正脊,青砖墙白的麻石脚交相辉映,恢弘之感在一片村落民居中脱颖而出,是梁氏族人重要的宗族活动中心。……[详细]
古朗古村
  古朗村位于顺德杏坛镇,离镇中心西北5.5公里,面临甘竹滩,面积5.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00余人。古朗村素有“西江水先到古朗”的说法,村内水道纵横,古桥座座。和顺德很多古村一样,古朗也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古朗开村于宋末元初,鼎盛时期有万余人口。数百年过去,古朗八景——青云起凤、西河洗浴、沙溪分流、飞舟引龙、二角孖松、碧波玲珑、跨鳌映月、永安芙蓉等大部分还保存着。走进古朗村,一股岭南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民国的、晚清的、甚至是明早期的建筑比比皆是,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岭南画卷之中。古朗村还是顺德著名的“长寿之乡”。清朝时,有一位老人年过百岁,乾隆皇帝当时亲自下圣旨纪念,至今还留有记载此事“百岁坊”。到了现代,村中长者生活悠闲安逸,长寿老人比比皆是。漫步在古朗村的道路上,多处矗立的牌坊也……[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